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的社会处境和她们的所作所为,是作者妇女观形象化的反映.作者赞扬妇女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争取自由幸福的婚姻;肯定女子的聪明才智和自立、自强的精神;鞭挞玩弄女性的行为,对始乱终弃、喜新厌旧的忘恩负义之徒深恶痛绝,对女子表示了深深的同情.  相似文献   

2.
妇女,她们为美而生,为爱而生,为人类的幸福、人类的未来而生。因而,妇女形象也就成了作家、评论家关注的焦点。在中国当代文坛上,一批关注妇女命运的作家塑造出了形象鲜明的女性典型──她们从历史深处走来,各种文化的大碰撞使她们的情感、意识获得了新的“涅槃”,前所未有的复杂、丰富生活冲开了她们激情的闸门,带着崭新的时代意识和自己的独有特色,她们正进行着自己的追求和选择。俄罗斯文学也历来有塑造光采照人的妇女形象的美学传统,从普希金的达吉亚娜到屠格涅夫的叶琳娜,托尔斯泰的安娜,涅克拉索夫的“十二月党人的妻子”…  相似文献   

3.
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是远古神话及宗教文化传统的折射,有着深厚基督情怀的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的人物长廊里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女性形象.通过从神话原型批评角度去讨论呈现出夏娃原型的中心人物娜塔莎,在两者形成的对应关系中体会该作品的特有意义,以此观照托尔斯泰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以及女性形象模塑中男权文化对女性世界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4.
娜司泰谢和安娜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笔下两个最动人的妇女形象。本文通过她们两人的人生追求、反叛性格和悲剧结局的比较,揭示了她们殊途同归的悲剧命运及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试析古诗中的妇女形象邓起方在浩瀚的中国古诗海洋中,表现妇女的诗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无论从《诗经·国风》到汉乐府,还是从古诗十九首到唐诗宋词,塑造了许多妇女形象。这些妇女形象,有的值得同情可怜,有的值得爱慕称赞。后代读者从她们身上可以看到在漫长的封建社...  相似文献   

6.
女性形象一直是俄罗斯艺术界着力塑造的群体形象之一.与刻画俄罗斯妇女的善良、美丽相区别的是现代的文艺作品更多地讴歌她们的勇敢和坚强.本文分析了在俄罗斯改革这一大背景下出现的电影<芦花鸡>、<老驽马>中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7.
父权文化传统的反叛者还是继承者?——论笛福的妇女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小说之父笛福也是主张男女平等的有识之士。但笛福的妇女观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继承了父权意识 ,他塑造的妇女形象是否可归属于反传统范畴 ,对此批评家们莫衷一是。本文试图运用女性主义批评和社会历史批评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笛福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解读 ,阐明笛福作为英国小说史上第一个赋予女性在作品中中心地位之人 ,真诚地关心妇女、同情妇女。但身为启蒙时期的男性 ,他无法完全摆脱父权社会的传统意识 ,其解放妇女、教育妇女的目的是让她们更称职地服务于男性  相似文献   

8.
屠格涅夫的作品,一般都塑造了个性鲜明、光彩照人的俄罗斯少女形象,以此反映重大的社会题材或当时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作者笔下的少女,或为了争得生存权利、维护做人尊严,进行抗争,或为追求理想,奋斗不息。故事情节由此全面展开。她们是俄罗斯民族文化心理的化身。  相似文献   

9.
女性的沉默与抗争--评赛珍珠的《大地》与《母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赛珍珠以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在《大地》中以现实主义的笔法表现了一种以沉默为话语特征的中国女性形象;在《母亲》中,则更多地以理想主义精神塑造了一个具有抗争话语特征的女性典型.虽然这两种人物性格话语特征不同,但她们都表现了赛珍珠对中国妇女生存状态的深刻认识和准确再现.通过她塑造的两类妇女形象,中国妇女坚韧、豁达、聪慧和忍让的品格赢得了西方读者的中国心.  相似文献   

10.
安娜和康妮是西方文学史上两个颇具争议的女性形象。她们对幸福爱情的大胆追求,反映了在女权主义运动冲击下渐趋开放的时代特征。但是,她们两人最后的结局却不尽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位作者不同的妇女观:安娜的惨死体现了托尔斯泰比较保守的妇女观;康妮的结局体现了劳伦斯相对自由、开放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是一部著名的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也是英雄传奇的典范。自它问世以来,其艺术价值一直受到历代评论家的高度赞赏,其中最集中的就是作品出色的人物塑造。据统计,小说中有姓名者约有八百三十几人,他们遍及社会各个阶层,王侯将相、官师士农、工贾方技、地痞流氓、粉黛缁黄,各色人物应有尽有。在这多彩的人物画廊中,揭竿而起,仗义行侠的英雄们是作品描写的中心人物,英雄形象塑造的成功也使作品具有光辉的艺术生命。随之而来的是英雄形象及其塑造成为《水浒传》研究的一个中心和热点,相反,妇女形象却很少有人问津,她们受到很大冷落和轻视,更不用说加以系统地研究和评论了,这是不公正的,它影响了对《水浒传》人物形象塑造的全面认识和研究。本文试就《水浒传》的妇女形象塑造问题谈谈个人的浅见。 《水浒传》中的妇女有名有姓者不足四十位,虽然为数不多,也不是作者笔下的中心人物,但却自成体系。她们明显地区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潘金莲式的淫妇荡妇;二是王婆式的恶妇刁婆;三是顾大嫂式的巾帼英雄;四是金翠莲式的软弱善良的女子。作者施耐庵对这四种类型的妇女是怎样描写和塑造的?他对这些妇女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下面我们一个个来看。 一 《水浒传》中的妇女形象最有影响、给人印象最深的,  相似文献   

12.
张洁最擅长塑造知识女性形象,表现她们的思想、情感、意绪及心灵追求。在她笔下,女性形象很少逸出知识女性群落,这也是她最用心刻画的一类形象。张洁笔下女性,都无法逃出悲剧性命运的结局。而这种悲剧性又总是体现在她们对爱情存在理想化希冀,而这种理想的幻灭构成了她们共同的悲剧。她们虽各具特色,但可以非常容易地根据其精神内核进行分类并探索她们精神的变异。从柏拉图式的精神苦恋者到两性冲突中雄化的知识女性,再到以自焚方式复仇的恶之花,直至在焦虑中走向疯癫的知识女性。这都是与作家内心情感和审美理想的演进相统一的,也是与她心中的郁结密不可分的。这种情感和审美理想的演进是作家创作这些形象的强大内驱力,作家心中的郁结也通过创作的形象来消解、吸收。  相似文献   

13.
达吉雅娜是十九世纪俄罗斯大诗人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是大文豪托尔斯泰的长篇《安娜·卡列尼娜》中着力塑造的妇女形象。她们在世界文学艺术画廊里占有突出的地位,至今仍然保持着强大的艺术魅力,依然能够扣响着亿万读者的心弦。尽管如此,人们对于这两个艺术形象的评价,却一直褒贬交错,毁誉不一,相互龃龉。推崇备至者有之,竭力诋毁者有之;两种极端。时有发生。对于达吉雅娜,有人誉之为“道德的象征”、“不夹杂任何杂质”;有人褒她“具有一颗正直良心的少女”,“属于那个时  相似文献   

14.
托尔斯泰在小说中大量的人性思考主要由俄罗斯当时的历史和现实激发的:一方面,传统的俄罗斯是宗法社会,东正教决定了人们思想感情的方式,托尔斯泰也深受东正教的影响,不管他的态度是接受抑或是有所保留;另一方面,欧洲的启蒙精神亦深深地影响着俄罗斯,这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俄罗斯传统信仰的根基,启蒙精神对托尔斯泰的影响亦是显著的;这种状态决定了托尔斯泰人性思考的维度。  相似文献   

15.
托尔斯泰的诗性启示与评论界的接受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托尔斯泰诗性启示这一问题,置于俄罗斯文化精神背景下、同时又置于文学创作自身把握理性玄思 与形象创造的辩证关系的规律下来考虑,不仅对揭示托尔斯泰诗性启示的语境、内涵、生成和表达等等环节有 意义,而且,对理解文学把握世界的多维空间,例如理性和非理性、哲理与启示等问题,具有理论价值。这涉及到文学艺术本身的规律性与启示所荷载的形而上内涵之间的矛盾问题。俄罗斯的思想、精神、道德和宗教,与托的艺术作品具有密切的关系;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不断生成艺术魅力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6.
托尔斯泰作为俄罗斯19世纪最出色的文坛巨匠之一,他所创作的作品,离不开他自身的宗教思想,在宗教对文学产生着影响的同时,文学也对宗教教义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因为宗教和艺术本是一对孪生兄弟,宗教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性格特征,而托尔斯泰对宗教情有独钟,在自己的作品中宣扬宗教思想,或者借助于宗教教义塑造人物形象。本文从宗教思想、文学形象、爱情观以及托尔斯泰主义几个方面对他浑然天成的文学艺术风格进行了梳理与总结。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通过萧红与玄镇健小说的比较,略述中韩两国现代小说的共同世界。萧红与玄镇位都具有强烈的女权意识,他们以犀利的笔锋揭露了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的黑暗面。而且他们都注意刻画与塑造女性形象,表现女性的悲苦命运,展示她们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反抗精神,以及对她们悲剧性的结局抱以极大的同情和崇高的礼赞。  相似文献   

18.
《还乡》第一卷的标题是“三个女人”。我们可以从这个恰当的暗示中了解小说要揭示的真正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因为哈代喜欢和妇女交往,懂得妇女的心思,所以通常他描写的妇女形象比他的男性形象更有趣,更真实得多。一个象在《卡斯特桥市长》里描写的亨察德那样能够经久不变地有效地引起我们的同情和兴趣的男主人公在哈代的小说中是很少有的。《还乡》里的男性形象也没有例外。游苔莎、姚伯太太、甚至朵荪在呆板的克林、文恩和轻薄的登徒子韦狄面前,明显地显得那么血肉丰满。小说的主要兴趣是在三个妇女形象和克林还乡对她们命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 ,诗词是其文学的代表。从山水田园诗到边疆塞外的烽火 ,从皇帝后妃的宫廷到平民百姓的白屋 ,从军国大事到男女相思 ,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采入”诗中。在空前强盛和开放的唐代 ,诗人们具有比前人更为开明的民主意识和更为先进的妇女观。因而妇女问题在他们笔下表现得更加充分 ,塑造了一大批典型的妇女形象。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 ,妇女命运的不幸是不言而喻的。封建道德和礼教的禁锢 ,依附于男子的卑微地位 ,使她们丧失了人格的独立和尊严 ,承受了比男子更为深重的痛苦。因此 ,同情妇女被奴役摧残的处…  相似文献   

20.
回顾20世纪20年代活跃在中国影坛的几位女影星的人生遭遇和艺术创作,可发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现代性文化内涵.她们所塑造的银幕形象与恶势力抗争,反映了那个时代民族生存的困境,体现了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她们的坎坷经历和艺术追求,包含着隐形的大众神话和民族国家想象,也是"五四"一代人向往娜拉式"自由意志"的现实表现,对中国现代民族意识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