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后印象主义画家凡高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倍受推崇.他被尊为西方现代艺术的先驱,演绎了从"疯子"到"天才"的神话.这神话的本质正是艺术在接受过程中发生了性质嬗变,它是由西方艺术史自身逻辑的演进、美术市场中接受者与创作者之间关系的变化、艺术家本人的艺术思想在不同时代接受者定位差异等方面的原因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十七年”文学的大多数作品中有关爱情的叙述,遵循的并不是情感自身的逻辑,而是国家意识形态的逻辑。不过,也有一些作品中的爱情叙述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主流叙事的樊篱,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中呈现出一定的另类色彩。这些作品中的爱情描写虽然也赋予爱情某种超验意义,但遵循的则是情感自身的逻辑,甚或在有些叙事中爱情会成为多重意义生效的场域。在这些小说文本中,叙述者或者在宏大叙述中隐现女性意识,或者在城市的新与旧中展现爱情,或者在诗意与情愫中表达男女之情的幽微。  相似文献   

3.
儒家"和心"思想的发展历程表明,儒家心灵和谐的基础与核心可以用一个"爱"字来概括。历代儒家"和心"思想的阐发,都是围绕着"统摄诸德"的"仁"来展开的。儒家的"和心"思想,逻辑地展现了儒家由心灵和谐到社会和谐的向度。围绕儒家"和心"思想的"天人"向度展开分析,可以发现其对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作为以海洋为背景的小说 ,《秘密的分享者》是康拉德“空虚的人”时期的一部重要作品。它探讨了人的精神危机与拯救的问题 ,并通过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 ,展现了船长如何由自我分裂到自我发现再到自我证明的复杂、隐秘的精神过程。小说在背离现实逻辑的同时 ,始终遵循着一种心理逻辑。  相似文献   

5.
以应用诗学作为艺术诠释的逻辑与范式并以此来谋求现代批评美学的归家之路,构成了徐岱先生著作<批评美学--艺术诠释的逻辑与范式>(以下简称<批评美学>,上海学林出版社)一书的思维基点.作者以其开阔的视野、精密的思辨和诙谐幽默而又锋芒毕露的语言表述,在给人以深刻的学理启示的同时,又给人以愉悦的审美享受,达到质与文的和谐统一.显然,这是近年来在批评美学方面呈现独特思想价值的一部专著.限于篇幅,我们只就作者的学术理路、运思方式、批评智慧诸方面给予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创造了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又反过来造福于人类社会,技术与社会总是在相互作用中彼此推进的.互联网不同于以往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项技术创新,它对人类社会和生活所产生影响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互联网接入中国二十年的历史启示在于,其开放与协作的技术逻辑不仅始终引领互联网自身的发展,更是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社会的现在及未来.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拥有多样性和谐人格的社会成员共生共荣的社会生态系统;和谐人格是和谐社会的人性基石,是健康的现代社会成员的实质所在,是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科学逻辑起点.和谐人格是生命自然律动和自主意识调控交互作用的能动人格,是理性、需要和能力健全匹配的完整人格和自我特质突出而内洽的个性人格,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武装起来并遵循科学理念和规则去思考、定向和行动的科技人格,是自我的本然存在自觉参与、创造和享有现实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科学获取、积极展示、合理建构和充分享用物质、能量和信息,与外部生态环境和自身生态肌体协调创新的互动实践过程中持续生成的学习-协商-建构化开放性生态人格.和谐教育是培养社会成员具有和谐人格的能动实践过程,是和谐人格与和谐社会生成,连接与转换的桥梁与基地.  相似文献   

8.
"世界"范畴在海德格尔整个思想中有其逐渐演变的一个过程,而海德格尔也正是通过论述用具对世界的"揭示",艺术对世界的"解蔽",物对世界的"聚集"和现代技术对世界的"促逼"等四个方面展现了这一逻辑演变,从而显示"世界"这一范畴在其思想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与周边的城市化区域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始终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城中村的"负功能"大于"正功能"时,应打破村中村的空间格局,进行城中村拆迁、开发。但其悖论在于:村民和村集体作为土地的所有权人和代理人,在多数情况下并不能主导城中村的拆迁、开发过程,而是将主导权交给城市政府,可能会使自身利益遭到一定程度的侵蚀。城市政府如能遵循"帕累托优化"原则,结合实际,创新城中村拆迁开发模式,可以创造出令多方"共赢"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致力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并注重将“中国式现代化”适时引入宪法文本,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明确其重要地位。宪法文本载明的宪法规范是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规范,既体现国家意志,又对其他法律起到示范作用。自1982年我国现行宪法制定以来,一共进行过五次修改,形成了五个宪法修正案,其中每个宪法修正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表述均有所调整,主要体现在内涵扩充、逻辑调整、语词增删、领域增加等方面,这种表述嬗变深刻体现了党的主张和国家意志的统一、直接表述修改和间接表述修改的统一、宪法规范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蕴含了社会主义宪法是充分反映人民意志的好宪法的理论逻辑、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同向同行的实践逻辑。在宪法修改过程中对宪法文本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表述进行调整,既有助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进行,也有助于保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不仅是西方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也是现代西方艺术传统的发端时期.就对艺术品和艺术家的态度来说,在此之前,艺术赞助人通常把视觉艺术家和普通手艺人不加区别地都视为体力劳动者.他们一般只重视艺术品的题材和内容而轻视甚至是鄙视艺术家,并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艺术品的制作和生产过程.但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赞助人关注的重点逐渐从艺术品转向艺术家自身的才能和技艺,具体表现为在委托制作合同中对艺术家须"亲手制作"部分的详细规定.对艺术家价值的高度肯定正是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一重要变化标志着现代艺术家的诞生.  相似文献   

12.
当代历史哲学正在经历着从"语言"到"经验"的转向.历史固然是具有文学和美学的性质的文本,但文本之下埋藏的是其经验根基.而神话思维所依托的,正是基于经验的感知逻辑.经验转向化解了"真实性"与"话语"之争,使得历史不仅在"史实"和"表述"的意义上可能是我们的神话,在"经验"的意义上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时代的文学艺术——对“艺术终结”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人类迈向数字化的21世纪之时,高科技已经深入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艺术.技术和艺术联姻,生活与艺术的距离被抹平,由"读纸时代"向"读图时代"转移,现代的新型艺术形式形成了对于传统经典艺术、高雅艺术样式的冲击和挤压.于是,"艺术终结"论日益强烈.通过从艺术与人类、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以及艺术自身的发展三个方面论述数字化时代艺术的前途,指出数字化既给艺术带来冲击和挑战,又给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生长点,我们应该运用历史辩证法的观点看待文学艺术的发展,文学艺术并没有终结,而且不会终结.  相似文献   

14.
艺术创作应该选择尽可能单纯的语言来表述。艺术总是在一定的约束和抑制之下挣扎着实现张扬,艺术家应该学会适于、始终安于、直至乐于在限制中施展其才华,在有限中追寻无限。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和“逻辑的与历史的相一致”是不同内涵的两种表述.前者在黑格尔那里,本体论和方法论高度统一,历史就是逻辑的实现,逻辑的就是历史的;后者在历史唯物主义那里,本体论意义上承认历史有内在的客观规律,方法论意义上强调逻辑是历史的反映,历史对逻辑有先在性,历史的规律性展开便是逻辑的进程,这里,方法论、认识论与本体论都是统一的.逻辑主义和历史主义的科学哲学不应割裂逻辑与历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的分析和古今艺术设计内涵本质的比较,认为我国艺术设计充分体现着独特的和谐设计理念,它是我们进行现代艺术设计活动的不竭精神之源,而现代艺术设计过程表现形式则充分展现了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现代和谐的设计理念,因此,继承和发展古代传统和谐设计理念,使古代和现代两种设计和谐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必将引领世界艺术设计新潮流,构成适应时代发展与需要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一、心理学原理与教师口语在日常口语交际过程中,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有些口语表述者,尤其是那些初次在公众面前说话的人,哪怕事先已背熟了讲稿,也仍难免出现卡壳、忘词以及支支吾吾、颠三倒四的情况。这一不无规律性的事实向我们显现了心理学原理对教师口语的不可忽视的依托作用。这种依托作用在单向表述和双向交流两个口语训练主体环节分别各有不同的表现。单向表述的高标准之一,就是在表述过程中,要求恩维运动轨迹的准确性以及口语表述与思维运动的同步性或一致性.应当看到,实现这一点是有一定难度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其间存在着“心理因素”的干扰。有时,心理因素的干扰可以把一篇准备得相当  相似文献   

18.
马翼 《今日南国》2007,(21):28-29
加强后发展地区城市建设规划,必须站在现代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在加强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始终体现综合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吸取先进发达地区城市建设经验的同时,更要针对自身的个性特点和具体情况,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建设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让-雅克.卢梭的写作逻辑可以表述为,以非异化的母性文化作为想象性的本源参照,通过"怀乡症"式的结构性记忆与失忆建构象征秩序(理想之父),从而确立批判主流社会文化的双重依据。本文在对卢梭不同时期的各类文本及其生命经验的整合中具体展现了上述逻辑。  相似文献   

20.
"灵晕"作为本雅明思想中的重要批评概念,正是本雅明以自身的精神力量沉浸在大麻的体验中将其提纯所得的。以黑格尔第三个哲学的三段论来看,他提出灵晕以及借之对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进行的论述,其实就是一个从精神到逻辑的过程。通过对"灵晕"概念的重新梳理,这一辩证意象中所具有的复杂内涵便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