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2014年CFPS的数据,实证研究金融素养对家庭风险态度以及两者对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的共同影响。结果表明:金融素养的提升和风险偏好的增加不仅增加家庭参与商业保险的可能性,也提高家庭参与商业保险的程度;金融素养的提升和风险偏好的增加对于家庭参与商业养老保险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金融素养水平的提升能增加居民的风险偏好,即金融素养越高的居民,对风险的偏好程度越高;风险态度在金融素养影响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的过程中充当着中介的角色。据此,建议金融机构要针对性地开展金融知识教育,并降低学习金融知识的各种成本,同时保险公司应积极履行风险告知的义务,形成健康的保险市场。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发布的国民金融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金融素养整体有待提高.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成为居民获取各类信息的重要途径.然而,相关文献却鲜有关注互联网使用对居民金融素养的影响.为此,利用CFPS2014调查数据,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居民金融素养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了居民金融素养,且对高级金融素养的提升作用更大,部分结论在CFPS2018调查样本中依然成立;(2)互联网使用对初中、高中及大专学历群体的金融素养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所有收入群体的金融素养也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这种影响在不同学历群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则不存在显著差异;(3)互联网使用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社会互动两条途径影响居民的金融素养.上述结论表明,应通过大力提高居民互联网的使用率、积极开展金融知识专项教育培训、着力拓展线上和线下社会互动渠道等方式,推动居民金融素养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家庭普惠金融调查数据(CHFIS),系统性地研究了家庭多维数字鸿沟对居民风险投资决策的影响。采用工具变量法解决相关内生性问题后发现:首先,不论是综合数字鸿沟还是分维度的一级和二级数字鸿沟,都显著地抑制了家庭的广义和狭义风险投资参与,同时也抑制了家庭广义和狭义风险投资强度,通过变换多维数字鸿沟构造方法进行的稳健性检验也验证了结论的可靠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普惠金融发展好的地区,多维数字鸿沟对家庭风险投资参与的抑制作用反而更加明显,数字鸿沟影响到了居民平等获取普惠金融的机会,造成了“强者恒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另外,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鸿沟通过抑制家庭社会网络、金融信息获取以及替代线下金融可得性,进而影响到家庭风险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创业决策和创业绩效的角度,实证检验了金融知识对居民创业活动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表明:(1)金融知识水平的提高显著促进了居民参与创业,且这一促进效应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更为明显;(2)金融知识并不能显著改善居民创业绩效,但可以通过改善正规渠道融资偏好和风险态度推动居民参与创业;(3)正规融资渠道偏好和风险态度在金融知识影响创业决策的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影响创业绩效的过程中仅风险态度起中介作用。政府应高度重视普及金融知识,缩小城乡居民金融知识水平差距,这有助于增强居民风险意识,激发民众创业活力,推动我国金融市场和城乡劳动力市场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5.
在数字时代与老龄化社会的双重背景下,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造成的影响亟待关注。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层次回归和中介效应检验法实证研究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有显著负向影响,其中使用沟与知识沟负向作用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接入沟则正向作用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数字鸿沟主要通过健康状况、文化资本和社会信任3个渠道影响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且健康状况、文化资本和社会信任均正向作用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女性,数字鸿沟对农村男性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负向影响效果更大,但在政治参与方面则相反。研究结论可为提升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数字金融素养是消费者掌握的数字金融的知识和技能,在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下,提升居民数字金融素养对守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至关重要。基于陕西省农村居民实地调研数据,构建数字金融素养测度指标,探究数字金融素养对农村居民网络诈骗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受访者数字金融素养水平不高,且与网络诈骗风险正相关;数字金融素养显著提升了农村居民接触网络诈骗的概率,同时也显著增加了农村居民实际遭受网络诈骗的风险;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素养对男性遭受网络诈骗风险的提升作用大于女性,存款规模越大越容易遭受网络诈骗,面临信贷约束的群体遭遇网络诈骗的风险也更高。这与数字金融发展的阶段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7.
从数字技术应用素养、数字内容社交素养、数字媒体创新素养和数字安全保护素养4个维度构建农村居民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探讨数字素养对农村居民数字生活参与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总体偏低。数字素养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居民数字消费、数字文娱、数字出行、数字教育、数字医疗和数字生活参与度。社会网络、社会学习和自我效能感在上述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并且对不同领域数字生活的影响有较显著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素养通过强弱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村居民各领域数字生活影响存在差异,尤其是弱关系网络对参与复杂数字生活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建立健全数字教育培育体系,提高农村居民自我效能感,统筹协调强、弱社会网络,提升社会学习能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hinese Social Survey)数据,通过构建有序Logit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素养对农民乡村治理参与行为的作用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素养显著正向影响农民的乡村治理参与行为;除数字金融素养外,不同层面的数字素养都对农民参与乡村治理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外在政治效能感在数字素养对农民乡村治理参与行为的影响过程中发挥正向的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为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既要注重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弥合接入层的数字鸿沟,也要完善对农村居民的数字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释放数字红利,提高村民的政治效能感。  相似文献   

9.
从数字鸿沟到数字包容视角,解释通过数字包容策略化解数字鸿沟,尝试解决农村老年人参与数字乡村不足的难题。研究发现,当前老年人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技术困境主要体现为数字鸿沟的存在,具体表现为基础设施的“接入鸿沟”、智能设备的“使用鸿沟”以及能力素养的“知识鸿沟”,实则反映了技术与治理、行政与自治、增权与赋能的三大困境。而实现从数字鸿沟向数字包容的转变,制度安排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在制度安排层面要关注政策执行的精准度、居民需求的回应度和治理系统的适应度。在实践取向层面需遵循人本主义、简约主义和整体智治。为弥合乡村数字鸿沟,提升老年人数字包容,未来需要从组织维度助推老年人数字包容治理,从行为维度提升老年人数字参与能力,从技术维度增强老年人数字资源供给,以更好地推进数字乡村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0.
公共传播是当前传播学研究的热点,在对传播“公共性”解读的基础上,从传播“公共性”的视角分析城乡数字鸿沟发现,当前城乡居民之间的数字鸿沟正呈加深的趋势,一方面表现在公共资源分配不均、传播渠道开放性差异等“物”的因素方面,另一方面表现在城乡传播者多元性、主体性、媒介素养、传播理念等“人”的因素方面,这种数字鸿沟的存在使得农村传播资源不足、传播渠道不畅、传播意识和传播能力缺乏等问题严重。为此,要保障城乡“数字公平”,使农村居民获得与城市居民平等的传播权益,就需要从减少城乡数字鸿沟开始: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农村居民对传播资源的使用权、媒介的接近权、话语的表达权和利益的诉求权等;尤其要加强农村居民媒介素养,唤起农村居民的主体传播意识,促进城乡数字民主化进程,让农村居民也能在公共传播领域表达、理解、批判、质疑各类信息,逐渐建立公共、公平、民主的城乡居民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工具变量和中介效应法,研究和分析金融素养、家庭金融市场参与行为和微观收入流动性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素养具有增收效应,金融素养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微观收入就增加0.096个百分点,且在纠正内生性后依然得以验证。金融素养的提升促进家庭积极参与金融市场,市场参与行为的正向溢出效应增加了家庭收入,即家庭金融市场参与行为在金融素养促进微观收入流动性提高中具有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72%。由此,国家、社会、金融机构和国民等各社会主体应该共同努力,以提升金融素养水平和微观收入流动性。  相似文献   

12.
居民金融素养偏低会影响金融决策,降低其金融福祉。利用山东省调查数据,通过中介和调节效应检验农村居民客观和主观金融素养对其金融决策的影响路径,结果显示:客观金融素养对金融市场和保险市场参与、金融市场参与态度产生正的直接效应;主观金融素养对金融市场和保险市场参与产生负的直接效应,但对金融市场参与态度产生正的直接效应;主观金融素养在客观金融素养对金融市场和保险市场参与的影响中发挥不完全中介作用;客观金融素养对金融市场参与和金融市场参与态度的影响受主观金融素养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针对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有效提高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和幸福感的问题,利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第二期)2011—2018年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以省级互联网普及率作为工具变量,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异质性影响及其中介效应。研究认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高中国城乡居民收入,且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提升效果大于城镇居民,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间接提高了城乡居民收入,地区发展差异、城镇化发展水平在其中发挥着异质性作用。因此,需要加快欠发达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字普惠金融的利用效率; 引导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提供支持和服务,运用互联网平台带动创业、增加就业;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居民金融知识、金融素养的培训,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提升效应; 进一步创新和健全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完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0—2021年福建省九设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共同富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限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促进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且主要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中介效应发挥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各维度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的影响较大,而数字化程度促进共同富裕的红利尚未充分释放;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效应因地区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数字金融发展水平一般区域和较低区域的影响效应大于较高区域,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其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越小。据此,提出完善数字普惠金融体系、优化数字金融服务、实施差异化数字普惠金融政策等对策,以共享数字发展红利,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农户金融素养的高低和对风险的态度会影响其信贷选择,进而影响其正规信贷获得水平.本文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年微观调查数据,基于贷款风险态度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利用probit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剖析农户金融素养和风险态度对其正规信贷获得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金融素养、风险态度对农户正规信贷获得水平具有正的直接效应;(2)风险态度在金融素养对农户正规信贷获得水平的影响中发挥着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7.8%;(3)农户金融素养对正规信贷获得水平的影响受风险态度的调节.本文的研究对于提高农户素养,促进农村信贷市场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建议,政府实行对于农户风险态度改善的针对性培训,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农户的金融素养水平与风险态度认知.  相似文献   

16.
基于知识治理视角,构建农产品电商集群企业地理邻近性、知识治理、知识共享和协同创新绩效关系的链式中介模型,并引入网络关系强度作为调节变量,结合341家农产品电商集群企业的调研数据,采用多层次回归和Bootstrap分析方法,分析地理邻近性对协同创新绩效的直接作用,检验知识治理和知识共享的独立中介作用和链式中介作用,以及网络关系强度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地理邻近性正向影响协同创新绩效;知识治理在地理邻近性和协同创新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知识共享在知识治理和协同创新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知识治理和知识共享在地理邻近性和协同创新绩效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网络关系强度正向调节正式知识治理和显性知识共享的链式中介作用。因此,农产品电商集群企业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契机,善于利用集群区位优势和产业资源,激发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的双重效应,与合作企业建立良好的知识共享关系,实现高质量协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既放大了数字鸿沟带来的社会问题,也促成了数字鸿沟的消减。以数字反哺为切入视角,聚焦年长世代,从微观能动层面探讨其使用信息传播技术存在的“精神接入”困境,旨在通过尊重老年“拒绝者”的数字意愿、关注老年群体的数字环境以及激发老年群体的学习意愿等方式,充分发挥数字反哺效用。强调人在数字化实践中的主导地位,试图打破老年群体对于信息传播技术被动接受的形象,进而驳斥“数字难民”这一忽视老年人数字化实践主体性的概念,为理解数字鸿沟“接入沟”中的“精神接入”、探析家庭代际联系、重构老年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根据数字金融通过技术创新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三个渠道的特点,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中嵌入数字金融引起技术创新的产出弹性,理论上论证了技术创新在数字金融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中介作用;并利用201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及中介效用模型的因果逐步检验回归系数法和系数乘积Bootstrap抽样检验法,对技术创新水平在数字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中介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效应,数字金融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利用工具变量法缓解数字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可能的内生性,结果仍显著。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经济基础更优的东部地区,数字金融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总效用水平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效用强度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9.
从数字鸿沟到数字机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时代的产业格局以及全球化分工的逐渐分明,发展不均衡造成的数字鸿沟问题也逐渐凸现。图书馆在消除数字鸿沟中将起到核心作用。利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快捷的网络等各种优势,图书馆将在提高全民信息素养、缩小数字鸿沟、创造数字机遇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0.
数字鸿沟是"知识沟"理论在这个信息时代的新发展,是指信息富有者与信息贫困者之间的差距,它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导致数字鸿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弥合数字鸿沟的关键不仅在于扩大信息数字技术的覆盖面积,更在于提高中、低端群体自身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