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王翌 《现代交际》2010,(7):49-50
本文通过对四川自贡方言的语音进行调查,并与普通话语音进行比较,揭示了自贡方言的声母、韵母、声调、声韵配合关系以及音变规律等各方面的基本面貌,以及边鼻音不分、没有后鼻韵、古入声字归入今去声、大量使用儿化音等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考察辉县方言的声调演化规律,总结其单字音声调格局。结果发现:辉县方言仍保留了平上去入四大声调类型,其中平分阴阳、清上和次浊上仍归上、全浊上归去、去声和入声不变调。不过去声调较之前变化显著,究其原因,猜想源于普通话的推广对方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利敏 《职业时空》2009,5(9):148-150
廊坊方言属于典型的北方话,但一些地区在语音方面与普通话相比还有较大差异。从语音方面可以找出廊坊方言声母与普通话声母的差异,并进行辨正。  相似文献   

4.
本人在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四川方言和普通话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四川方言既属于北方方言的一个次方言,又有着独特的地方文化特征,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各种风俗习惯、服饰的文化都在方言中体现了出来。本文以简单的语言,概括介绍了四川方言形成并定型的历史;并以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丰富的四川方言词汇,介绍了与四川人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各种称谓词语。本文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四川方言为什么属于北方方言以及其形成并定型的历史。第二部分:介绍与四川人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基本又有地方特色的词汇,了解这些基本四川方言词汇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场合。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与四川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称谓词语,用对比的方式分析了这些社会称谓词语与普通话中社会称谓词语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对廊坊安次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进行了词形、词义两方面的比较。与普通话词汇相比,在词形方面,安次方言词汇存在有音无字现象,音节数量和构词语素与普通话词汇相比均有不同。在词义方面,安次方言存在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和词义完全不同三种情况;存在词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差异。  相似文献   

6.
渠县话作为西南官话的一个次方言,有着其特有的语言文字特色,本文通过工具书和文献材料查询,探求了十个渠县方言本字。  相似文献   

7.
赵本山春晚小品在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之而来的就是东北方言热的出现。赵本山春晚小品中东北方言的使用为其小品增色颇多,主要表现在小品语言对东北方言语音、词汇、句法的纯熟使用上。从语音使用角度看,平翘舌不分,说话常带儿化音,声母"r"读成"y"是典型现象,这使得表达变得俏皮、可爱,富有幽默感;从词汇角度看,词语表达直接是最大的特色,跟对方关系好,说话就特别亲切,称呼对方为"大哥、大姐",跟对方关系不好,说话就夹枪带棒,讽刺力极强,体现东北人的直爽与豪放。感叹词使用是一特点。感叹词依赖于语境,在特定的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感情。亲属称谓的使用拉近了人与人彼此之间的距离,更能显现东北方言的亲切与朴实。单音节词"整"在东北方言的不同语境中具有多个意义,丰富了语言的内容;语法角度的形容词重叠使用也颇具特色。AABB重叠式的形容词读起来节奏感强,也易于被观众所记住。  相似文献   

8.
大同话和普通话在语音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大同话的声母与普通话的声母差别不大;但在韵母和声调方面差别很大。大同话的声母没有舌尖后音,大同话中没有"[t]","[t]","[]""[]",没有带鼻音的韵母。在声调方面,大同话中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还有入声。大同话中的有很多音是普通元音后面加喉塞音,但普通话中并没有出现。大同话中儿化音也特别多。  相似文献   

9.
浅论歌唱吐字的民族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传杰 《职业时空》2009,5(9):152-153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歌唱是建立在语言上的艺术。声乐训练中的字声结合就是声母和韵母的关系,声母主管口中出字时阻气的部位,而韵母则主管字在口中形成时的口腔形状。在歌唱时声母(字头)主管字的清晰度、感情与风味;韵母主管声音的响亮、圆润及饱满。在咬字与发声的结合中,要掌握声母和韵母的时值、力度等,注重发声的科学化与吐字的民族化。  相似文献   

10.
袁子知味     
中国古代文明有一个怪异现象,这就是自先秦以降,饮食文化的发达与相关研究的薄弱一直同时并存:这一特点清代学者已经注意到了,有人说:“由今溯古,惟饮食、音乐二者越数百年则全不可知。  相似文献   

11.
唐代诗人温庭筠的"筠"字的读音众说纷纭,普遍认为应读"yún",但在一些南方方言中却有"jūn"的读音的。根据现代汉语的语音发展规律、"筠"在我国南方一些方言和朝鲜语、日语中的读音,可以探知温庭筠的"筠"应读"jūn"。温庭筠自身的一些经历也可以佐证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12.
南泗客家是客家方言的次方言之一,其语音、词汇和语法均与普通话有比较明显的区别。笔者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拟从四个方面对兴宾南泗客家方言词;r-的特点进行一些常规性的总结,从而显示出南泗客家方言词汇的鲜明特点,以期能为广西客家话研究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13.
"哒"是株洲话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动态助词。它们用于动词后可帮助动词表达丰富的时态。它不仅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兼具普通话中"着""了"、"过"等体助词的功能。有时相当于介词"在""到";它和其他方言里的"哒"基本一致,但又有自身的特点。本文以"哒"字在株洲方言中的句法分布为线索,探讨"哒"所出现的语义环境,继而概括出语义特征。再分析研究从这个方言词汇"哒"演变发展出的一些网络新词,如"么么哒"、"萌萌哒"。  相似文献   

14.
意象图式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反复出现、根深蒂固的一种结构,是人类感知互动和运动程序中一种复现的、动态的模式,为人类的经验提供连贯性和逻辑性。黑龙江方言中存在大量的重叠词,以形容词和动词居多,这些重叠词语义丰富、生动形象。采用来自《黑龙江方言词汇研究》、北京大学汉语研究中心语料库以及一些网络资源的语料,基于意象图式理论分析黑龙江方言重叠词,旨在拓展黑龙江方言重叠词研究的认知视角,探索黑龙江方言重叠词形态、功能和语义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5.
忻州方言属于晋语五台片。忻州方言的疑问代词与普通话的疑问代词一样,可以对人或物、时间、处所、方式、数量、性状等进行提问,但有自己独特的语法形式和意义。本文主要是研究忻州方言疑问代词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6.
汉字的性质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本文从汉字记载语言单位分属、汉字记录语言的手段以及汉字自身的形态三方面分析了汉字的性质,认为古汉字属于表词文字,表形、表意、音义文字应该根据古汉字造字法分别论述)和图符文字,现汉字属于语素文字、表意文字,字符文字。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四字框式以及四字框式与学界关注较多的四字格之间的关系,从以大量四字框式为主、以理论为主和以单个四字框式为主这三个角度概括了前人的相关研究。发现至少存在两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一是需要确定四字框式独立标准,对同形多义四字框式进行拆分;二是在前人基础上补充了一些变项音节长度不固定的四字框式。  相似文献   

18.
芦韩娇 《现代妇女》2014,(3):130-130
对非方言区的读者来说,许多明清小说对他们的阅读多多少少会造成一些障碍。一些方言词汇对他们来说是无法理解的。因此需要我们给出清楚详细的释义。宁波方言里保留了许多古音、古词和古义。而在古代文献特别是明清小说中能找到宁波方言的许多词汇。宁波方言里有些词与普通话同音同形,但是意思却完全不同,这些词不能望文生义。下面将从《三言二拍》中撷取一个较为典型的宁波方言词语"昼"对其进行释例。  相似文献   

19.
自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各项开放措施及相关制度创新方面的改革取得了极大的进步。2014年底成立的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担负着依托港澳、服务内地的重任。虽然两个自贸区的地理位置、经济状况和发展定位有所不同,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比较研究发现,在投资管理、贸易监管和自然人移动方面,南沙自贸片区的开放水平高于上海自贸区,但在政府行政和金融开放方面与上海仍有一定的差距,税赋制度方面则二者水平相同。因此,南沙自贸片区若在开放制度上赶超上海自贸区,需以香港为师,这将是南沙的制度培育和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读”与“写”——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并进行坚持不懈地练笔,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笔者的具体做法是:一、从文学法,读写同步;二、引导多读,以读促写;三、指导勤写,以写引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