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不同家庭背景子女"上大学"的机会差异总体上呈现缩小的趋势.然而,他们在"上什么样的大学"方面的机会差异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即高收入家庭子女更多地就读于层次较高的四年制大学(最终可获得学士学位),而低收入家庭子女大多就读于两年制学院(最终只能拿到一个副学位或一个证书).导致不同家庭背景子女受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的原因极其复杂,应通过各种制度性倾斜政策,尽量为不同家庭背景子女提供大体相同的教育资源,以缩小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和家庭收入之间的差距,使不同家庭背景子女间的高等教育机会差异处于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以实现公众认可的教育机会平等.  相似文献   

2.
教育公平关乎社会公平,决定着未来社会的建设质量和发展前景。在社会分层的客观现实下,社会各阶层子女的高等教育机会经历了多、少、优、劣的曲折变化。基于河南、湖北两省近10年2 200名高校毕业生的调研显示:在收入差距拉大、社会分化加剧的背景下,家庭收入较高、父母学历较高、父母为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家庭属地在地级及其以上城市、父母职务和职称较高的子女具有明显的高等教育机会优势;家庭收入较低、父母学历较低、父母为职员和农民、家庭属地在农村和小城镇、父母职务和职称较低的子女在高等教育机会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由此提出,社会分层视阈下推进高等教育机会公平,必须改革高考制度,转变传统的升学方式;建设法治社会,规范人们的进取行为;缩小贫富差距,保障教育的均衡发展;更新社会观念,不惟学历地用人任人;鼓励奋斗成才,倡导不拘一格读大学。  相似文献   

3.
家庭经济收入水平、父母期望、父母职业及学历,作为家庭背景的重要因素对子女教育选择产生着主要影响。以云南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州市的5所高中890名高三学生为研究样本,研究显示:高中毕业后上大学依然是高三学生的主流分流意向,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对高三学生高等教育选择影响较小;社会资助等渠道可以解决了上大学的费用问题,但学生担心上大学是“高成本”“高就业风险”的风险投资而选择放弃高考;家庭中父母亲对子女的学历期望对孩子的高等教育选择影响较大,就职业及学历而言,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比母亲大。“没钱也要上且能上大学”暗示教育分流不合理让社会分工失灵,“能上大学也不上”暗示高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无处发挥。高等教育机会公平需要政府的政策保障,让低收入群体的文凭发挥功效;父母高期望还需妙招指导孩子才能成才。  相似文献   

4.
与第一代农民工对子女的教育选择相比较,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的教育选择主要有3种:让子女随迁入城接受教育、让子女留守农村接受教育和让子女流动往返于城乡之间接受教育。从发展趋势来看,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选择让其子女随迁入城接受教育。这一选择倾向主要受到四大因素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历及其市民化诉求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与父辈在家庭中的代际分工和家庭经济收入构成的影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教育空间压缩的影响和生育政策实施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生育观念转变所导致的生源减少的客观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的教育选择困境与城乡社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对此,应从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高度统筹安排。  相似文献   

5.
家庭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代际传递性,而且越是优势的文化资源,其代际传递性越强。通过对辽宁省六所高校2007级学生的调查得出:作为家庭文化资源的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其子女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子女拥有的入学机会就越多。  相似文献   

6.
多数美国人期望高等教育能够促进社会流动.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受学生家庭出身、政府资助政策、大学招生策略等因素的影响,低收入家庭学生在高等教育机会的获得和学业完成方面均处于不利境地,说明美国高等教育制度未能使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学习机会趋于均等,也就意味着相当多的适龄青年进入社会就业的机会减少和竞争力不高,高等教育在社会流动中的作用发挥不够.鉴于此,应通过早期干预、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及实施K-12教育的改革等措施,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上大学并完成学业和顺利就业,从而实现高等教育促进社会流动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 ,不同社会阶层 /经济地位的青年在入学机会、所上高校类型 /层次及接受高等教育形式三方面的差异。显示出各阶层青年受教育机会均有增加且具有阶段性 ;私立高校受教育机会向较高社会经济地位者倾斜 ;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在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学生中不同三个特点。由是 ,我国大众化进程中 ,欲短期内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是不现实的 ,只有稳步发展精英教育 ,大力发展大众教育 ,缩小受教育机会差异 ,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均等。  相似文献   

8.
择业观是影响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择业观对职业选择产生不同的影响。社会分层背景下大学生个体择业观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究其原因,除社会文化大环境的影响之外,还受到大学生先赋地位即大学生家庭所在的社会阶层的影响。由于社会各阶层自身拥有的资源程度不等,使得大学生在社会资本存量上有着不少差异,其中家长的受教育水平、职业和经济收入水平,对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获得和教育过程存在着较大的影响,这也进一步影响着他们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从而决定着他们职业选择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9.
我国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现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我国女性受教育程度,尤其是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其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进一步探寻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对政治、经济以及家庭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工的规模急剧扩大,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中的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和教育结果的不公平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文章从树立教育公平理念、建立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和完善教育保障制度三个方面,阐述了维护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公平的具体措施,提出要从政府、学校、社区、家庭和大众媒体五个层面出发,为农民工子女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1.
沈泉涌 《金陵瞭望》2005,(15):15-15
家庭背景越好,越容易找到好工作,这已成众多大学毕业生的共识。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毕业生就业”课题组在一次针对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家庭背景越好。毕业时的工作落实率和起薪额越高,说明不同阶层子女受高等教育之后的结果也不均等。而参与这次调查报告撰写的北大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教授文东茅更是认为:父母的社会地位越高,拥有的权力越大,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社会经济地位和生育之间是相互促进还是相互阻碍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为探讨当代中国农民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境)与生育行为之间的关系,从农民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亲生子女数量的影响和亲生子女数量对农民后来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两个角度,构建了理论模型,在2015、2016年分别对湘中和豫东农村1418、1416个户主家庭进行了调查,以各个家庭的子女数量为因变量,自变量分别为各个家庭当前社会经济地位、户主父亲以前的家庭成分、户主性别、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年限等,对这些因素进行有序probit回归和研究。研究发现,无论在湖南农村还是河南农村,家境较好的家庭子女数量也较多,反之,家境较差的家庭子女数较少;假定子女数量真的影响当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回归分析表明,子女数量对当前社会经济地位存在着正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农村“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说法不符合事实,农民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生育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在某种程度上的代际转移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投入力度与重视度加大,接受高职教育的群体已不能不成为学校管理者与教育人员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职学校在校生家庭背景进行比较和分析,试图探讨他们的共性,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期更好地了解社会不同收入群体的子女在参与高等教育方面上的差异,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以利于制定更加适合我国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政策.  相似文献   

14.
"村转居"转型社区里一批打工者子女在附近学校接受教育,聚焦了这群孩子的教育背景、家庭、学校以及社区教育环境,分析了就近入学困难、社区教育资源利用率低、环境适应难、亲子隔阂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5.
"资源稀释模型"认为,在家庭经济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家庭里的孩子数量越多,每个孩子分到的经济资源就会相应减少;而且家庭的经济资源对孩子是否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影响非常重要。笔者从"资源稀释模型(Resource Dilution Model)"这一视角来分析和探讨,上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政策何以得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家庭背景对人们教育和社会阶层地位获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8年全国性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显示,以父母亲为表征的家庭背景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教育获得,而且还影响了人们初次就业职业的阶层地位和现就业职业的阶层地位。这预示着父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和阶层地位越高,子女的受教育水平和阶层地位也会越高;父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和阶层地位越低,子女的受教育水平和阶层地位也会越低。由此可见,1999年之后高等教育的扩张,给社会上层带来的收益远远大于社会下层的收益,使中国社会增加了封闭性特征而非开放性特征。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社会的公平性,应该引起政策制定者的强烈关注。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是处于转型中中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研究发现,各阶层间高等教育机会阶层辈出率差异非常明显.其中,阶层辈出率最高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其子女的受高等教育机会水平,是阶层辈出率最低的商业服务人员阶层子女的40.12倍.这表明,现阶段我国社会各阶层间,高等教育机会获得水平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情况,因此,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间,高等教育机会分布的严重不公平状况必须得到尽快改善,否则只会加重转型中国社会的教育不平等与社会不平等程度,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机会不等与收入不均:城乡家庭收入的代际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了机会平等的定义,并给出了二阶随机占优条件下的检验方法。在控制子女努力水平后,利用CHNS数据从代际流动的角度考察了基于家庭背景的机会不等对子女收入的影响。分位回归结果表明,随着分位数的提高,城乡子女收入差距越来越小,但由于机会不等而引起的差异却存在扩大的趋势。建议政府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就业培训,为农村子女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影响社会流动的重要机制。在中国高等教育实行精英教育阶段,大学生群体能借助高考以“天之骄子”的身份快速跻身上层社会。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高等教育政策发生改变,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使大学生群体由“天之骄子”变成“后精英”。同时,在全面市场化改革的带动下,中国社会结构快速变迁,社会分层现象引人注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群体倾向于认为社会分层已经“结构化”,虽然较多的大学生对社会机会持乐观态度, 但如若与精英教育时代的大学生相比,他们则认为“向上流动”的渠道已变得较为狭窄,且家庭背景及资源对一个人的前途发展有显性影响,代际“再生产”机制占据优势。虽然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大学生个体的看法存在差异,但从社会统计学的角度来看,整体认知的同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在特殊结构家庭中,家庭对子女的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父母作为养育者对子女关爱的缺失.监护者教养方式失当,父母榜样教育功能低效甚至失效.由此造成特殊结构家庭子女社会认知偏差,形成不良个性;自我控制能力差,不良行为明显增多;亲子关系失常,社会适应能力差.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共同努力,帮助特殊结构家庭子女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