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阮籍在魏晋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成为此后最能理解庄子"消解人的特殊性"这一思想主题的人物,并以自身之思想行为印证庄子思想,成为庄子这一思想主题的忠实实践者.  相似文献   

2.
<逍遥游>中,庄子以破"小大之辩"为起手,进而揭示了突破生存的"有待"状态之后的新境界,以解决"小大之辩"被消解时所出现的相对主义后果,事实上已将思想探索的可能性指向了无所不包、同时又是最终意义所在的全新"道"概念.但是庄子并未用"道"作为相应的名词来标举他的新思想,而是在沿袭传统与全新突破之间选择了作为过渡性的"天地""六气"及"无己"、"无功"和"无名"等辞语,这标志着其思想探索尚处于开端.庄子思想在破"有待"而认识到存在的相对性时,并未陷于其中而消解思想自身的探询及其意义,而是表现为精神对于包括自身在内的"天地(万物)"作深度把握的进取姿态.  相似文献   

3.
先秦诸子学说中,墨子学说是与儒家学说并立而行的两大时代显学.我们今天仍不断地从墨子的思想中发现东方古老的和平智慧.墨子的和平思想与他的人性理论密切相关.墨子用人性恶解释国与国之间的战争的必然性,而将人性善看作是和平的伦理学基础.人的善良本性唤起人的良知良能,使得人们之间“兼相爱,交相利”,遵行和平共处、友爱共利的行为规范,在一个国家内部建立友爱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在国与国之间建立一种尊重和互利的关系,实现永久和平.可见,墨子是从“所染”、“兼爱”、“非攻”、“天志”等篇所阐述的道德哲学角度,演绎出以“兼相爱,交相利”为核心的国际交往伦理规范,与康德所奠定的国与国之间实现永久和平的法治规范相映生辉,同为人类实现永久和平理想的普遍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一般意义上讲,和谐社会体现的是社会关系中的一种状态:人们各安其职,各得其所,互相协调,和睦共处。但是,达到这种局面往往意味着具备了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在社会分工与分配领域运用了同样的衡量标准,人们虽然不能实现彼此平等,却能够体现社会公平。二是全体社会成员能够比较均衡地获得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利益,人们虽然不能得到数量平等的好处,却可以得到比例公平的好处。三是社会建立了覆盖全体成员的保障体系,从保障人们生命安全的平等条件开始逐步向保障人们受教育的平等条件过渡,社会关系环境呈现出渐进发展、日益完善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西方解构主义与《庄子》哲学之比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体现的叛逆精神与西方解构主义遥相呼应,二者有着本质的相似.<庄子>的解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拒绝权威和崇高,反叛主流和传统;二、解构二元对立结构,消解自我中心主义;三、瓦解语言的可靠性,突破语言的樊篱.在解构主义视野下重读<庄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其思想内涵,更可以发现<庄子>对人类和社会的人文关怀,为解读<庄子>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黎宏伟 《理论界》2014,(2):19-22
康德在《永久和平论》中提出实现国与国之间永久和平的路径,即建立平等互信国际关系、尊重国家平等人格、逐步废除战争工具等先决条款,以及在国内建立保障公民自由的共和制国家、在国际建立自由国家的和平联盟、最终保障全人类的世界公民权利等正式条款。该路径对于一国政治制度不是共和制时其他国家该如何应对、没有强制力的国际法如何保障国家的自由和平等、如何保障世界公民权利等难题未提出具体办法。作为有理性的人类,仍须遵循康德人道主义道路,高扬人的主体性,强调人是地球上自然的最高目的,加强国际对话及国际组织作用,加强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7.
王沁 《社会科学论坛》2007,(22):141-144
本文认为"庖丁解牛"的故事以及"游刃有余"的境界所包含的深意不止于技艺熟练以及自由境界的比喻意义,从中甚至可以一窥庄子人生哲学的基本立场和出发点.这一点一直以来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故事中主要细节的解读指出,其中实际蕴含了庄子对个体、社会以及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深刻理解,并由此揭示出庄子精神自由的理想在实践上的现实性,即为出世而入世,并由此探讨了庄子思想的局限性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8.
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本世纪末至下世纪前十年的主要奋斗目标。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运用。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一个伟大创举”,是中国社会从近代落后到现代腾飞的科学阶梯。深刻把握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一、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辩证统一关系的体现,为实现劳动平等和人的平等创造了条件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和核心,社会主义是对人类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的一般性质的  相似文献   

9.
庄子的"齐是非"与他对"有是非"的批判其实构成了一个是非判断的悖论,并且这个悖论导致了庄子在论齐物与明逍遥之间产生了一种矛盾的观点。但是,庄子的"化"又为人们提供了消解这个悖论与这种矛盾观点的一个契机,因为"化"就是一个从"有是非"到无是非的过程,并且也正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保证了庄子的齐物逍遥实现了的一种内在的德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文明是以欲望为目的的文明,由此导致了种种问题甚至灾难,如环境污染、人与人的疏远和异化、国与国关系的紧张等等。在古老的庄子思想当中蕴涵着克服现代社会弊端的方法和对开创未来社会有用的许多内容。庄子的世界观能够超越近代世界观的狭隘限度,为未来社会发展提供一种新的世界观——"统一体世界观";庄子"齐物论"的平等思想为建设美好的"地球村"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如今我们人类所面临的最重大的课题是:"如何在充满欲望的世界基础之上建立使人类能够持续生存的新的文明?"庄子"逍遥游"的自由观为这种文明的跃迁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庄子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后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康德"永久和平"先决条件的政治伦理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湘远 《学术界》2005,(6):170-176
康德在<永久和平论>中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其中关于实现永久和平的六项先决条款,以超越私心与狭隘的方式,在冷静与理性的追问中,确立了国与国之间建立正常关系的重要条件.在大师逝世200周年之际,重温其期盼和平的政治主张,探询其思想的政治伦理意蕴,也许对我们这个纷争的世界趋于和谐与宁静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2.
通往庄子哲学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子哲学上承老子哲学,但不是对老子哲学的直接继承,而是在孔子通过学校教育所开创的新的文化局面的基础上向老子哲学基点的重新回归.孔子创立了自己的思想学说,同时也创立了能够传承自己思想学说的教育传统;随着知识分子政治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进入社会的上层,形成了当时的一个精英知识分子阶层.他们为了得到政治统治者的青睐和重用,竞相以自己的思想主张标榜自己,排斥别人.他们传承了孔子的思想传统,但也分裂了孔子的思想传统,酿成了众声喧哗的文化局面.庄子在当时是一个非精英知识分子,他生活在一个近于政治权力真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没有介入上层政治权力关系和精英知识分子文化纷争的积极性,但这也使他超越了并在超越的基础上包容了各种不同精英知识分子的思想学说.从这样一个非精英知识分子的角度感受和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是正确阐释庄子哲学的唯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庄子立足于道的哲学高度,对日常层面理解的丑的否定性价值进行了消解,而把丑定位为天道自然分化、命定的万物之形的自然状态.从"以庄解庄"观之,庄子哲学中的美和丑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一种互为关联、相互转化的"对待"性关系.简单的以"庄子对丑的肯定"、"美丑相对性"、"丑中见美"等相关理论来评价庄子的话,就可能与庄子道之视域对丑的定位有隔膜之处.后世对庄子丑论的高扬,并非庄子思想的本意,而只是立足于价值分际立场的一种接受学诠释.  相似文献   

14.
基于治身与治国一体的黄老立场,<淮南子>在大量袭取庄子"逍遥游"思想的同时,又对其施以养生化、政治化的改铸.它所阐发的逍遥旨趣是,君主如何既能拥有恬静适逸的形神生活,又能将其治身要诀转换成无为政术以治平天下.由此,庄子生命哲学中的超越性、批判性和非政治性就被彻底消解掉了.  相似文献   

15.
张洪兴 《中州学刊》2008,(2):141-144
基于对道的体认,庄子一方面极力张扬道的精神,消解世俗社会的价值体系,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另一.方面高举生命的旗帜,张扬生命之本真,追求逍遥自适的人生,能给人以情感慰藉与生命的归宿感.这对中国古代失意的士人尤其是乱世之中的弱者犹为重要.庄子思想的精神抚慰作用与阿Q精神胜利法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16.
多元主义是《庄子》哲学的核心内容。《庄子》否定那种以预设的人类之眼、“天眼”看出来的绝对真理,而认为由于认识主体是多元的,真理也必然是多元的。《庄子》承认多元,却并不意味着取消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它只是要求把这种联系建立在自足、平等的个体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7.
李伟 《船山学刊》2014,(2):110-116
庄子的"知和"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学智慧,其内涵大致相当于现代生态学中建立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共存关系。庄子之论虽没涉及具体生态问题,但却将人与自然万物关系的思考贯穿其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体现生态成员平等的"万物齐一"思想;展望生态系统平衡的"至德之世";进入"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理想社会。庄子体悟和谐之美的思想具有超越性价值,对于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波 《晋阳学刊》2009,(4):110-113
王安石学派是庄学史上特有的治《庄》群体。此派自觉地以王安石为宗,并在王安石庄子学思想的基础上,表现出了鲜明的儒学化特色。他们彻底消解了庄子与儒家的对立,将庄子思想颠覆,使儒道二家合二为一。这种以儒解庄的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庄子>中言和道的关系历来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并认为<庄子>存在一个"言不可言者"的言说悖论.本文认为,<庄子>在积极的意义上并不存在言说悖论.如果我们能够发现<庄子>蕴涵的方术之言与道言的区分,并且了解庄子对卮言的运用,就能在一定意义上消解这个悖论.  相似文献   

20.
卢梭和黄宗羲的思想表面上看有诸多相似之处,然而其深处却有着迥然之别.首先是人性观的不同:卢梭从人生而自由出发,把自由等同于善;黄宗羲则以人的道德性为前提,彻底否定了人私欲存在的合理性.其次是政治理念之不同:卢梭基于其思想中平等的社会关系,建立了一种类似于古代城邦的民主政治制度;而黄宗羲的君位之设肯定了社会关系中的不平等性,因而继承儒家政治哲学中的精英政治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