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服务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结构演变的主导趋势.从生产层面,这种变化体现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稳步提升;从消费层面,则表现为居民科教文卫等有助于增进人力资本的现代服务品支出加速增长.因此,理论上,经济服务化可以提升人力资本增进型消费,加快人力资本积累,进而带动经济增长.然而,受制于人力资本部门的低效率,当前中国人力资本增进型消费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较弱,不足以抵消劳动力减少造成的负向冲击.经济服务化是由中国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之后,居民需求结构发生升级转换所决定的,其趋势不可逆转.决策部门应顺应居民消费结构转换的大趋势,全面深化改革,提高现代服务品供给效率,改善人力资本部门效率,形成增长新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  相似文献   

2.
宋佳莹 《兰州学刊》2023,(1):88-102
合理的社会保障支出有助于推动中国人口“数量红利”向“质量红利”转变,支撑经济持续发展。通过构建两部门生产与家庭跨期消费模型,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社会保障支出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且存在区域异质性,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区的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关键机制是,人力资本积累在社会保障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与中介作用。其影响机制主要表现为存在门槛效应:当人力资本积累跨越门槛值时,人力资本积累对社会保障支出产生激励效应,使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呈现边际递增趋势;社会保障支出跨越门槛值时,通过刺激人力资本积累,使人力资本的经济效应亦呈现出边际递增趋势。因此,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是关键,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是重点。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动力从靠投入转向靠创新,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为主的内需驱动,从效率优先转向更加注重公平,其增长特征具有创新性、内需性和公平性。公共服务通过人力资本机制能实现人力资本积累和配置效率的提升从而推动创新型增长,通过缓解预防性储蓄和推动人的城镇化进程能促进居民消费从而推动消费主导的内需型增长,通过调节收入差距能推动公平型增长,因此成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增长动力。通过公共服务视角寻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或路径,而不是将公共服务仅仅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有的内容,这一观点强调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供给,而且公共服务不仅是内容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及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居民部门消费持续低迷,居民消费结构分化现象明显。导致居民消费低迷的因素有多种,既有短期因素又有长期因素。从短期来看,中等收入人群收入增速显著下滑、居民部门债务攀升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都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抑制作用。从长期来看,居民消费率持续偏低的根源在于中国长期通过高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未来应进一步扩大消费,提高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这虽然不能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却有助于更好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转变增长方式,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居民收入,尤其是提高中等收入人群的可支配收入,释放居民消费活力;改善居民资产负债表,尤其是减轻居民房贷负担对消费产生的挤出效应;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改善消费环境,提高居民消费意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品质量,从供给端促进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5.
黄瑛 《学术论坛》2007,30(6):92-95
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最重要途径和影响因素。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滞后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欠发达地区居民教育消费水平低,教育消费结构不合理以及劳动力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大大削弱了这些地区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过对影响地区教育消费比率的宏观和微观因素进行分析,文章给出促进教育消费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本积累中作用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总量生产函数中引入人力资本结构因素,定量估算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本结构效应的大小,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结构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政策含义是,为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结构优化,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在注重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来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水平的同时,也要对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尤其是对培养、引进和保留高层次、拔尖工程技术人才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孔进  孔宪香 《东岳论丛》2007,28(4):79-81
人力资本积累和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增长的两大要素。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产业结构的可持续调整和人力资本积累。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机制:人力资本积累的状况影响产业结构的可持续调整,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进度;产业结构的可持续调整使得经济发展对知识和人力资本的需求增长,为人力资本积累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增进人力资本的积累。二者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环,推动着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我们也的的确确面临着一个大问题,中国经济必须可持续发展下去.要实现这种可持续性,中国经济必须实现三大转型:从经济增长向经济发展转型,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型,由外需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有什么样的经济就有什么样的市场,在三大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市场势必出现五大演变趋势.基于此,开发中国中西部市场,营销策略多元化,加速产品开发、有效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注重广告宣传的艺术性,适应现代消费新潮流等中国市场营销策略应是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经济的非均衡表现与走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8年,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增长绩效。但是,中国过去的经济改革采取了渐进推进的方式,中国经济中的三次产业结构,宏观总需求结构,金融结构,中、东、西地区结构,各阶层收入结构以及内外经济结构的非均衡现象日益突出。中国经济中的金融部门、垄断部门、改革滞后的公共服务产品供应部门的低效率阻碍了增长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以美国为代表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非均衡最终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金融体系的低效使得其抵御当前全球经济金融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与金融危机相伴随的全球需求的下降,又使得高度依赖外需推动的中国经济增长面临挑战。中国经济又一次处在十字路口:我们如何在前三十年改革和开放的基础上,推进金融领域、政府领域、第三产业和公共服务产品供应领域的改革和开放,在这些领域培植多元经济主体,增强竞争,均衡结构,增加内需,增进效率。其中,继续通过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改变二元经济现象,提高全体人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在改变劳动力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融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为一体的高速增长,实现生产要素在各产业和各地区间的动态优化配置,是未来三十年中国经济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0.
陈加友  李鲜 《东岳论丛》2023,(7):138-149
本研究基于2000—2020年中国城镇和乡村居民的能源消耗数据,利用IPCC方法和GDIM分解模型,研究中国城乡居民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及驱动因素,并进一步构建超效率SBM模型分析中国城乡居民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效率。研究发现:第一,在研究区间内中国城镇和乡村居民消费的碳排放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城镇居民消费的碳排放增长了72840.98万吨,而乡村居民消费的碳排放增长了48653.68万吨。第二,驱动因素显示,居民生活消费支出、能源消耗量和居民人均碳排放显著促进了城乡居民的碳排放,而居民消费碳强度和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是降低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的重要动力。第三,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的碳排放效率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化特征,其中城镇居民消费的碳排放效率处于下降趋势,而乡村居民消费的碳排放效率则呈现上升趋势。根据以上结论,本研究认为应当从构建低碳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多方位协同减排的长效机制和加强低碳领域的投融资规模等方面,制定降低城乡居民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虑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间的关联性,并将这两种渠道同时纳入内生增长框架,扩充为包含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人力资本部门、研发部门和金融部门的四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同时,运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分析经济体系达到稳态时对金融外生冲击的敏感度,并将这两种渠道的传导效应进行分解与对比。结果发现,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且经济体系对金融发展的变化存在一定的时滞。面对金融外生冲击,物质、人力和研发资本及总产出的增长率均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发展通过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两大渠道促进经济增长,但两种渠道效应的差异性取决于人力资本部门和研发部门的生产效率及两种要素在最终产品部门中的产出弹性的大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消费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但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居民消费率仍然偏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尚未能充分发挥.更为严峻的是,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对居民消费以及经济增长等方面的不利影响逐渐显现.运用中国2000-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会抑制居民消费率的上升,并且对城镇居民消费率的抑制效应大于农村居民;农村居民消费率则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关系,并且收入提高可以促进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居民消费率的提升.这表明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当前以城镇居民消费为主体的总体居民消费将受到较大冲击,而农村居民消费将显示出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3.
制造业服务化已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2000—2011年中国微观数据考察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通过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促进了其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且企业的吸收能力越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越高,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果越强。异质性分析表明,该提升效果在私营企业、东部地区企业、高技术和高竞争行业企业中更强,且直接的、国外的、发达国家的服务投入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果更大。基于不同服务部门的实证研究发现,邮电通信、金融服务化能显著促进出口产品质量提升,而交通运输、商务、批发零售服务化则无显著影响甚至会抑制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研究结论为中国由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和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这已是毋庸置疑的.但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更多地是从人力资本的数量角度来研究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缺乏关于人力资本积累的质量因素和阶段性特征的深入系统研究.本文认为,正如经济增长具有阶段性特征一样,人力资本积累也存在一定的阶段性,而且这两者之间应当存在较强的关联性.科技和教育对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积累都起着根本性的推动作用,扮演着双轮驱动的角色.作为知识创新的科学研究活动与作为知识应用的技术创新活动是人力资本形成的最重要的途径,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既是人力资本积累阶段变迁的根本动力.也是人力资本积累阶段更替的主要标志,根据人力资本积累的水平、结构、方式和机制,可以将人力资本积累阶段划分为经验积累阶段、科学兴起阶段、科学发展阶段、科学普及阶段以及超越科学阶段等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集了1995-2011年的统计数据,运用AIDS模型对我国城镇七个收入层级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实现了优化升级,不同收入层级家庭消费结构分别依次从生存型向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及最富裕型有序演进.收入水平、消费支出、价格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结构的主要原因.2011年各个收入等级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随价格波动相对比较稳定;衣着类消费比较容易受价格影响;家庭设备用品和服务消费支出随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对价格变化却不敏感;随着人们收入等级的提高,对医疗保健用品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呈跳跃式增长,而且受价格影响较大;收入水平对交通通讯消费支出有显著影响;随着收入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教育投入和精神文化生活上的消费;居住价格对居住消费支出有显著影响.结合城镇不同收入层级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和特点,应大力发展服务业,推动服务业转型,调整制造业结构,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联度不断提高,服务要素投入对制造业的影响愈发显著。基于混合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检验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已经跨越“服务化陷阱”,继续增强投入服务化将促进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投入服务化的价值链驱动存在明显的双重效应,即国内来源投入服务化的增强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而国外来源投入服务化增强则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有明显抑制效应。这种双重效应表明,只有推进价值链全球治理体系从发达国家单一主导结构向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的多边治理体系转变,才能积极化解全球价值链风险,实现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将中国制造业国内价值链整体嵌入RCEP区域分工,有利于突破中国制造业低端锁定的现实困境。以投入服务化促进制造业发展,必须实现投入服务化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的科学转换。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有效劳动模型和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运用Eviews软件对河北省十一个地级市1978-2007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人力资本在河北省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河北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为物质资本投入,人力资本的贡献较低,而且主要是一般型人力资本,这说明河北省经济主要依赖廉价劳动力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河北省应加快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积累,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陶莉 《天府新论》2000,(1):26-29
当前居民的消费需求呈现出与80年代不同的特征(1)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2)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消费需求出现明显断层;(3)居民储蓄继续增长,消费增长却趋缓慢.其原因在于积累与消费的比例不合理;分配不公;收入增长速度大大低于经济发展速度;分配制度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为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必须建立公正合理的分配制度,缩小初次分配的不公平程度,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高积累效益和居民消费率.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5,(9):43-47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向发展型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逐渐从数量型经济增长转向质量型经济增长。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开始向聚集转型。服务业集聚不仅有利于集群内服务企业获得内部规模经济,且有利于提升城市内制造企业的竞争力,推动城市经济的增长,提升区域内产业的竞争力。为了实现现代城市经济的转型,必须不断推动城市消费服务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增长与教育产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乃裕 《学术论坛》2001,(6):139-142
经济增长是本期的国民总产出相对于上期的国民总产出增加的百分比,与其相关的经济学分支是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总量表现形态,是经济发展可观察、可度量因而也是最现实的层面.中国经济要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必须依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人力资本决定论,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力资本开发的成功经验,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促使教育产业的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