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淮日报》是抗战时期华中局的机关报,它是在刘少奇、陈毅同志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创办的。《江淮日报》对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巩固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民主政权,激励广大军民的抗日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它的创办使苏北根据地出现了“江淮时代”,促进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中心──盐阜地区新的文化高潮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开始后,部分史家选择南迁,除却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驱策外,亦与自身对所处学术机构的依赖、对名节保全的担心、对政治迫害的不安等因素有关.部分史家则因资金短缺、老、病、家庭拖累以及对所处学术环境的依恋,而选择留守.对此问题加以辨析,可使得我们对战时学人的地域性选择问题有一个更为真切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送客南迁》诗中“飓风子里黑, 草四时青”的“ 草”,一般注家引用前人注解为“山菜”,这是错误的。“ 汉”本义是一种山菜,也表示一种草药“ ”,即“五原之韭”。白居易借此字的形体和读音来表示一种新的意义——“荨麻”,宋人张邦基承用,李时珍《本草纲目》将“ ”视为“荨”的异体字,这样“ ”字就获得了第三个意义:“荨麻”.同时,“ ”和“荨”两字的读音和意义也产生了感染和混同,现代汉字“荨”行而“ ”废,个别字典把“ ”作为“荨”的异体字。诗中“ 草”应为“荨麻”,是一种毒草,这样解释才符合诗歌的整体义蕴。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以浙、闽、赣为中心的东南地区,聚集着一批来自于全国各地的新老诗人和在战火中诞生的本土青年诗人,他们建立诗歌团体,创作诗歌作品,掀起了声势颇大的战时东南诗歌运动。文章对活跃于这一时空的诗人和他们的诗歌活动作一较为具体的描述。  相似文献   

5.
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表明 ,楚公族的始祖是祝融 ,其嫡祖是季连 ,祝融部落集团的早期居地在今河南嵩山地区双洎河流域一带 ;季连部落初居于今河南滑县东 ,继之移居今山东曹县东南。自穴熊以后至鬻熊之世这一历史阶段中 ,季连部落至少发生过三次迁徙 ,其时间分别在夏代前期、夏商之际和商末周初 ,每一次迁徙都是一次分流 ,即有的迁往江汉地区 ,有的踯躅于中原。鬻熊率部南迁 ,是季连部落最后也是最大规模的一次南迁  相似文献   

6.
7.
完颜亮南迁猛安谋克始于正隆元年 (115 6 ) ,是实现其统一中国雄心的一个步骤。南迁的猛安谋克分四部分安置 :第一部分 ,将太祖等四猛安合并为合扎猛安 ,也就是侍卫亲军 ,在中都路安置 ;第二部分 ,将完颜晏等八猛安迁到山东安置 ;第三部分 ,将完颜宗贤家族安置在金的北京 ;第四部分 ,将完颜按答海家族安置在河间府。这四部分南迁的女真人共计约 42万人 ,大大促进了女真人和中原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 ,也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深受屠格涅夫影响,这已成为学界共识。在"零余者"与"多余人"上,在情感基调与创作手法上,郁达夫都主动地向屠格涅夫进行了学习。本文通过对郁达夫早期小说《南迁》对屠格涅夫《罗亭》的借鉴的分析,更加确证了这些观点。  相似文献   

9.
论客家先民在江西的南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北民南迁途经江西时有两条重要的交通路线:西线的赣江、大庾岭道;东线的抚河、赣东驿道。它们对赣、客、粤、闽四个地区的移民及其语言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早期商务日报的言论,其主要内容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与侵略,评议涉及国计民生与百姓疾苦的重大问题,探讨本地经济尤其是本地商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其言论理智清醒,有强烈的正义感与鲜明的是非观念,表现出明显的现代性与进步性。  相似文献   

11.
抗战期间,以浙江、江西、福建为中心的东南地区,汇集了一批从事儿童文学活动的作家与文化人.他们兴办各种儿童文学刊物,投身于各种文体的儿童文学创作,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开创了儿童文学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新闻媒体都发挥着巨大的舆论动员和引导作用.国民党《中央日报》在抗战中的宣传技巧,主要体现在根据阶段性目标选定宣传内容和根据实际对象策划宣传方案两个方面.《中央日报》始终从国民政府立场出发报道新闻,体现了其作为党报理应为政党服务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灵活运用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创造性发挥和阐释党的“三三制”政权建设,正确把握和驾驭党建战略思想,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为中国的民主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抗战期间,陈独秀结合抗战与建国、世界反法西斯主义以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对民主进行了重新解读,并形成其独具特色的民主思想。他认为民主是人类始终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应实行范围最广的大众民主,而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过程中,应该借鉴资产阶级民主那些有价值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兵工内迁重庆,造就了中国抗战大后方重庆经济中心的历史地位,推动了重庆城市现代化进程的转型;促进了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人文开发,可谓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具有国家战略性质的“西部大开发”;奠定了重庆现代工业与经济发展基础,也初步改变了中国现代工业的整体布局。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开展的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激起文化领域民族文化复兴思潮的高涨,避难西南一隅的现代新儒家藉此而揭橥"文化抗战"之帜,复兴儒家道统思想,致力于儒家道统之接续与重构。钱穆、冯友兰、贺麟、张东荪、张君劢、牟宗三上承周孔、外取西学,分立学统、政统,融构现代道统论体系。分立是指改变传统道统论体系之道、学、政三位一体的架构,分立学统、政统,并使之相对于道统而独立、并行。融构是指融汇西学之优长,而重构现代儒家道统体系。融汇中西是重建现代儒家道统论的重要理论环节。抗战时期儒家道统思想之复兴具有内圣弱而外王强之理论特色,有着深层的理论和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7.
张闻天是我党历史上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抗日战争时期,张闻天同志基于工作的需要和对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形成了他的整体文化思想中最重要部分。本文主要通过文化与宣传、文化与统一战线以及文化运动的作用三个方面来阐述张闻天这一时期的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面对严重的粮食问题,国民政府实行田赋征实,将粮食问题纳入战时统制经济轨道。在田赋征实过程中,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粮食的仓储问题,包括仓库建造、粮食运输、粮食入仓以及入仓后的管理等,取得了较好成效,为保障粮食的分配和供应奠定了基础,对支持抗战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陪都外国记者既倚重,又掣肘,结果自然是“瓜”、“豆”俱获,其虚弱本质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