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累了丰富的公民道德建设经验,如注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与尊重公民价值诉求的有机统一、注重道德要求的广泛性与先进性的有机统一、注重道德内核的继承性与创新性的有机统一、注重道德教育与社会治理的有机统一、注重灌输教育与实际践行的有机统一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公民道德建设还迫切需要提高思想认识、创新建设实践、强化理论研究,进一步提升建设实效,有效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针对杜林永恒道德论作出科学批判,蕴含着公民道德建设的必然逻辑和原则导向,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基础上捍卫、完善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在公民道德建设思想发展史上具有理论与方法论的重要意义。为此,中华民族在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应当认真传承道德传统的理念与精髓,科学认知与把握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国情,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与公民道德建设实践研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之中,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3.
道德养成和道德内化的内涵、起点和侧重点不同,适合的青少年群体也有差异,但道德养成是道德内化的基础,道德内化是道德养成的深化;两者客观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机制,并通过这种机制来保障道德主体的道德行为习惯养成和道德品质的积淀、确立。道德养成与道德内化关系及作用机制的原理对我国未成年公民道德建设的启示在于:应以内化为目的,重在从基本道德养成抓起;认真研究和遵循道德养成和道德内化的规律,依照二者的相互作用机制等整体推进未成年公民道德品质的建构和良好道德人格的完善;根据道德内化和道德养成的群体差异,有侧重地做好青少年公民道德素质的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公民道德建设需要我们突出加强社会教育.社会教育领域孕育着丰富的公民德育资源,它主要指学校教育系统以外,面向全民的各种社会文化教育形式.社会教育具有教育性、公益性和对策性等特点.加强社会教育可以继承传统教化的优点,辅助解决社会问题,"开民智","新民德",弥补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的不足.规范、整理与创新社会教育事业是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中华传统美德对于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存在过的、在今天仍有着生命力的优秀道德理论、规范、行为等等的总和。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它对于中华民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文化心理、良好的民族习惯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在当代,它既是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文化资源,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文化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6.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关键是为道德立法,必须把道德建设置于法律的基础上,使道德建设有法可依,变成社会的责任。为道德立法,能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真正提升,促进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7.
道德建设始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道德建设的基本历程。通过对这一历程的分析,总结了目前道德运行方式出现的新态势,最后论述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抓手。  相似文献   

8.
道德与法律作为调控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要机制,各具优势与局限,存在着互补互动、互激互励、互促互进的辩证关系。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要靠社会的持续倡导和个体的能动自觉,也要靠法律支持、政策导向和制度保障。法律支持是增强公民道德建设实效性的重要保证,因为法律具有一种制度性的优势,拥有道德所缺乏的一种国家强制力。在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必须积极寻求法律的有效支持,合理把握法律对于公民道德建设支持的领域和限度,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公民道德建设的法律支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德与法律作为调控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要机制,各具优势与局限,存在着互补互动、互激互励、互促互进的辩证关系。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要靠社会的持续倡导和个体的能动自觉,也要靠法律支持、政策导向和制度保障。法律支持是增强公民道德建设实效性的重要保证,因为法律具有一种制度性的优势,拥有道德所缺乏的一种国家强制力。在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必须积极寻求法律的有效支持,合理把握法律对于公民道德建设支持的领域和限度,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美德的内容极其丰富 ,其中强调“为公”、“为群体”的整体主义观念 ,“民本主义”思想以及“见利思义”、“先义后利”、“义然后取”的思想 ,对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义利统一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对抵制资产阶级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 ,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儒家道德思想与公民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思想包括“仁、义、礼、智、信”等积极道德观,为当前的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时,既要继承儒家思想,汲取传统道德精华,使这些优良道德传统与新的社会实际相辅相成,形成新的时代精神;又要紧密结合社会新的实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传统家庭之德包涵的许多积极因素和合理成分,如勤俭持家的节俭之德、孝敬父母的忠孝之德、夫妻和睦的和谐之德、兄弟友爱的仁爱之德,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劳动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助于协调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睦,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因此,我们应该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去批判继承传统家庭之德,结合现代生活的实际予以综合改造,创造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家庭道德,促进家庭关系的融洽,增进家庭生活的幸福,增强家庭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4.
儒家思想包括“仁、义、礼、智、信”等积极道德观,为当前的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时,既要继承儒家思想,汲取传统道德精华,使这些优良道德传统与新的社合实际相辅相成,形成新的时代精神;又要紧密结合社合新的实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意识形态建设。新时代以来,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中央牢牢把握“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加强主导意识形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意识形态建设的保障更加有力。在此过程中,意识形态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那就是:坚持举旗铸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把牢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坚持人民至上,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坚持敢于斗争,勇于向错误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亮剑”;坚持制度落实,夯实主导意识形态建设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6.
17.
公民道德是每个公民都应遵循的基本的公共道德规则和行为规范,具有公共性、普遍性、平等性、义务性的特征,是现代大型、复杂社会中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的本质要求在道德领域的体现,与制度具有亲缘关系。在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制度化是极其必要的现实途径。公民道德建设的制度方式是现代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突出强调了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性原则。坚持道德建设的实践性原则是道德教育自身规律性的体现,更是我国现阶段公民道德教育的现实要求。应从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开展多种形式、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全民道德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架构完善更加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生动力作用。立足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创新性发展,新时代道德建设的构建路径不仅强调促进价值观的转化认同,还注重坚定文化自信以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兴盛,更应最终落脚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20.
报复公正与社会道德情绪和司法制度认知密切相关,是人们关于罪与罚的主观认知与估量,具有功能主义与道德主义两种心理逻辑。功能主义逻辑认为刑罚能够震慑潜在的违法犯罪者,反映出人们对社会秩序的渴望;道德主义逻辑认为刑罚是违法犯罪者应得的后果,折射出人们对社会道德的认同。报复公正在道德情绪、道德范围、道德载体上具有丰富的学理与现实价值。报复公正心理基础可以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启示:善用道德情绪传播道德观念、凝聚道德共识、强化道德认同;立法中体现道德道义的法律价值,释法中表达法律制度的道德底色;规范践行实体法与程序法,展现道德信念,避免惩罚价值的错误归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