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国内能源供需状况客观上要求进口海外油气资源。为维护这些海外能源供应的长期稳定与安全,中国积极开展能源外交。中国承担“国际责任”这个概念的内涵仍然是由西方世界的话语霸权所规定的。在能源外交的具体实践过程中,由于自身“硬利益”和“软利益”的需求,中国逐渐把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有限结合起来,苏丹达尔富尔问题就是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2.
能源外交主要是指围绕能源问题制定的外交政策和展开的外交活动。本文认为,能源外交的动因源于供给与使用的双重困境,能源外交的手段主要体现在政府与企业的互补,能源外交的重点是产业与金融的双重控制,能源外交的趋向是制度与规范的积极构建。对于能源消费和进口大国中国来说,必须调整企业海外能源并购策略,创新政府外交支持企业的方式,融入和参与多层次的国际能源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国际能源外交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外交主要是指围绕能源问题制定的外交政策和展开的外交活动。本文认为,能源外交的动因源于供给与使用的双重困境,能源外交的手段主要体现在政府与企业的互补,能源外交的重点是产业与金融的双重控制,能源外交的趋向是制度与规范的积极构建。对于能源消费和进口大国中国来说,必须调整企业海外能源并购策略,创新政府外交支持企业的方式,融入和参与多层次的国际能源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既需要以更广阔的国际视野考察全球的变化发展,更需要用全新眼光和思维看待和思考同样发生着重大变化的中东,进而抓住中国中东外交的新机遇。在重大变化方面,美国以战略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并将中东作为开展对华战略竞争的重点区域。美国在中东的主要目标是阻止中国“填补权力真空”,将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合作限制于低端层次。中国不认可美方关于战略竞争的定义,继续稳步推进既定中东政策,同时积极回应来自美方的围堵打压,维护自身利益。在外交新机遇方面,中国与中东国家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引加强能源合作,遵循“构建能源立体合作新格局”的战略构想,准确把握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并推动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承担着大国责任。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中国深度参与中东安全事务治理,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下的中国中东安全治理观逐渐成熟,中东安全治理进入新时期。  相似文献   

5.
石油需求在中国能源发展中以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方式增长.中国的石油外交也成为新世纪中国外交的主旋律.中东石油在中国海外油源中占有特殊地位,中国非常重视发展与中东产油国的能源合作关系.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中驱动国家互动的最基本要素,中国石油外交最重要的考量亦是国家利益,中国对中东产油国的石油外交具有政治与经济利益相辅相成、互动互利的特点.石油对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极为重要,"石油经济"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由此凸现了石油外交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石油需求在中国能源发展中以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方式增长。中国的石油外交也成为新世纪中国外交的主旋律。中东石油在中国海外油源中占有特殊地位,中国非常重视发展与中东产油国的能源合作关系。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中驱动国家互动的最基本要素,中国石油外交最重要的考量亦是国家利益,中国对中东产油国的石油外交具有政治与经济利益相辅相成、互动互利的特点。石油对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极为重要,“石油经济”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由此凸现了石油外交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自萨勒曼执政以来,沙特外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外交重心从地区转向地区与全球并重。在外交的总体布局上,沙特在大力拓展周边外交空间的同时,注重发展与国际体系中"关键少数"国家的关系。在外交策略上,沙特在地区层面构建"准联盟"以遏制伊朗,在全球层面开展大国平衡外交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加强自身新兴中等强国的角色塑造。在外交手段的运用上,沙特通过"欧佩克+"机制与非欧佩克产油大国深化合作、寻求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上市以及开拓可再生能源合作等手段开展能源外交;以首脑外交为突破口,推进新经济外交;以宗教对话为抓手,不断拓展宗教外交的层次与领域。沙特外交转型本质上服务于国内改革议程和王权安全。  相似文献   

8.
中石油—苏丹项目作为当代中国石油外交的开山之作,在取得较大成功的同时也在国际社会上引发了不小争论,特別是中石油的国企身份使人们对其海外行为与政府意志之间的关系充满了种种猜测。基于此,本文选取政企角色作为研究视角,旨在探讨中国对苏丹石油外交中政府与中石油这一国有能源企业之间的角色关系,及其中国对苏石油外交绩效的影响与成因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缺乏从全球战略格局、国际体系转型、全球治理以及中国国际责任的高度对中东进行认知,也就是说很少从大国外交的高度来认识中东,因此,如何对中东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已成为对中东外交进行顶层设计必须解决的问题。在2014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构成了习近平主席讲话的核心,他从制度属性、外交传统、外交理念、外交政策等方面强调对外工作要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提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六个坚持",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合作共赢,坚持正确义利观,坚  相似文献   

10.
企业社会责任通常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的对员工、消费者、社区、环境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这一理念经20世纪30年代哈佛大学多德教授第一次提出,到20世纪8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欧美发达国家逐渐兴起,到20世纪90年代LEVI-STRAUSS海外虐待女工事件被曝光后,生产守则、社会责任标准纷纷出台,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日益吸引着世人的关注。经历了2004年中国部分省区春节“民工荒”后,有关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成了中国社会的一个热点,笔者从人们熟悉的三个事件出发,阐明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些基本观点和判断。  相似文献   

11.
人文外交作为一种崭新的外交形式,是对当今国际关系领域中国家、市场与社会三者互动的有效应对,也是对文化外交和公共外交的有机整合。人文外交以软实力理论、国家形象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文明对话理论为依托,在当今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对阿拉伯世界的外交实践则为人文外交的理论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对阿关系中,人文外交在各时期都促进了中国国家利益的拓展。当下,国际体系处于转型期,尤其是2010年年底以来阿拉伯世界所发生的社会和政治动荡,使中国对阿拉伯世界的外交政策面临挑战。只有将人文外交继续作为我国对阿外交政策的重点,才能在政治动荡的阿拉伯世界始终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何以看淡GDP“世界老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GDP总量已是“世界老二”,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就可以承担“世界老二”的国际责任,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能力远远没有达到“世界老二”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日本中东石油战略的调整经历了获取石油开采权,建立海外石油基地;修改亲以政策,实行亲阿外交;从单纯的能源外交转向平衡外交;不愿过于依赖海湾阿拉伯国家,与伊朗联合开发油田的四个阶段.对中国的启示是重视战略石油储备的作用、增加勘探开发投入、使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战后日本中东石油战略的调整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彦  陈伟远 《阿拉伯世界》2004,(4):12-14,11
二战后日本中东石油战略的调整经历了获取石油开采权,建立海外石油基地;修改亲以政策,实行亲阿外交;从单纯的能源外交转向平衡外交;不愿过于依赖海湾阿拉伯国家,与伊朗联合开发油田的四个阶段。对中国的启示是重视战略石油储备的作用、增加勘探开发投入、使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能源外交不仅是外交行为的驱动力量,也是外交行为的重要目的。在当今世界各国的外交中,能源外交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是二十一世纪外交的新领域。为此,笔者在能源外交的本质及现状分析基础上,将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能源外交实践和我国能源外交实践的进行分析,进而说明中国在能源外交上任重道远,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经济外交在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俄罗斯中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与中东国家的关系一度走向沉寂。普京执政以后,伴随着国家实力的恢复,俄罗斯对中东国家的经济外交目标逐渐清晰,形成了以能源和金融合作为主导的政策体系。乌克兰危机后,为缓解国际油价下跌和西方制裁的双重压力,俄罗斯利用其在中东地区的历史遗产和战略资源,充分发挥经济外交的优势,从全球、地区和双边三个层面全力塑造与中东国家的关系,中东国家在俄罗斯外交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近年来俄罗斯深度介入叙利亚危机等地区热点问题,对中东国家的经济外交目标也做了调整,即在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加注重以能源合作为手段塑造俄罗斯的大国地位。中东地区日渐成为俄罗斯对抗西方经济制裁、影响国际能源市场、提升大国地位和地区影响力的战略要地。  相似文献   

17.
达尔富尔问题是苏丹有关各方为争夺自然资源而引发的一场部族冲突,达尔富尔危机不能93罪于中国。中国政府从未回避在达尔富尔问题上的国际责任。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的建设性作用已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赏。达尔富尔危机既是对中国非洲外交的一场考验,也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对非外交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在解决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的外交努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尔富尔问题是苏丹有关各方为争夺自然资源而引发的一场部族冲突,达尔富尔危机不能归罪于中国。中国政府从未回避在达尔富尔问题上的国际责任。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的建设性作用已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赏。达尔富尔危机既是对中国非洲外交的一场考验,也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对非外交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李寒秋 《老年人》2007,(2):12-13
2006年是中国外交大丰收的一年。这一年中,中国领导人对世界各国进行了马不停蹄的访问,访问中国的外国领导人也络绎不绝,可以说是“千里逢迎,高朋满座”。2006年,中国外交在捍卫国家利益,促进国际合作与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是中国外交空前活跃的一年,国家领导人的出防足迹遍布全球各地,在双边关系领域、重要国际舞台为了中国的外交而奔波。2005年,中国积极推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支持联合国改革,投身国际反恐斗争,参与应对全球能源、自然灾害等危机。中国的所有行动都显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中国以开放的思维,致力于构建和谐世界,中国也由此在国际社会中日益得到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