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的研究中,格萨尔是不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一直是众多学者所争论的问题.而且,在藏文史书中,对格萨尔又有几种不同的称谓.为了寻根究底,追溯历史依据,笔者查阅了手头仅有的部分藏文历史著作.现将其中有关格萨尔的记载摘录出来,供大家作为研究的资料,同时也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分析.一、藏文史籍中的格萨尔1、敦煌藏文历史残卷中的格萨尔  相似文献   

2.
<格萨尔>史诗内容博大精深,涉及藏族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而新的时代,格萨尔文化怎样与时代的步伐并行,适应时代的要求,并如何保护和发展格萨尔文化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认为,一要拓宽以格萨尔文化为背景的文化空间;二要保护以格萨尔说唱为谋生的民间艺人;三要拓展以格萨尔学科为主题的研究领域;四要扶持以格萨尔文化为重点的民间团体;五要打造以格萨尔文化为命名的品牌文化;六要开发以格萨尔文化为主体的特色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格萨尔王传》的分析,对在这部著名史诗中反映的藏族和纳西族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考释和研究;并结合历史古籍的记载及民族志的资料,对史诗《格萨尔&#183;姜岭大战》所反映的因争夺盐池而引发战争的内容进行了考证,论证了史诗所描述的内容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格萨尔》中的姜国国王“萨丹”(三多)与藏语“三赕”(丽江)和纳西族民族保护神“三多”之间的关系以及反映在《格萨尔》及纳西族宗教经典和绘画中的一些内容进行了比较研究;介绍了流传在纳西族中的《格萨尔王传》的变异文本。  相似文献   

4.
藏族《格萨尔》是一部反映古代藏族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产生、发展、形成的历程堪称是一部记载藏族古代社会发展的形象史书。纵向发展的历史可追溯至藏族原始社会解体、私有制制度萌芽时代的古代社会;横向传播极其广泛,在藏族地区家喻户晓、老少皆知,乃至在与藏族地区毗邻的国家及民族中广泛流传。文章通过对藏族与土族《格萨尔》中主人公——英雄格萨尔的诞生、求婚及称王母题的比较分析,试图探讨藏族《格萨尔》与土族《格萨尔》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格萨尔王传》在藏族地区的传播,作为《格萨尔王传》中的格萨尔已为藏族人民家喻户晓。那么作为藏文史书中的格萨尔又是怎样呢?历史的格萨尔与艺术的格萨尔有什么关系呢?本文拟对这些问题发表一点管见,以求教于有关专家学者。据笔者所见,涉及格萨尔其人的藏文史书中,大约记载了十二种格萨尔,这十二种格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考察了<格萨尔>史诗中人物的文化和宗教意义.在文化现实的层面上,认为<格萨尔>民间传说是藏族民间文化认同的一个标志,蕴含着历史的和神话的内容;在宗教学和心理学的意义上,还认为格萨尔王也是一个原型人物(archetype).从荣格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格萨尔人物的功能不仅局限在作为藏族民族英雄的框架中,更重要的是,他契合了藏传佛教历史上高僧大德的教义传播和大乘佛教中的菩萨的理念.虽然格萨尔王是一个藏族特有的民间人物,但他仍具有超越个人和跨文化的原型品质.  相似文献   

7.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牧业文明的代表作,叙述的是关于部落的历史。本文认为,在《格萨尔》史诗产生的早期阶段,尚没有专司史诗演述活动的职业化艺人。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其建构和传承由全体部落成员共同完成。职业或半职业化的《格萨尔》艺人的出现,当是后来藏族地区社会文化生态变迁的产物。集体记忆时代的《格萨尔》史诗,不仅呈现出从历史化向传说化和神话化过渡的文类特征,也具有集体记忆所承载的时空要素及其与群体传承的关联性等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8.
藏族长篇史诗《格萨尔》为世界民间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有极大的文学艺术价值,更具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容,有待我们去深入发掘、研究。 目前已整理出版的《格萨尔》有几十种,从这些版本对格萨尔王族系的记叙情况看,不少版本皆将格萨尔王的族系归于藏族远古氏族董氏(ldong)的分支穆布董氏(smug-po-ldong);此外,我们在对照其它文献、史籍时,还发现玛桑(ma-sangs)与格萨尔族系之间有着特别的关系,因此,搞清楚玛桑的世系血统以及它们在藏族历史中的确切地位对于《格萨尔》学的研究无疑是至为重要的。我们以玛桑为契口,或许可以从中发现历史上的格萨尔世系的真实情况。下面我们试就史诗的几部典型版本及其它历史文献所提供的材料,并参照一些民间传说来考析玛桑及其相关氏族的一些具体情况,对此类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二百多年来,国外学者对史诗<格萨尔>的研究有着自身的学术传统和特点.在诸如史诗资料的发掘及有关<格萨尔>的主题、产生年代等基本问题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开掘,并对我国<格萨尔>早期史诗学的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研究和探讨国外学者二百多年来对史诗<格萨尔>研究的学术传统和特点,对于人们进一步深化史诗<格萨尔>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韩伟  彭钧 《中国藏学》2004,(4):122-123
随着《格萨尔》史诗搜集、整理、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格萨尔》研究逐渐走向规范化、学术化.新时期以来,《格萨尔》学逐渐受到中外研究者们的重视,成为一门显学.《格萨尔》学得以建立,是几代学人不懈努力的结果.因此,撰写《格萨尔》学史就显得尤为迫切.西北民族大学格萨尔研究院的扎西东珠、王兴先二位藏族学者所著的《《格萨尔》学史稿》(甘肃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及时填补了这一学科空白,将《格萨尔》研究引向了一个更为深广的理性思维空间,再现了《格萨尔》学史的全貌.  相似文献   

11.
《西藏研究》2005,(2):F002-F003
民族研究所西藏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成立于1997年,下设《格萨尔》抢救办公室(即西藏自治区《格萨尔》研究中心),主要从事藏族(包括西藏境内门巴、珞巴等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语言、文学、民俗等,以及《格萨尔》史诗的抢救和研究工作,是西藏社科院传统学科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现有科研人员15名,其中2名研究员、5名副研究员、5名助理研究员、2名实习研究员和1名《格萨尔》说唱艺人。20世纪90年代中期,西藏社科院根据我区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将原民族历史研究所、语言文学研究所(均为1980年成立)和《格萨尔》抢救办公室(1984年成立)合并组建为民族研究所。该所成立后将传统学科研究和以传统研究为现实服务定为其两大学科发展方向,并把多元一体历史文化中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史、藏族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在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等方面的亲密关系作为主要研究领域,密切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积极参与重大现实问题的调查研究,努力服务于西藏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决策需要。20多年来,通过全体科研人员的辛勤工作,民族研究所在不同学科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该所科研人员以藏、汉、英文种编著的学术著作(专著、译著)有《历史造就的统一体》、《西藏地方历史基本知识》、《历代噶玛巴传》、《西藏民间体育及游艺》、《协噶教法史英译本》、《当代西藏文学作品评论集》、《瓦协英译本》、《诗学概论》、《门追林寺志》等15部.参与编著《西藏封建农奴社会制度研究》、《民族文化大观·藏族卷》等8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多次承担国家、自治区和国外基金会所安排和委托的重大科研项目;完成多项重要调研报告。民族研究所十分重视世界最长史诗《格萨尔》的抢救和整理工作,大力挖掘、搜集、录音、整理、研究、出版《格萨尔王传》。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仅西藏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格萨尔》抢救办公室先后寻访民间说唱艺人56名,录制艺人说唱本近百部,整理50多部,出版29部,收集旧版本、手抄本近百部。现正在录音、整理和出版《〈格萨尔〉艺人桑珠说唱本》,已整理出版20部,预计共整理出版40余部,有望填补目前尚无一套较完整的艺人个人说唱本的历史空白,正式出版的《桑珠说唱本》已突破世界最长史诗的诗行记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按时间线索对中外《格萨尔》史诗的研究历程进行概观性讨论。从蒙古语文本的发现到后来的翻译和评介,俄罗斯、蒙古国及其他地区的西方学者围绕《格萨尔》史诗开展了早期研究;1900年前后,在印度周边地区和我国藏族地区陆续发现的藏语文本引起了相关学者的高度关注;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学界的持续性研究,一门具有现代学术理念的专门学科——"格萨尔学"应运而生;20世纪50年代末期,两部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著作相继面世,进一步奠定了"格萨尔学"在国际人文学科中的学术地位。国内的格萨尔研究始于上个世纪30年代,至1950年,这门学问也开始引起新中国政府与学者的高度关注。可以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格萨尔学"中心已从西方学界逐步转移到了中国,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评《格萨尔史诗和说唱艺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藏学家石泰安(R.A.Stein)的博士论文《格萨尔史诗和说唱艺人的研究》自1959年发表以来以其知识的渊博和方法的新颖著称,至今还没有第二部研究格萨尔的著作在深度和广度上能够超过它。但是,格萨尔的故乡中国的西藏直到1994年才有了耿升先生的中译本。在此之前,国内学人对石泰安这部著作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评介该著,以理解石泰安研究格萨尔史诗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促进国内格萨尔学的研究。 一、恺撒和格萨尔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楠 《中国藏学》2024,(1):125-133+216
《格萨尔》学术史是《格萨尔》研究学术积累与创新的知识系统,体现《格萨尔》研究的内在历史脉络和理论发展的基本型廓。文章提出,史料、诠释和意义是《格萨尔》学术史研究的“三重面影”。《格萨尔》学术史研究的基础是史料,诠释是激活这些史料的方法论,而意义是研究的终极目的。《格萨尔》学术研究史料的丰富与驳杂,既是厚重的文献呈现,同时也遮蔽了一些重要资料的应有光芒,因此“作为方法的《格萨尔》学术研究史料”就显得尤为重要。诠释《格萨尔》学术史,是一种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学术阐释的“当代姿态”。只有通过史料的重新勘探和对这些史料的进一步诠释,才能真正聚焦问题,从而凸显《格萨尔》学术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格萨尔学"是以民族史诗《格萨(斯)尔》为研究对象的社会文化学科.它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是在20世纪末叶才形成较为完备的科学体系.目前,我国在有关《格萨尔》资料搜集的丰富性和系统性,学术研究的广泛性和深入性,社会文化活动的群众性和普及性,以及学科布局、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机构设置等方面,在国际学术界已处于领先地位.但要使这一学科朝更加深入、有序方向发展还需要对研究的课题做出全面、系统的规划,并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运用新的思维方法和科技手段等.  相似文献   

16.
浅谈《格萨尔》藏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格萨尔>藏戏是藏族戏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藏戏的形式演示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格萨尔>故事.<格萨尔>藏戏一般分为寺院藏戏(俗称"羌姆")和舞台藏戏两大流派.据我们实地调研,<格萨尔>寺院藏戏发源于四川竹庆寺,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而<格萨尔>舞台藏戏则兴起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将<格萨尔>故事首次以戏剧形式搬上舞台的是四川省甘孜州色达县业余藏戏团.<格萨尔>藏戏艺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格萨尔>史诗的广泛传播,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7.
《格萨尔》千年纪念专栏西藏《格萨尔》抢救工作及其研究前瞻概述次旺俊美 2 0 0 2 .4 .1…………………………………坚持唯物史观 ,深化《格萨尔》研究朗 吉 2 0 0 2 .4 .5……………………………………《格萨尔》中主要经济门类及其管理初探张延清 2 0 0 2 .4 .11……………………………………浅谈《格萨尔》说唱音乐艺术边 多 2 0 0 2 .4 .2 5……国外藏学藏历初十莲花生仪轨之历史注释[德 ]彼德·史卫国著 才旺南加译 2 0 0 2 .2 .114…利米半农半牧的藏语族群对喜马拉雅山区的适应策略 [美 ]戈尔斯坦著坚赞才旦译 2 0 0 2 .3.113……  相似文献   

18.
《格萨尔》是一部反映古代藏族社会的大百科全书。因此,熟悉和研究《格萨尔》必将促进藏学研究,并有可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一 《格萨尔》是一部反映古代藏族氏族部落社会形成的史诗。 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描述的古代藏族社会是一个部落社会。它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由分散到统一的全部历史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承担历史重任的是岭国(当然,这里所谓的岭国是《格萨尔》中描述的岭国,下同)。因此史诗对岭国所属的主要氏族、部落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交待得比较清楚。 格萨尔称王前的岭国,其社会组织已是以冬氏族(gdong)部落为盟主组成的较小部落联盟。我们说这是较小的部落联盟,是与格萨尔称王后逐步组成的新的大的军事部落联盟相比较而言。格萨尔称王前的这个较小部落联盟,除冬氏族部落之外,还有其它氏族部落,如:达戎(stag rong)十八部落,丹玛(vdan ma)十二万户部落,戎巴(rong pa)十八大部落,殊(vbru)部落,果(葛vgog)部落,噶(sga)部落,噶德(dgag bde)部落,高觉(go vjo)部落,甲纳(1cags nag)部落,嘎如(dkar ru)部落,那如(nag ru)部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们多次深入到土族、裕固族地区实地考察,发现土族、裕固族群众也口传《格萨尔》,经过查访找到一些“隐退”二十多年的老艺人,搜集了不少新篇章。土族、裕固族《格萨尔》的挖掘,不仅拓展了《格萨尔》研究领域,同时它们之间同中有异的独特内容及其形态变异也从比较角度上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珍贵资料。我们谈藏族、土族、裕固族《格萨尔》比较研究,除注重其在题材方面的关系之外,还须兼顾作品具体描写的种种宗教色彩和民俗事象,甚至人名、氏族名、部落名,只要有比较价值也应纳入,对艺人及其说唱的作品的结构形态更不能置之不顾,即使从题材上检查作品之间是否有渊源关系时,也不能局限于主要故事情节和主要艺术形象,史诗描述的内容有时则往往与一个民族由氏族、部落、部族、民族形成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相关,那怕它是对这个民族的社会历史现实生活的概括和虚构。前述,每一方面都是一个大题目,在这里,我们不可能详述,仅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做一点粗略而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以她浩繁的卷帙、博大精深的内容和宏伟壮丽的场面 ,跻身于史诗之林 ,堪称“史诗之最”。然而 ,对史诗中主人公格萨尔的诞生地 ,学术界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看到同仁们各说其是 ,作为一名格萨尔研究工作者 ,有责任澄清这个问题。因此 ,去年仲夏季节到《格萨尔》遗物遗迹较多的青海玉树果洛和四川甘孜阿坝等重点地区进行了为期数日的考察 ,此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