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民生问题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民生新闻"将发挥其更大的作用.我国的"民生新闻"具有党性原则,反映民生内容、体现"三贴近"原则,定位民众、取向于民的特性,而且其发展迅速,深受人民喜爱,但仍然存在内容庸俗、受众定位狭窄等问题.为了实现"民生新闻"建设和谐社会推动力的作用,我们必须提高队伍素质,提升报道深度,完成由"小民生"向"大民生"的成功转型,并实现方式、形象、技术上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2.
2007年民生与文化民生效应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经济增长不以推进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那就根本谈不上"发展";只有经济增长转化为必要的民生保证,带来了以民生衡量的经济社会协同进步才可言"发展".人均收入、总消费和积蓄的城乡差距势必要对民生效应打下折扣.也许还应当对已经实现的GDP加以扣除,从而形成一种"民生GDP"折算.文化民生既是整个民生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整个民生的重要衡量指标,各地文化民生效应权衡数值也可以用来对其文化产业增加值打折扣.  相似文献   

3.
民生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一个需要多角度进行探讨分析的问题,也是可以将二者加以综合考察的问题。无论是在人类社会漫长的演进中,还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呈现的特殊变化轨迹,民生发展与经济增长均展示了二者关系的一般性发展逻辑:从高度融合到经济增长对民生产生单向度影响,再到民生不仅以经济增长为基础,而且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民生的内容十分丰富,因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多样性特征。将民生作为一个整体构建民生指数进而考察民生建设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研究民生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重要取向。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以民生指数反映的民生发展与经济增长呈现较为明显的互动关系。从民生指数看,我国民生发展指数相对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从民生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看,经济增长对民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不断加强,而民生建设也显示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4.
"民生法治"是党的十七大后法学界提出的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民生法治最根本的就是要对民生权利提供法律保障,对侵害民生权利实施法律救济.从我国目前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这四大民生基本问题的法治实践来看,我国民生法治的法律救济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作出认真的思考,为民生法治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在媒介生态视阈下,民生报道以其"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实现了由宣传本位向受众本位的转变。在当下普遍传播"中国梦"的环境下,对外传播时应注意将"中国梦"与世界人民的共同梦联系起来,更好地为塑造友善和平的中国国家形象服务,将我国民生报道放到世界媒介生态中进行考量。我国民生报道应朝着内容与形式多样化、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客观诉求、提升传播价值、防止民生报道的异化以及维持媒介生态视阈报道的平衡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民生建设是以聚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中心的一项系统工程.围绕着民生建设中的需要转向、矛盾转化和"五大建设"反噬等"时代之问",新时代民生建设逐渐形成了以"发展共享、创新推动、绿色环保、保障兜底"为系统思维,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价值旨归,以"五大建设"与"民生建设"为协同推动的发展路径.新时代的民生建设,彰显了中国道路的科学性,成为助推中国梦实现的必要手段,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7.
民生价值作为人权价值,是伴随着人民对实现幸福生活的价值定位提出的.民生价值是人权价值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民生问题、实现民生价值是化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内容,能反映党对人权价值更为全面的理解.人权价值发展的实质是确立和实现民生价值.实现从物本到人本的价值转向,是民生价值对“以人为本”的反映和实现.当中国解决了“挨打”和“挨饿”问题,人民就开始关注“幸福”问题.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是民生价值的当下表达.能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民生社会是“以人为本”的人权社会.人权价值的实现是人权价值民生化的过程.打造合乎人权价值的民生平台、构建符合人权价值的民生制度、实现符合人权价值的民生需要,不仅是人权价值民生化的重要措施,而且是民生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的生态民生观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传统,发展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现实,酝酿于丰富的地方基层治理实践,主张于生态与民生的联系工作,体现为如何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与民生基础、民生保障、民生福祉、民生未来的关系。习近平的生态民生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丰富了我国民生建设的理论,为新时代我国民生建设和生态民生建设的提供思想指引。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重视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原则、方法、策略和思想的总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既相互联系,又有自己的历史特征。但从中国民生理论演进的历史进路上看,"以人为本"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思想内核并贯穿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发展的全过程,它不仅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广大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作为自身使命的宗旨,而且还深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从而实现了民生问题在执政理念和伦理关怀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民生新闻以良好的收视表现和丰厚的广告回报,成为各地方台的强势新闻栏目。民生新闻注重用老百姓的话语说老百姓的事儿,它关注着老百姓的生活际遇与生存状态,勾勒百姓生活全景图。民生新闻以其独特的"说新闻"的方式深入观众灵魂深处。民生新闻的直播方式让市民成为新闻的主角,记者和解说词退居到了次要位置,观众的双向参与拓展了传播的空间。同时,民生新闻繁荣的背后还存在节目低俗化、同质化、反映问题表面化的不足。为了民生新闻的长远发展,应提升品格、创品牌、走新闻专题化之路。  相似文献   

11.
在文化建设领域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科学发展水平,就必须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以文化民生来检验文化发展成效;"全国文化消费民生效应景气指数"评价体系,对各地文化生产的发展成效进行可加验证的量化评价,具体检验文化消费民生需求增进的真实效应,保证纵向年度之间和横向地区之间在同一标准下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中国的民生事业,党的几代领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民生的重要思想。毛泽东很早就提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邓小平指出,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衡量各项工作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江泽民提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胡锦涛提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提出,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这些思想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民生的基本思想和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重要贡献,并为新中国民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马克思主义解放全人类这一理想的终极目标。不断改善民生,既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的发展水平不断得以提升的重要表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揭示了民生需求和民生供给发展的基本规律。顺应民生供给和需求发展规律,促进民生经济发展,是改善和保障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既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引起了种种经济失衡问题和社会矛盾,前者为关注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后者迫切要求关注民生问题,否则难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构建民生经济学成为时代的需要。从马克思社会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看,生产是民生的基础,分配和流通促进民生的发展,消费本身就是民生,所以民生经济是全部经济的核心,人民是推动民生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原动力。民生经济的内涵包括民生需要,推动民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与助推民生事业发展的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15.
抗日斗争时期,由于党内"左"倾错误的危害,东满地区的党团组织和人民革命军内部发生了"民生团事件",这一肃反扩大化的错误给东满地区的抗日斗争造成巨大的损失.在满洲省委的领导下,东满特委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纠正了这一错误.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研制推出"全国文化消费民生效应景气指数"评价体系,检验各地文化消费民生需求增进的实际效应,对文化生产的发展成效和文化软实力的民生基础状况进行量化评价.在文化领域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科学发展水平,必须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拉动文化内需,扩大文化消费,改善文化民生,以此检验文化发展成效,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落实在增进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民生需求之上.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关系民众生存和发展的民生建设却相对滞后,民生问题日渐突出,在某些方面甚至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不论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还是发展中国家,尽管各国国情、发展路径、文化背景等各有其特殊性,但大多都是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特别是公共财政支出这一有力杠杆实现了目标.本文试图通过借鉴一些国家在发展中惠及民生的经验,从公共财政支出视角探究中国民生建设的可行性路径,以期真正实现在发展中惠及民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系统研究出发,利用生态学思维方式的系统原理方法论,建立民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复合系统(民生发展系统),构建了民生发展系统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HP主、客观综合赋权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赋权.本文的结论可对民生发展系统的分析与评价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民生思想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民生思想在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马泽东思想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民生思想始终是毛泽东思想的一条红线。从新中国的成立到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毛泽东民生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当下中国,民生保障已经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问题.民生保障的内涵远大于社会保障,具有公共性、社会性、普遍性、公平性等特质.民生保障财政资金困境的突破、民生事务的可分解性、"新公共管理"浪潮的推动,是促使民生保障民营化的重要动因.民生保障的不同领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合同承包、特许经营、补助、凭单制等形式民营化和政府撤资、政府淡出等实质民营化的路径.但是,民生保障民营化绝不意味着国家义务和责任的彻底解除.政府在民生保障民营化后虽不负执行责任,但要担负起"保障责任"与"网罗责任",这一责任变迁体现了公私合作完成公法任务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