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科学把握国内外大势,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实现共同富裕等重大经济实践提供了新的科学理论。文章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出发,探求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民经济循环理论、经济发展理论和经济全球化理论,而且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重大理论创新,并对以往各种政策构想和战略思维进行全面提升,成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拓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立足中国自身发展阶段与条件的新判断,并依据我国经济社会矛盾与全球外部环境的新变化所作出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以生产方式为理论逻辑基础,依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要求,科学阐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生产技术条件与社会条件,探索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社会生产形式与劳动交换或资源配置方式,完善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生产制度与生产关系.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来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社会总生产或再生产各环节的系统性交革,其核心问题是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即打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形成一个动力充沛、内部协调、循环通畅的社会再生产体系.从未来发展方式的态势来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从体现现代经济体系建设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本质特征的包容性绿色发展中去拓展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宋洋  李先军 《贵州社会科学》2021,383(11):120-129
本文基于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逻辑,论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并对新发展格局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新发展格局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在"内生动力"驱动"外在表现"的机制中不断演化推进的一个动态过程,而新发展理念作为指导原则决定着这一演进过程的价值判断.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域进行测算评价,结果表明:(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处于引领和示范地位,中等水平地区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2)提高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对于改善生活质量、扩大内需产生积极作用,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相结合,是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服务业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繁荣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当前县域经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瞄准构筑"大旅游、大商贸、大物流"的产业格局,构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现代化服务体系,是招远市寻求新动力、开拓新空间、增创新优势,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迈上新台阶的必然选择和战略举措.其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是:以发展"大旅游"为龙头,引领服务业提质增速;以发展"大商贸"为基础,筑牢服务业发展根基;以发展"大物流"为突破口,带动服务业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和运用大历史观认知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系统总结党的十九大五年工作成就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确定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的重大理论成果,充分展现了大历史观作为考察历史、审视现在、引领未来的科学方法论的重大理论价值。这一科学方法论以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根基,从人民通过实践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推动社会历史进程必须遵循以人民为旨归的发展逻辑、以社会场域为基点的实践逻辑和以整体思维为引领的历史逻辑,是科学认识历史、把握历史、评价历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总和,是全方位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大潮流、研判世界变化大格局、推动中国发展大历史、实现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历史观。  相似文献   

6.
区域发展战略服务于新发展格局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技术、资源、空间、生态等多维度因素的变化相互交织,共同驱动着区域政策焦点、区域要素禀赋、区域生产组织、区域空间结构以及区域生态条件等一系列区域经济发展变革。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区域重大战略,应积极应对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新要求,着力探索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的区域协同发展、面向国内价值链深化区域产业体系建设、以区域市场一体化促进地区公平发展、以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深化机制体制改革推进大尺度空间治理探索等路径推动京津冀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构建新发展格局理论作为党的创新理论的组成部分,从提出和丰富的进程看较为集中地展现在两个时段。第一个时段体现为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与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正式提出和系统说明;第二个时段体现为围绕党的二十大与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深入阐述和精准部署。新的时段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理论的新进展主要在于深化了对其重要意义、地位和路径的认识,并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对构建新发展格局认识的提升。总结和分析构建新发展格局理论新进展的启示为:不断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理论具有客观依据,注重将其从整体上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理论,注重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此作出的指引;继续深化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认识需要重视科学方法论问题,注重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解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会使我们更加准确深刻地把握其科学体系以生产力最终动因论形成逻辑起点,按历史辩证法展开逻辑图景,循人民主体论得出逻辑结论,并在坚持和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中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9.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在范围、内容、特征、实现前提、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基础性分配制度的内部关系等方面均被赋予了新内涵。从理论逻辑来讲,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延展。新发展阶段要从高质量发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还权赋能三个角度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具体来讲,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数字经济,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发挥好以所有制、市场经济体制和收入分配制度为核心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共同富裕的保障作用;通过“还权赋能”发挥其推动共同富裕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发展阶段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前期积累为基础,是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交相对应的历史阶段,是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关键过渡阶段,是标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发展阶段,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阶段。新发展阶段是对当前我国发展阶段的科学研判,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从本质上规定了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与独特意蕴。新发展阶段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跨越时期和关键阶段,应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逻辑中加以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习近平新时代政治观的生成以历史、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方式予以逻辑安排,体现出严谨的逻辑理路。具体表现为:习近平新时代政治观以接续探索中国政治发展模式这一历史性课题为历史逻辑,以持续推进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中国化为理论逻辑,以科学回应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实践新要求为实践逻辑。同时,历史、理论与实践三重逻辑的合规律性及辩证统一性不仅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政治观形成的必然性和科学性,也展示了习近平对这种内在逻辑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命题的提出,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继续深化的重要一环,它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积极应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现实需要,也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客观要求。科学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内涵需要一个整体性视角,即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是一个关于理念、方法、过程和结果"四维一体"的整体性概念。它致力于回答"以何种理念推动城镇化转型""新时代的城乡应如何发展""新时代城乡融合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新时代实现怎样的城乡发展格局"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在其实践过程中必须体现乡村振兴的发展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城乡相融共生的发展格局以及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实现现代化是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理想与追求,是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的深切期望与抱负。考察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建立与发展,确立"现代化"这一核心范畴,对于科学把握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历史分期、逻辑架构、概念链条、基本理论,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再改革与完成新使命,具有重要的时代、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我国公共管理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提出了新要求、新契机.以人民为中心、问题导向、忧患意识和深化改革,共同构成了新发展理念下公共管理行动逻辑的关键环节.新发展理念给公共管理带来系统优化的重要契机,也集中围绕主体、制度、技术和价值四个维度得以实现.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公共管理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机制,离不开以政府治理为主导的多元主体共治,以民主法治为内核的体制机制保障,以网络信息为支撑的技术应用驱动和以新发展理念为主旨的价值体系引领.  相似文献   

15.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我国公共管理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提出了新要求、新契机.以人民为中心、问题导向、忧患意识和深化改革,共同构成了新发展理念下公共管理行动逻辑的关键环节.新发展理念给公共管理带来系统优化的重要契机,也集中围绕主体、制度、技术和价值四个维度得以实现.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公共管理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机制,离不开以政府治理为主导的多元主体共治,以民主法治为内核的体制机制保障,以网络信息为支撑的技术应用驱动和以新发展理念为主旨的价值体系引领.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因其终结了传统的意识哲学而转变为实践哲学,形成了"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解决思维问题的新世界观.这种新世界观的方法论意义在于主张一种辩证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以人的实践为原则解释世界的本质,以辩证的方法理解人类历史,又以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追求来改变现存世界,其逻辑既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人为本"的理论宗旨.  相似文献   

17.
论科学精神特质的现代性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是现代性展开的逻辑结果,现代性隐含了近代科学精神的内在特质.从现代性逻辑的角度来看,科学精神的特质是现代主体理性发展的产物,它具体表现为数学主义、经验主义和功利主义,它们通过认知理性的方式(逻辑、数学和科学语言)把握表象世界,但同时也决定了自然世界只有在主体理性和语言中才能向人敞开.科学精神以数学(几何学)和主体理性的联盟为支点,借助功利主义实现了现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现代性逻辑中的科学精神既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也决定了自然科学在当代社会中产生的一系列悖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90多年历史实现了革命、改造、建设、改革的逻辑演进;30多年改革实现了经济改革、社会改革、政治改革的逻辑演进;10年发展实现了"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逻辑演进。三个方面逻辑演进的集中体现是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成就了全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演进体现了主体认识论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以及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执政规律。  相似文献   

19.
学校德育方法的科学化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学校德育方法的科学化,对于解决新矛盾、新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卓有成效的实现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意义重大.和谐社会视角下实现学校德育方法的科学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者的素质,实现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围绕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建设怎么样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怎样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等一系列重大课题,形成了内涵科学、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全媒体传播理论体系。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核心要义和价值意蕴,能够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有助于把握推动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现实路径,从而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构建与我国国家实力相匹配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