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人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坚持的基本理念,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遵循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活动上,还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上.构建和谐的方式生活,本身就体现出人们的根本利益所在.本文从生活方式入手,探讨定义、要素与属性之间的相互联系,提出构建和谐生活方式的必要和内涵.又从以人为本理念的理论内涵探讨,得出结论,以人为本思想是构建和谐生活方式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2.
柴彬  许晋 《学术研究》2022,(2):123-130+178
16 世纪末,英国人文主义戏剧发展空前繁荣,同时围绕着戏剧以及剧院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宗教关系、政教关系亦暴露无遗。一方面,借助清教徒运动而崛起为一支重要宗教力量的清教徒,为彰显自己的强烈道德责任感,视戏剧为伤风败俗之举,竭力反对和抵制戏剧,伦敦城的众多剧院成为清教徒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对象;另一方面,都铎王室却积极鼓励戏剧的发展,推动戏剧正式合法化,设置节庆典礼官以强化对戏剧的控制,并大力扶持历史剧来演绎实质上即都铎国家主题的"都铎神话",为巩固政权服务。戏剧和戏院被推到了政治的风口浪尖之上,出现了所谓的剧院政治现象。其高潮性标志事件即1642年已掌握政权的清教徒颁布的关闭伦敦所有剧场的法令。但清教徒对戏剧的大肆反对客观上促进了文艺复兴时期国王与剧团、剧作家以及演员之间一种奇特联盟的形成,为英国戏剧"黄金时代"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政治生活是人们调节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社会机制和活动,政治认同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对一定政治体系的同向性、肯定性、一致性的情感、态度和相应的支持行为.政治认同并不仅仅是人的心理感觉或体验,而是认同主体围绕着一定利益诉求及价值实现的政治实践活动.政治认同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政治活动的核心,是政治体系和社会成员之间政治实践的交集.政治的认同与认同的政治对立统一,基于利益关系,围绕着权利和权力的关系问题而展开,构成了政治生活的基本问题与核心内容,实践特质使得政治认同成为政治体系和社会成员的政治纽带.政治认同在价值取向上总是由利益关系主导,并以政治文明为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4.
时下,臧克家的诗学理论研究有所忽略.但其生活诗学理论,蕴含着臧克家对生活本真、作家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生活与诗歌之间艺术关系的体验与理解,包括创作论、美学论和诗歌评价等.生活诗学不仅显示出对诗歌创作本身及诗歌理论把握的准确性与学理性,尤其是在数字化媒介时代,更能昭示当代文学创作中生活本体的贫乏与缺席、文学创作的异变与症候,是当代文学理论建构的参照与标榜、文学反思的立场和准则.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精神生活在大学生的成长及价值观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丰 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中存在着积极与消极的层面.本课题从具体的人际交往、社团参与、书籍阅 读、影视欣赏等活动入手,对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总结 出其精神生活的现状及特征.  相似文献   

6.
回归生活世界的"生活美学"——为《生活美学》一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生活美学"试图避免西方的思想传统当中对生活的两种基本解答途径,回归到的生活世界的美学新构,正是对"自然主义"(实质上是科学主义)和"理智主义"(实质上是形而上学)解答的双向超越,它是一种本土化的美学主张.从人类活动论的角度看,日常生活就是一种"无意为之"的、"自在"的、"合世界性"的生活,非日常生活则是一种"有意为之"的、"自觉"的、"异世界化"的生活.在这个意义上,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活,美的活动虽然属于日常生活,但却是与非日常生活最为切近的;它虽然是一种非日常生活,但却在非日常生活中与日常生活离得最切近、最亲密.关的活动,介于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之间,并在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必要的张力."生活美学"的理论合法性就在于,不仅马克思、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杜威这些哲学家本人的哲学思路中存在着回归生活世界的取向,而且在中国本土的思想传统中,历来就有"生活美学化"与"美学生活化"的传统.  相似文献   

7.
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指现代人在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所要达到的境界和标准.其目标体系预设要考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现实生活目标相承接,以生活为出发点,以促进人的生活质量提高和引导人确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为目的.具体来说,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主要从生活世界、生活质量与生活方式三个层面进行研究.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要求社会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引导人们学会选择,并在他律与自律的协调发展中寻求生活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重新审视政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政治生活作为人自身生存意义的体现,古已有之。对于古希腊城邦时期政治与人类自身生存价值相互关联的思考,使人们从生活世界本真意义中来阐释政治成为可能。因此,从这一视角追寻政治活动的价值理性,促使政治向生活世界的复归,则赋予政治以更为宽泛的意蕴:政治是一种人们现实的生活样式;政治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提升人的生存意义,使人的政治性更好地体现人性和人的生存方式;政治活动的普遍参与是推进民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活成为学界研究的重要议题。学者们从党内政治生活的涵义、历史演变、意义及对策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研究颇丰,但其研究的内容、视野及方法等还有待完善。为此,需要充实研究内容,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研究的系统性;拓宽研究视野,扩大党内政治生活研究的全面性;丰富研究方法,提升党内政治生活研究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在政治生活的层面上,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表现为从共同生活向公共生活的转型.但在近代历史上,这种转型是很不彻底的,共同生活与公共生活一直处于一种激烈的较量之中.19世纪晚期以前是身份共同体不断解体的历史,是共同生活不断让位于公共生活的历史.19世纪晚期开始,官僚制组织迅速兴起并逐渐支配了社会与国家,进而导致了共同生活的复辟,使公共生活走向衰落.组织是公共生活衰落的根源,但社会的组织化又是历史进步的必然.在后工业社会的条件下,我们需要建构一种合作制组织,并通过合作制组织对官僚制组织的替代来重建健全的公共生活.  相似文献   

11.
当前大学生戏剧生活丰富多彩,对中国古代戏剧作家作品较为熟悉,虽然对地方戏兴趣不大,但却倍加欣赏京剧,一致肯定校园戏剧演出的积极影响。丰富校园戏剧生活的具体措施:充分利用戏剧网站,引导学生读剧本看演出,学校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校园戏剧演出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2.
阮大铖南京戏剧活动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大铖《石巢传奇四种》中的《牟尼合》、《双金榜》和《燕子笺》皆创作于其南京生活时期即崇祯九年(16 36 )至崇祯十五年 (16 4 2 )之间 ,地点在南京牛首山祖堂寺和南京附近姑熟曹履吉遥集堂。崇祯期间南京党争激烈的政治气候、歌舞升平的文化氛围以及作者有意将戏剧活动作为实现其政治理想的工具等现实因素 ,为其戏剧创作提供了最为直接的契机 ,而其南京戏剧活动又对当时南京的政治、文化乃至政权交替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生活的政治:传媒消费主义对当代政治生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璐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1(7):47-50
传媒消费主义在日常生活领域影响着当代政治生活.迥异于传统语境中媒介的政治功能,商业媒介是生活政治形成和表达的主要中介,继网络媒介之后第五媒体手机的短信功能也渐渐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渠道.它有建设性地促进了公共空间的复兴和拓展以及民主化的进程,成为革新中的政治传播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面向.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生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显元 《江淮论坛》2006,46(2):5-10
社会生活是社会形态的一个基本要素。各种社会形态的演进,都表现为社会生活的提升。社会生活包括总体社会生活和主体社会生活。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因而都是人的本质的现实展现。和谐生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要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建设好和谐生活,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成果。生产、生活和生态是相互联系和彼此制约的,生态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生活资料,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内容。在处理三者关系时,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生态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道德理想主义可以理解为宽泛的经济社会伦理或者伦理政治构想,但其更为本真的意义乃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古典纲领.“实践性”与“超越性”构成道德理想主义的根本特质.在已经告别物质生活资料匮乏的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不仅表现为多元化与开放性的“盛景”,同时还呈现出物欲化与外在化、世俗化与平面化、虚拟化与感性化等种种隐患和危机.两个紧密相连的问题越发凸显:其一,道德理想主义如何摆脱现代文化困境?其二,现代精神生活如何消除隐患和危机?现代精神生活的建构呼唤道德理想主义所提供的精神典范,而道德理想主义倘若能够在现代社会摆脱文化困境,生活儒学的复兴与开展将是一种有益的尝试.面向生活世界,一种富有道德理想主义的幸福观既对精神生活的样式提出了高贵人性的要求,同时还赋予开放多元的精神生活以崭新的、超越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东岳论丛》2017,(10):147-151
从1910年8月到1917年6月,胡适留美七载,留下十七卷日记、札记。这七年是胡适文化观念形成的一个关键期。通过胡适日记里与文学相关的阅读、接受、交游、创作等记录,可以看出文学作为一种日常参与性的文化行为对他生活的影响和思想的塑造。胡适留美时阅读了大量古代典籍和西方作品,这让他能在文化差异性的对比中形成对传统资源的一种补充和反控,并内在地初步建立起他的审美判断力和历史批判力。胡适对于戏剧有偏爱,他阅读了不少剧本,也多次去剧院观看戏剧,这为其日后阐明"易卜生主义"等作了前期的准备。胡适在这一时期还有为数不少的翻译和创作,包括旧体诗和英文诗的写作,他反复思考诗体形式与诗意的内在关系。胡适有将诗词歌赋贯穿于交游和个人生活的文人积习,一面又不断实践,以期旧体诗词的体式在现代有所"进境",乃终与其后来的文学改良观与白话主张合于一辙。而其英文诗歌虽然带有不少维多利亚时代的传统遗风,但也为胡适提供了一种新鲜的促其反观中国诗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发展以及演化,围绕增进党内团结这一根本目的,伴随党内斗争、党内民主、党内纪律、党内学习的推动和构建.对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演变过程进行系统总结和全面梳理,旨在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维度,提出初步探索、全面推进、规范成熟三个阶段的构境,探讨与分析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发展历程的具体实践,对其历史经验加以升华与总结,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在新时代形成党内政治生活自觉,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开创党的伟大事业的全新局面,具有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涵 《理论界》2009,(8):40-41
政治的内涵是政治学研究领域中极为复杂和富有争议的基础性概念.本文通过对古希腊以来的多种经典政治概念和政治观进行总结归纳,以政治与公共权力的内在关联性为切入点,将政治定义为公共权力创造有序的公共生活.可以说,这种有关政治内涵的探讨是对最好生活方式不懈探求的现代回应,我们坚信:人之伟大在于政治,人之幸福在于政治.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增强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这为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指明了方向.基层党组织深刻把握"四性"的内涵,理解其重大意义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探索如何把"四性"要求落实到基层党内政治生活中,从而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李慧波 《兰州学刊》2010,(3):222-224
“社会”是以共同的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总体,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文化是各种关系与组织中的象征与规范,这些象征与规范中包含着宗教信仰、相互感情、亲戚纽带以及参加组织的众人所承认并受其约束的是非标准。生活是活动者对过去的回溯、未来的前瞻与当前的现实之间的融会。人创造了文化,反过来文化又塑造着人,支配着人的生活。它们在社会这个有机体之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