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需要增加体育理论课的内容和教学时数,减少体育实践课中的基础课,普及选项课,开设选修课,同时要淡化竞技,注重健身、娱乐、休闲的体育活动项目,高校体育教学要符合学生自己的专业特点,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便能更好地发挥与实现体育课程的教育和发展功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实地调查法、德尔菲法以及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高校休闲体育课程的概念、性质进行了阐述和讨论;对休闲体育课程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探讨,说明了休闲体育课程在高校开设的必要性,并利用个案,对高校休闲体育课程目标的设定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文章认为,高校开设休闲体育课程将休闲体育与学校体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具有时效性和时代感的,休闲体育课程的价值追求与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理念并行不悖,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相得益彰;高校休闲体育课程目标的设定应以四项基本目标为基础,结合学校和学生自身情况,将传统体育教学项目去竞技化,将民间娱乐体育项目课程化,将课程结构优化组合,使休闲体育模块课程系列化,从而最终促进高校休闲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技术在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目标的主要教学环节。现代教育技术是利用现代化的所有传媒手段进行系统化的教学,把现代教育技术和运动人体科学的实验教学充分结合,是体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当前休闲体育活动正成为都市人的新宠,但城市公园和休闲体育资源的整合优化存在不足。以成都市区的部分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将生态建设、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理论引入城市公园与体育资源整合的相关研究,发现在资源整合的建设中忽略了生态体育的重要性,没有按不同主体需求修建健身场地、设施,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体育服务。今后的建设方案中应着力打造体育公园的品牌效应、注重生态化建设、建设适合不同主体需求的场地设施和培养专业体育人才,加强体育公园管理等整合策略,以丰富城市景观和休憩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普通高校开设人工岩壁攀登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岩壁攀登运动集健身、教育、休闲、竞技于一体,是高校体育课程的拓展型运动项目之一,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以及专家访谈法,通过了解攀岩运动在高校开展的现状,阐述人工岩壁攀登课程在黑龙江高校体育教学中开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竞技运动休闲化教学形式,是通过休闲氛围的营造和休闲手段的运用,强调把竞技运动项目以轻松愉悦的休闲方式展现出来,在淡化技术教学,强化健身、娱乐、休闲的学练过程中,使学生快乐地掌握运动的规律和特点,实现以学生为本,多视角、多方位、多途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能力和习惯,这对于促进高校的素质教育、终身体育教育和和谐社会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的挑战:终身体育对高校体育的新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知识经济进入21世纪和现代社会的文明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出于健身、娱乐、休闲的需要,产生了一种新的感觉,一场速度和力量而强烈的体育意识及需求。它的产生与出现和现代社会与终身体育对高校体育提出的新要求、新需要紧密相连。终生体育是人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满足个体发展的观念变革与创新。因此,加强高校终身体育意识,振兴全民健身事业,对提高人们的体育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安徽省10所高校体育专业运动解剖学和运动解剖学实验大纲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从修订运动解剖学实验大纲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改革的思路。通过明确教学目的,增加实验课时,改革实验模式及内容,严格考核制度,对运动解剖学实验课程进行更深入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9.
保龄球运动是一项集竞技、健身与休闲、娱乐及社交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因而深受高校师生的喜爱,在高校推广这一运动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无论从运动量,人才培养角度,还是从高校的经济实力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看,在高校推广保龄球运动都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休闲体育源于大学生对健身愉悦的需求,得益于各高校因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而展开的体育赛事.各个高校在教学中要尽快完成由传统体育教学向休闲体育教学的转变.正确把握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层面的影响因素特征,让学生在放松的同时,科学地追求健康,培养良好的休闲意识,为大学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毕业生全国的就业率与该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相矛盾.利用1996年、2000年的全国9省市"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情况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运用数理分析,文献资料的方法,对近几年群众体育在活动场所和锻炼形式上的发展变化进行研究发现,该专业的学生在人们日常体育健身的指导上就有广阔的就业前景.要扩大学生的就业途径,关键是学生要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应关注及扶持相应健身辅导机构的建设;学校在对学生技术技能的培训方面,应充分考虑到本专业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2.
非体育类高校开设体育类专业有其自身特点。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通过对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四年总体情况的思考,针对办学过程中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办学特色、专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应在社会体育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下协调术科课程的取舍和教学规格的统一;专业发展应根据办学实际,重视和加强专业教师的体育科研能力;根据我校以地学为优势的办学特点,确立以对不同人群户外运动作健身指导以及服务于体育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和推进学校体育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体育公共服务客体是指有体育健身、体育休闲娱乐需求并享受体育公共服务的全体社会成员,意即体育公共服务的对象。在体育公共服务客体与主体之间,除了存在着需求与供给关系外,还存在着竞争与合作关系。我国公众在享有参与权、监督权和信息知情权的同时,也需要履行自觉遵守体育法规,加强体育伦理道德修养和爱护体育公共场地、设施的义务。  相似文献   

14.
运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就目前高校体育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合“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对我国高校体育资源共享策略进行探讨,为优化高校体育资源、实现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共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鄂西传统体育文化特质及功能变迁的社会环境分析,探究了其现代功能演进轨迹:从生产技能到健身休闲内容、从微弱的经济功能到产业化发展、从娱乐观赏到娱乐体验、从教化规范到规范补益。研究表明,鄂西传统体育文化功能的现代化演进顺应了人们精神和身体需求,有着独特的魅力与不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和教学实验等方法,分析讨论了现行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缺失与对策;提出了在“以人为本”、“健身第一”的新理念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应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结合起来,拓宽高校体育的健身、娱乐、心理、保健、竞争等方面的功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能力。通过对我校体育教学进行的全面改革,构建了以地方特色为主,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融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为一体,多层次的体育课程体系。经过两年多的实验教学和教学实践,证明它促进了学生主动、健康、生动、激发的学习锻炼和发展,实现了体育教育对主体性人格的培养,为学生走向社会得到全面和谐统一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以“竞技技术”为中心 ,技术教学、运动成绩为主要目标的情况 ,高校体育教学应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 ,淡化竞技 ,注重健身 ,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 ,并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几个方面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体育也逐步进入到寻常百姓家中,社会整体文化建设中对休闲体育、体育健身和体育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以多科性大学为例,分析论证了社会体育专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讨了社会体育对校园文化乃至社会文化的影响,提出了结合社会体育专业的特点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总趋向是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体制建立对人才的需求,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先导,以规范的运动技术和身体练习为手段,从生物、心理、社会、教育娱乐等多种角度建立新的体育教学目标体系。根据教育学的发展和体育学的规律,制定以锻炼和养护学生身心内容为主体;以终身体育为主线的体育教学大纲。并建立一个整体结构与优化终身体育的教学模式。确立我国高校体育在“终身体育”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高校体育教学应以终身体育为主线,要注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重视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个体社会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休闲体育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对体育的形式、内容、结构与功能都提出了新的需求,使体育活动的休闲娱乐趋势成为新的研究对象。文章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从新时期国内外休闲体育发展的现状、趋势入手,对中国休闲体育发展的现状、问题进行客观剖析,为中国的休闲体育健康发展提出相应对策,使新时期的中国体育融入到提高全民生活质量的社会发展目标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