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余远辉所著《跨越———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以下简称新作),最近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笔者经过潜心研读,认为新作在民族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上有新突破。现将学习心得整理成文,希望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交流。一、新作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正>民族地区发展是贯穿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的一条主线,由于受历史自然环境等条件限制,我国民族地区的发展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经济发展落后,少数民族群众收入与生活水平相对较低。民族地区如何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一直是我国政府和学术界高度关注的课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对民族地区实施了多项扶持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对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发挥了重要作 相似文献
3.
民族理论研究的佳作——评《毛泽东民族理论研究》金炳镐《毛泽东民族理论研究》,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杨荆楚研究员主编、1995年5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学术专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专门研究、论述毛泽东民族理论的著作。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 相似文献
4.
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科学理论体系,是新时期广大民族理论工作者和民族工作者面临的重大任务。沈桂萍、石亚洲合著的《民族政策科学导论──当代民族政策理论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以下简称《导论》)一书,就是为创建中国民族政策理论体系做出的努力。这部著作结束了我国民族政策理论研究没有专著的历史,为我国民族政策科学理论研究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将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运作及其发挥政策效益产生重要作用。在多民族国家里,毫无例外地存在着民族关系问题,而且都有政府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政策。这就是我们通常…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与实践>一书的内容、特点和学术价值,认为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完整地研究论述中国共产党及其中央领导集体民族理论体系及发展的学术著作,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学术空白,是对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研究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从继承性、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等方面,评价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与实践>一书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大禹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5):187-18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之一.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努力维护和不断促进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国家稳定、发展、繁荣、富强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日起,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把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在各个历史时期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识和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全面、系统、科学的民族理论,制定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不断地实践,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不断前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处理民族问题最成功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金炳镐创编的这部著作,全面回顾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年我国民族理论研究的成果,突出了全局性;对民族理论研究作了系统的归纳总结,突出了系统性和总结性;是20年来民族理论研究的"资料汇编",突出了资料性.这部著作是20年来关于民族理论研究的一本史论性专著. 相似文献
10.
11.
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是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四川是一个多民族大省,同时四川省民族地区也是全国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多年来,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导致的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在四川省民族地区越来越突出。本文立足于民族地区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通过研究经济相对落后的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在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获得的教育资源现状和问题,探索实现民族地区教育均衡性发展的路径和方法,进而对实现教育公平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扶贫攻坚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手段。民族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区乡村振兴的根本在于乡村教育振兴。本文基于国内15年免费教育政策优先在民族地区试点的发展态势,选取26篇相关文献进行文献综述。首先甄别了义务教育与免费教育的概念,然后就民族地区免费教育的经费来源、免费教育不同运行时长、免费教育实施效益以及免费教育政策问题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民族地区免费教育的未来三个领域:免费教育与经济财力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义务教育与免费教育的理念需进一步推广、免费教育的制度保障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十二五”及以后相当长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以下简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有高速持续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且同样重要的是在发展质量上的增长。本文从发展质量的界定开始,认为发展质量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概念,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经济效率、社会公平、卫生保健、教育、居住条件、安全保证、人口发展、环境质量、增长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然后,主要从经济增长的效率和稳定性、社会公平、卫生保健、教育发展、环境质量等方面讨论民族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主要是西部大开发以来经济发展的质量特征。最后,基于这些分析,探讨了民族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探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对民族关系的正负面影响。认为少数民族旅游业的发展,从正面影响来看,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的交流与融合;从负面影响来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生活面临变迁;旅游地少数民族成员与汉族游客之间因文化差异和资源利益分配产生纠纷。对于少数民族旅游地来说,保持传统文化与民族特色才能使旅游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和谐的民族关系使旅游业得以发展的基本人文条件。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自然生态利益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 ,自然生态利益是民族地区的一种重要利益。维护民族地区的自然生态利益 ,是发展民族经济 ,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加强民族团结 ,保持社会稳定 ,全面推进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的需要 ,是代表少数民族群众根本利益的表现。目前 ,民族地区自然生态利益正受到严重威胁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要从提高思想认识、加大经费投入、调整产业结构、实行制度创新、运用现代科技、加强法治等方面来维护民族地区的自然生态利益 相似文献
16.
17.
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协同发展是二者的协调同步、融合互促及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式。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是全国扶贫工作开展的主战场,大部分位于地理、气候条件特殊的区域,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协同发展对于推动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的螺旋上升和良性循环,促进民族地区城乡社会和谐及可持续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民族地区的发展特点,构建可以描述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测度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的同步特征,指出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同步化发展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发展优先:西部民族地区新的追赶战略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41
本文通过分析探讨西部民族地区传统追赶战略的主要特征、后果影响及其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认为新世纪应实施“以人为本 ,社会发展优先”的新追赶战略 ,优先缩小知识发展差距和人类发展差距 ,制定能够有效地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使广大农牧民切实受益的农村公共服务政策 ,加快促进各民族的自身开放、发展变革以及融入世界现代文明的发展进程 ,努力消除人类贫困 ,促进人类发展 ,保护民族文化 ,以实现各民族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我国西北民族聚集区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环境状况,对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进行了评价研究,并针对西北民族聚集区存在的不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与具体实施思路。 相似文献
20.
教育公平视野下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教育公平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更为突出的体现为对优质、高效的高等教育资源的公平享用方面.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由于受自然条件、历史原因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升,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这势必表现出一种发展的非均衡态势.鉴于此种情况,民族地区的高校应在政策继续倾斜、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以突出特色为基点,以内生增长为动力,积极主动的提升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公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