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民生问题又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未来前进的方向,将理论学习与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更好地加强自身的队伍建设从而更有力地进行便民服  相似文献   

2.
李梅英 《经营管理者》2013,(25):318-318
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重要保证。随着通信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联通公司以及员工都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内部矛盾纠纷趋向复杂化和多样化。只有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才能得到员工的拥护和支持。下面结合本人工作,浅谈如何构建基层联通企业新型和谐的党群关系。  相似文献   

3.
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企业的兴衰成败,因此构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意义尤为重大。而要真正地构建企业里和谐的人际关系,又必须坚持做到以人为本,从多方面维护企业的权益,并且从法律上、制度上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医患关系呈日趋紧张之势,医疗纠纷数目不断攀升。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很多,构建和谐的医惠关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滓随着社会发展、法律完善、制度健全、医务人员素质提高、患者认知度不断提升等多方面共同促进的,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对医疗机构来说,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关键要从自身做起,从查找服务环境、服务理念、服务态度、服务效果等方面的不足做起,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积极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把病人的满意作为医院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军校是部队干部的培养摇篮,军队院校的管理包涵了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努力达到行政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和谐统一,实现科学的院校管理,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军事人才。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是我国今后的发展目标和执政党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创建和谐校园是构件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的安全稳定是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基础,安全稳定的育人是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没有安全稳定,和谐校园就失去安定祥和,失去赖以生存的校园基础.  相似文献   

7.
唐祥云 《科学咨询》2010,(17):35-36
构建和谐是我国今后的发展目标和执政党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创建和谐校园是构件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的安全稳定是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基础,安全稳定的育人是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没有安全稳定,和谐校园就失去安定祥和,失去赖以生存的校园基础。  相似文献   

8.
冯玺 《办公室业务》2012,(19):18+20
办公室在公安工作中处于重点的位置。文章分析了公安机关办公室工作的重要地位和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公安机关办公室工作要做好"三务"、发挥"三个作用",才能为构建和谐警营关系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大学文化应该是学术文化与管理文化和谐统一的集合体.但是,大学学术文化与管理文化的冲突,却给大学丈化建设带来了诸多的不利影响,如何将大学学术文化与管理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并使之互相促进,这成为当前高校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只有构建在学术文化与管理文化和谐统一基础之上的大学文化,才是21世纪和谐大学文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方胜 《决策》2011,(7):I0008-I0010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征纳信息不对称、税收征管模式滞后于税制改革与经济发展、涉税维权渠道不畅等因素制约,税收执法欠缺规范,征纳矛盾时有发生。“十二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全体纳税人共同面临的生存抉择和发展路径,这一过程中,纳税人对税收制度的演进改革、征管措施的优化调整、纳税服务的跟进创新有着极为敏感的嗅觉神经。  相似文献   

11.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班主任在管理过程当中要与学生构建和谐关系,则应当设法打开孩子的心门,使得孩子能够敞开心扉;赞美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培养;欣赏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促进他们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反思能够优化班主任自身的工作方法,促进自身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班主任工作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优秀青少年,必须注重与学生构建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杨英  李志强 《经营管理者》2013,(15):332-332
社区作为现时期石油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油区的重要基础。按照集团公司《关于开展油田企业文明和谐示范小区创建活动的通知》要求,社区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阶段的优势,在管理上创新,在做大、做强、做好社区持续和谐发展的同时,推动文明和谐示范小区创建。  相似文献   

13.
积分制管理以积分而不是以户口为标准,从而将教育、就业、社保、医疗等公共服务与户口脱钩。这一制度创新不仅能够缩小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在教育、就业、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差别,创造一种新的户籍改革和流动人口市民化的思路;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改变了城市对流动人口的选择方式:即从集体排斥向个体选择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