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应当通过正确的舆论启发学生和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凭借光荣的传统教育学生和先进的榜样激励学生。大庆精神是我国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采取有效的方法,将大庆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3.
葛阳阳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4):232-235
党的十九大以来,各高校协同推进“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将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儒家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光辉璀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儒家思想文化取其精华,推陈出新,更好地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应当从变革教学理念、注重实践体验和搭建网络平台三个方面入手,让更多的学子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迪,汲取奋进力量,续写人生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5.
6.
7.
李阳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39(3):246-248
公共体育课程作为高校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健全大学生人格,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责任.本文围绕目前高校体育课的现状,对高校学生上课情况、教师授课情况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进而对女排精神的内涵和意义进行概括总结,围绕如何将女排精神与公共体育课程相结合的角度,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以及学生自身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从而提升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改善教师的授课状态,更好地推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发展,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9.
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核心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庆地区高校依托地域文化优势,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育人的三重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旗渠精神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蕴涵丰富的育人价值,是新时期高校思政课育人的丰厚滋养。新的时代场域下,高校思政课育人在取得成效的同时,需进一步提升其价值引领力、思想阐释力以及实践教学实效力。基于此,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育人,要以问题为导向,从价值、理论、实践三个向度出发,阐明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育人的价值指向、理论逻辑和实践要旨,有效推动两者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我国高校数量众多、特色明显,蕴含着优势明显的思政资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具有鲜明特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有着立德树人价值指向协同、内驱力外逼力助推协同、辩证统一思维推进协同的内在逻辑。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应基于高校的特点,找准协同主体、协同资源、协同平台的实践要点,抓好以团队建设开启协同之旅,以精品推广对标协同之靶,以结果复盘增强协同之效,以系统举措确保协同之实的推进、示范、反馈和保障环节,以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留住各类人才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在大庆安心、安身、安业的重要路径.大庆如何稳定现有就业的同时积极增加新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需要我们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积极探索适应国情、省情和市情的就业创业对策. 相似文献
13.
建党精神是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精神之源。将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弘扬建党精神的迫切需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要充分发挥建党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作用。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通过课堂理论讲授与课外社会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传统内容与创新形式相结合3条实践路径,将建党精神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理念是当今时代对高校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该理念要求所有专业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做好价值引领工作,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能够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隐性育人功能,帮助学生正确树立价值观念,在潜移默化的课程教学中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本文以高校财务管理课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在“课程思政”理念下管理类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以期为高校各类专业课程育人格局的构建提供思路,在推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从整体上提升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程中,立德树人,协同育人,科学创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继续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挖掘高校课程思政资源,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艺术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艺术教育在启迪大学生的智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俱乐部制教学改革将促进学科之间的审美融合,推动艺术与思想的碰撞,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促进大学生的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16.
于庆峰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39(6):85-88
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体现价值观显性教育的高度.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支撑课程,彰显价值观隐性教育的广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还存在着教师认识误区、资源整合不到位、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诸多制约因素.因此,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权威高效的协同育人领导体系;整合教学资源,构建优势互补的协同育人命运共同体;完善评价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协同育人制度保障体系.明确主攻方向,探索构建"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庆高校英语专业特点,从教师、学生及课程体系三个层面探讨课程思政背景下优化大庆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体系,目的在于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和高尚情操,自觉用英语讲好中国石油故事的能力。在教学体系中渗透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道德标准,以最优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培养出最具时代特征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实现"三全育人",筑牢高校意识形态前沿阵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实现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有机结合。受协同育人管理体制不健全、教育主体缺乏合作、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支撑不够等因素影响,当前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有机结合,需要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实现同向同行,健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的管理体制,建立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师常态化合作机制,营造二者协同育人的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理论脱离实际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拟就如何依托地域文化资源,即对大庆精神如何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进行探索,包括挖掘大庆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联系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具体实践等内容。 相似文献
20.
历史从哪里开始,精神就从哪里产生。城市发展到哪里,精神就在哪里闪光。大庆精神与大庆共生共存于“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的使命担当中,共生共存于大庆“三个城市”建设的恢宏实践中。大庆精神在正其制度中历久弥新,在当好标杆旗帜中与时俱进,在转型发展中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