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越来越多的由劳资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进入人们的视线,凸显出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的市场化、全球化过程中劳资关系的不和谐,以此引发集体劳动争议调整机制的构建的法律思考。我们应灵活调用传统劳工组织形式——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通过加强劳资共同决策来减少劳资矛盾,同时也要通过对集体协商的完善,对集体行动的制度化规范以及集体争议调解机制的构建等路径来预防与化解集体劳动争议,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社会和谐安定,是今天我们必须回答好的一道必答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思想的基础上,围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诸多内涵丰富、意蕴深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阐释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价值原则、战略定位、问题导向、政治保证等,这些论述为马克思主义劳动关系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境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和谐劳动关系生产力基础指明了新方向,为推动全球构建劳资共同体提供了新理念,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提供了新启示。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的法治建设,正处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建成到全面建设法治体系的过渡阶段,法治建设瓶颈的突破,有赖于法律职业群体的培养和壮大.构建我国法律职业伦理体系是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共同价值观的要义之一.在我国当下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语境之下,职业伦理应该成为调整法律职业层面各种交叉与循环关系的指导性理论,而梳理我国法律职业伦理发展的脉络,我们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法律人正在苦求着定位与突破——何为法律职业伦理的正当性以及如何辩明法律职业伦理的研究路向.因此,从“人本诉求与生态伦理”的视域来建构法律职业伦理正是我们当下最为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的推进,劳资矛盾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劳资矛盾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有不同的表现,其核心是物质利益博弈而非政治权力斗争,其利益争议的重点正在从个别争议转向集体争议,其对抗性、暴力化倾向有增强的趋势。只有完善劳动法律体系,健全三方协调机制和劳动关系争议调解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才能实现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立法者的本意是利用调解的低成本和柔性特点来分流、过滤大部分劳动争议案件,缓解劳资对立.目前我国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虽然产生了一定的实效,但远未达到制度设计的预期目标.本文主张将调解作为解决劳动争议的主要方式,最大限度地引导当事人选择这一纠纷解决机制,通过整合现行多元化调解资源,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调解机制以及增加制度的吸引力等改革措施,对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给我国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也给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带来严重挑战。一方面劳动形态的多元化将深入演化和发展;另一方面劳动关系二元结构的局限性在新冠疫情中不断被放大,具体体现为各方利益不平衡、市场发展不协调、制度设计不充分。当前,追踪和把脉新冠肺炎疫情时代和谐劳动关系构建面临的问题,需要完善劳动法规体系,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发挥集体协商协调劳动关系作用,积极预防和化解劳资矛盾;构建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形成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格局;坚持底线思维,把促进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建立针对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灵活就业劳动者公平享受各项社会保障待遇。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劳资两利"思想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劳资两利"思想的精神实质是在劳资矛盾和冲突中的两利;劳资利益存在着区别的两利;"劳资两利"中的国家利益.在实践中,毛泽东主张以思想教育为手段,引导各方人士领会"劳资两利"实质;以劳资和谐为目标,积极稳妥地解决各种劳资纠纷;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建立和健全"劳资两利"的保障体系.以史为鉴,我们应建构非公有制企业雇主与雇工间战略伙伴关系,以缓和劳资双方的利益矛盾;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共产党和群团的组织制度,加强对劳资关系的协调保障;完善调整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关系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加大监察和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8.
劳动争议受案范围的合理确定是畅通劳动争议处理渠道的关键。我国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劳动争议事件有规模扩大化、关系复杂化、处理长期化等特点,这日益暴露出我国现行劳动法律规范在劳动争议受案范围确定上的狭窄、模糊、交叉、重合等缺陷。未来我国劳动争议受案范围的完善,要跳出对劳动监察、劳动仲裁、劳动诉讼各自完善的片面思维之局限,探寻三者之间的有机协调、互补和整体优化,以促进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环境。  相似文献   

9.
劳动关系:理论与不同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劳动关系集中反映了资本主义的本质。20世纪中叶以来,欧洲以社会市场经济为代表的模式对资本主义的劳动关系进行了重大的改造。这种以自由和社会公正为核心的经济模式,使劳动者受到社会保护,要求资本承担社会责任,为劳资两大集团和解与合作,为社会的团结提供了基础。中国在经济体制转型中,劳动关系随着市场化的改革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一些地方暴露出尖锐的矛盾。如何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现阶段和谐的劳动关系只能在多层次劳动关系的基础上构建。  相似文献   

10.
《云梦学刊》2013,(4):103-103
《劳动伦理研究》(夏明月著)由人民出版社于2012年12月出版。该著在系统论证劳动及其伦理向度、劳动伦理的历史嬗变、劳动者伦理和劳动关系伦理等问题的基础上.着重从应用层面研究了企业劳动关系的构建,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的现状,揭示了企业劳动关系矛盾突出的现象和原因,提出了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实施路径;在对当代劳动伦理的特点及模式进行审视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完善劳动关系的法律制度保障、健全劳动关系的长效机制和加强思想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使用劳动力的主要主体。构建中小企业劳动管理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应完善组织机构的保障机制,制定规章制度的规范机制,构建法律知识的学习机制,健全劳动争议的调解机制,搭建劳资矛盾的沟通机制等,以利于中小企业化解劳资矛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我国现已进入集体劳动争议的高发期,由其引发的矛盾如不能妥善得到解决,将影响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和长久稳定社会的维护.现阶段我国劳动争议正从个别向集体转型,由于劳动者主体人格不完善和缺乏专门的集体利益争议处理机构等原因,导致现行的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无法满足现状社会的需要.就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研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杨晶 《学术探索》2014,(1):59-62
劳动争议的解决涉及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切身利益,维护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现在我国经济体制领域已经产生了深刻变革,人们思想观念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各方面利益对抗加剧,劳动关系双方主体经济利益冲突愈演愈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任务艰巨。构建和维护和谐劳动关系,需要妥善处理大量出现的劳动争议。在现有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中调解是最有效化解劳动争议双方矛盾的方法,而劳动仲裁调解居于劳动争议解决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在快速恢复并高速发展的同时保持了社会的相对稳定、和谐与进步,这与其独特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作用密不可分。日本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在主体、程序及其具体制度方面都有自己丰富而具体的内容,其以本土文化为底色、以企业工会为基本的工会形态、和谐均衡的劳动关系主体架构、劳动争议个案化解决的新模式等,可为我国当前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企业制度或观念存在问题而引发大量劳动争议.这其中的很多劳动争议都是可以完全避免的.如何建设行之有效的劳动关系预警机制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兴行业,在用工形式上表现得更加灵活,同时对劳动关系中"从属性"标准提出挑战,进而导致网络主播与经纪公司的关系扑朔迷离。熟悉网络直播的行业特征是解决争议的前提,现有法律框架确定的"从属性"标准能够解决网络直播中劳动关系认定问题,从属性的判断应属实质性和综合性判断,争议发生时应重点审查是否符合"人身从属性"和"经济从属性"的关键要素,结合个案证据综合认定。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解决劳动纠纷的司法实践中所采用的将劳动仲裁作为劳动诉讼前置程序的做法缺乏法律与法理依据,这种人为增加劳动争议案件解决程序的制度设计,极大地增加了当事人的讼累和负担,增加了法院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难度,更容易激化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劳动纠纷的妥善解决.由于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和转轨时期所产生的劳动争议具有极其复杂和难以处理的特点,因而我们应摈弃以对抗性法律手段解决劳动争议案件的简单思维,彻底废除将劳动仲裁作为诉讼前置程序的做法,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制度和劳动仲裁的功能,将劳动纠纷解决机制设计为"或调或裁或诉"并行的体制,在立法上承认人民调解、仲裁与诉讼在解决劳动争议时享有同等权威的法律地位,按照"侧重调解,司法补充救济"的原则完善现有的非讼调解和人民调解制度,将劳动争议调解作为人民调解制度的重要内容.在当事人不愿意或者不能通过调解或人民调解方式解决争议,从而不得不进入司法程序时,则应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采取"或裁或诉,裁审分离,各自终局"的司法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8.
编纂劳动法典,是新时代中国劳动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劳动法典不同于现行的所有劳动法律法规,也不同于其他法典,首先它是领域性法典而非部门性法典,其次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基本法律的地位,最后它既是实体法也是程序法。劳动法典应按照这一制度定位,形成一个“总—分”结构的逻辑框架体系,总则部分包括立法目的、基本原则、调整范围、调整制度、劳动基准等内容;分则部分按照劳动关系的不同领域分编规定,包括劳动合同编、劳动规章编、劳动保障编、集体劳动关系编、涉外劳动编、劳动监察编、劳动争议解决编。  相似文献   

19.
研究劳动关系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必须考虑政府介入的边界问题,以避免从政府介入不足的一个极端,转向过分干预的另一个极端.劳动关系中"市场失灵"及政府优势成为政府介入劳动关系的主要理由.但是"政府失灵"的普遍存在也表明政府并非解决劳资冲突问题的灵丹妙药.劳动关系中诸问题的解决应以劳资双方自治为基础,辅以有限且有效的政府作用:一方面,要按照辅助性原则、契约优先原则和合法性原则合理确定政府干预劳动关系的边界;另一方面,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使政府的劳动关系干预从"划桨"走向"掌舵",从直接干预走向搭建劳资自治平台的间接干预,以从根本上保障劳资和谐.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性推进,企业劳动关系也大致经历了六个阶段的变迁.在历次劳动关系变迁中,由于利益调整的不均衡引发了一系列不良社会后果.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既是企业改革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以企业发展为基础,以保护劳动者权益为根本,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原则来构建企业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