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基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和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必定会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评判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契合之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也是蕴含于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高校辅导员可借助著作、故事、案例等多种形式,学习和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通之处。高校、专业教师、辅导员可通过理念选择、公共课教育、组织学生活动等多种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张健  潘青 《公关世界》2022,(18):149-150
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振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力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纵横上下五千年,积淀着中华民族价值追求,浓缩着中华人民千年来的精神基因。高校校园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这不仅仅是国家倡议,更是推进高校大学生承担起实现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弘扬中华文明的责任使命。对此,本文立足于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现状,提出了高校校园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路径选择,旨在以此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真正地渗透于高校校园中,健全高校学生的思想品德,塑造学生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明确要求不断持续推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创新性的发展和转化,提出了关于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的著名论断。高校学生党建在以新载体为依托的基础下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主题党日活动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可操作性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亚曦  刘晓婷 《国学学刊》2022,(3):1-12+138
大众传播媒体深入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践,通过与文博界开展深度的合作,形成以文化IP为中心进行跨媒介生产、以年轻人为主要受众进行传播的文化实践格局,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实现文化与技术的融合,从而制作出一大批兼具“思想导向性+艺术化呈现+新技术手段”特征的优秀传统文化节目,传统文化作为古老的文化符号重新成为新的大众文化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掀起一股“新国风”“新国潮”的文化新风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媒体传播不能仅仅停留在视觉符号的展演上,而应当进一步深入发掘与呈现其深层内涵与价值观念,实现其现代价值与现代转化,让传统真正地“活”起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习总书记对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定位为着眼点,突出总书记对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汲取的表现,浅析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不可摒弃的时代正能量,重点阐述习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运用与创新发展,认识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契合性。以优秀文化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益于青少年摆正价值心态,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新时代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青少年的文化自觉,鼓励青少年投身广泛的社会实践,并在家风文化中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正>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历史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传统文化是指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各民族之间保留着形式稳定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相互融合、形成和发展,形式稳定的中华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习近平认为有五个方面: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教化思想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但是当前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还存在着部分高校不够重视、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式单一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尚未很好地融入校园文化等问题。高校应进一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方式和优化校园文化等,以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黄梅戏为实例,探讨黄梅戏在学校课堂教学中传播的必要性和具体途径,藉此窥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传播与发展的相关思考,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民族的根基和血脉,其中的优秀部分亦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尤其是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保存中华民族五千年之文脉,保留其中优秀部分,以美育方式让世人接受并传播,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亟待考虑的问题。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研重视不够,开设课程比例不足,教授优秀传统文化流于形式,在高校教育中属于缺失部分。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例如对东西方传统文化形成的不了解,造成了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间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从而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导致无法厘清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因此,我们的高校教育应该根植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并深度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优秀的部分,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以文化这一世界核心竞争力带动中华民族全面复兴。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来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其所包含的思想理念、价值观点、处事哲学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源泉。基于中华传统文化视角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剖析当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寻找中华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发挥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探析利用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精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新时代,若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则能够为后者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传统文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很高的价值,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发展的路径主要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引领,完善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的实现形式,利用新媒体网络技术使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结合,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郎元智 《现代妇女》2014,(4):293-293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内核,兼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拥有的文化价值不仅深深影响着当时的中国,时至今日,对于我们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郭秀华 《职业》2020,(3):100-101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医学教育实践,不仅能够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精神,还能够从伦理层面对学生的行为方式、职业道德观等发挥正面的导向作用,进而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促进医学生积极向上与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医学生教育的现实意义、挑战及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利因子,可以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的灵魂,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动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凝结中华民族的磅礴伟力、带动世界文化的繁荣。探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7.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以择善固执为前提,努力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应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材与课程实践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进程。本文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效性的角度出发,提出在教育实践中应当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挖掘当地传统文化的资源,立足作品品味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传统节日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借助古诗词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旨在提升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借助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赵思佳 《公关世界》2022,(16):159-16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精髓,需要中华儿女代代相传,保证其蓬勃发展;文化自信是人民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肯定与认同,是国家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优秀传统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文化发展历史的自信,但现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遇到了困境,表现为思想观念缺失、教育体系不完善、科学技术的冲击和宣传手段单一等,因此,要树立文化自信,完善教育体系并创新传承手段,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法律文化是法制现代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源远流长,对现代法制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中国现代法制建设的理论逻辑基础。本文分析了传统法律文化的内涵和特征,讨论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现代法制建设中的价值,以积极的态度去弘扬其优秀的部分,从而为现代法制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