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杜甫是我国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多忧国忧民,被称为"诗史"。除了忧国伤民之作,家庭亲情诗同样是杜甫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月夜》一诗便是杜少陵思念家庭亲人的名作。从艺术特色、情感内涵与情感特征等角度出发,探究分析杜甫《月夜》一诗体现出的真挚感人的亲情,挖掘《月夜》一诗的亲情内蕴,以便更真实、全面地了解诗人杜甫。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上承汉魏遗风,下启盛唐边塞的诗人,鲍照乐府诗中以边塞为题材的诗歌并不是单纯地描写边塞风光,而是具有反映社会现实和表达自身情感抱负的双重功能。在创作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表现下层社会问题,突出不合理的制度,对当朝统治者予以讽谏,使其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又将自身的情感经验、雄心抱负熔铸在诗歌当中。这使其乐府诗中以边塞为题材的一类诗歌在南朝诗林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3.
杭州在白居易的生命中具有特殊的意义。白居易对杭州西湖情有独钟。在白居易五十岁后所作的写景诗中,西湖作为描写对象的诗作占有一定数量,质量也可谓上乘。白居易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发现"并艺术地再现西湖的诗人。  相似文献   

4.
白居易,一位文学与官场都比较出色的一个人。尽管官场有不如意之事,但其诗歌著作为后人所崇拜,作品也多为后人所研究,本文以论白居易诗的“浅显易懂”为研究方向,并以白居易的诗歌为研究目标,探讨白居易多个方面的“通俗易懂”,为人们更加了解白居易的诗歌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养生长寿诗谣黄炳麟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活了75岁,是一位善养生者。他晚年有首《自觉》诗:“始知年与貌,盛衰随忧乐。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白居易的见解很对,越怕老越老得快,越怕病越病得厉害;与之相反,不畏老,不忧病,听其自然,反...  相似文献   

6.
在唐代诗歌中,音乐诗的艺术成就以三位诗人居高:白居易擅以常物设喻,朴实又不失自然;李贺以凄艳怪异的意象笼罩全篇,弥漫着浪漫主义气息;韩愈则以现实意象,彰显音乐之美。这些诗作既继承了魏晋以来文学中注重音乐性的特征,同时也对后世作品创作中的音乐性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如果你或者你的另一半,具有"诗人气质",那么,爱情的路上究竟是风花雪月还是噩梦连连?"啊!宝贝/你的香气弄疼了我/是谁让南京的月亮/照亮东莞的夜空。"这首听起来很无厘头的诗,是一位诗人在相亲节目现场临考中的仓促之作。以诗观人,这位诗人想象力丰富,善于临场应变,随时都能将自己的情感注入,是典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出现过许多彪炳青史的清官廉吏,他们不仅自身淡泊清白,公正廉明,对妻儿也管教甚严,流传下来的几首“诫妻”诗—直为后人传诵和称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曾任左拾遗、司门员外郎等职。他新婚不久,写下《赠内》一诗,与妻杨氏共勉。诗中首先引用四位前朝高人黔娄、冀缺、陶潜和梁鸿的事迹为例,劝导杨氏要像他们的妻子那样,“贫贱不能移”,与他清贫相守地度过一生。诗中写道:“蔬菜足充饥,何必膏粱珍。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吃不要追求山珍海味,穿不要追求绫罗绸缎,布衣蔬食,温饱足矣。  相似文献   

9.
正“散乱空中千片雪,朦胧物上一重纱。纵逢晴景如看雾,不是春天亦见花。”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年在诗里对自己的描述,据后人分析考证,白居易诗中提到的“纱”、“朦胧”、“雾”,其实是在说自己因为患病,看东西已经比较模糊,而影响他视力的眼疾,应是老年性白内障。现代医学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球内晶状体任何部位的混浊都可以称之为老年  相似文献   

10.
古往今来,诗人们描写和歌颂大自然的环境美,都离不开青山绿水、花卉草木。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绿竹入幽径,青罗拂行衣”(李白),“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韦应物),“青山隐隐水迢迢”(杜牧),等等。有人把王安石、白居易、陆游、欧阳修四位唐宋大文学家各自的一句诗联在一起,组成了一首优美的“绿”诗:“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杨荫里白沙堤,伤心桥下春波绿,长郊草色绿无  相似文献   

11.
诗言趣     
陈建国 《现代交际》2008,(10):45-45
古人常说"诗言志"。其实,诗还有一个功能,那便是"诗言趣"。诗中的幽默、风趣,并不亚于笑话、小品。繁忙之余,赏几首趣诗,等于到驿站轻松一坐,喝一口清茶,减了几分压力。消了些疲劳,品了几缕清香。诗趣有好几类,山水诗清幽,边塞诗粗犷,爱情诗人骨,亲情诗温馨……但有几首"打油"格调的"下里巴人"之诗也别有一番味道。这些诗乍一看很粗陋,细读却别有滋味。明代祝枝山的一首散曲《柳堤送别国》:"东边一棵大柳树,西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约于1606年写作了《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近代埃及诗王艾哈迈德·邵基(1869-1932)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创作了不朽的诗剧《克莉奥佩特拉之死》.两位伟大的诗人,一个来自西方,一个来自东方,就同一个社会的同一个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描绘了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末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以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爱情故事为题材的《长恨歌》以其独特魅力吸引了广大读者,并被多位学者、翻译家译为英文传到国外。在众多译文中,杨宪益与戴乃迭合译的版本及许渊冲的译本在国内关注度颇高。作为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在鲁迅先生的"三美"理论上结合自己翻译经验提出了译诗的"三美"原则,即"意美"、"音美"和"形美",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崇。本文以许渊冲先生的"三美"原则作为指导来赏析比较两个倍受关注的译本,体味两个译本的各自魅力以及个中差异。  相似文献   

14.
正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人们对他写的《琵琶行》《长恨歌》《新乐府》等诗歌耳熟能详。不过,白居易不仅是一个大诗人,还是一位廉洁奉公、公而忘私的清官。唐贞元年间,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县当县令。他刚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为了能打赢官司,赵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并在鱼肚中塞满钱币送到县衙。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钱币送了来。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  相似文献   

15.
西施、貂蝉、乇昭君三位都因貌为国用而以“德貌双馨”入选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而杨乇环作为亡国之君的宠妃与夏之妹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一样无德可言,却又因何入选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呢?文章以为全凭白居易的《长恨歌》一诗。  相似文献   

16.
诗言趣     
古人常说"诗言志"。其实,诗还有一个功能,那便是"诗言趣"。诗中的幽默、风趣,并不亚于笑话、小品。繁忙之余,赏几首趣诗,等于到驿站轻松一坐,喝一口清茶,减了几分压力。消了些疲劳,品了几缕清香。诗趣有好几类,山水诗清幽,边塞诗粗犷,爱情诗人骨,亲情诗温馨……但有几首"打油"格调的"下里巴人"之诗也别有一番味道。这些诗乍一看很粗陋,细读却别有滋味。明代祝枝山的一首散曲《柳堤送别国》:"东边一棵大柳树,西  相似文献   

17.
《长恨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叙事长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诗的主题是"长恨",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中国翻译大家杨宪益、戴乃迭(Gladys Yang)夫妇和许渊冲先生都曾对《长恨歌》全篇进行翻译,本文选用他们的两篇译文参照许先生的三美原则及杨宪益夫妇的忠实原则进行对比分析,对两种译文的优劣之处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中国的文化都是诗意的.诗歌是以最精练的艺术形式集中反映人的情感和社会化生活的文学样式.中国自古就有"诗言志"的说法,毛长苌在<诗大序>中写道"诗,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孔子也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经怨".在诗歌中,诗人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愿望、需求、动机、兴趣、理想等心理因素通过诗歌这一文学形式生动地表达出来,所以诗歌自古就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文学形式.  相似文献   

19.
王贞白是唐末颇负诗名的诗人。对于这样一位诗人,其诗歌却一直为人所忽视。其诗歌意象以月、水、云为多,主要体现了的王贞白思乡、济世、隐逸之情,成为王贞白内心情感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20.
言语交际中的以情动人□胡习之以情动人,顾名思义就是用情感去感染别人、打动别人。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说,就是运用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的语言去触动对方的心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得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为人是理智的动物,更是情感的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