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腾 《重庆社会科学》2009,(11):117-120
西方道德形而上学研究主要是探讨伦理价值概念与命题证明系统,试图为伦理学理论提供价值和概念前提。道德形而上学研究方法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理论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奠定了精神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与当代哲学倪愫襄一古希腊哲学家将哲学分为三个部分:逻辑学、物理学和伦理学,伦理学是哲学中最核心的部分。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对伦理学进行了定位分析,认为形式的哲学如逻辑学,与认识的对象无关,是研究一般思维形式及普遍规律的学说。...  相似文献   

3.
晏辉 《江苏社会科学》2023,(1):61-74+242
范式是朝向真的原理、定理、公式,是最接近真的沉思;伦理学研究的范式是朝向正确思考和正当行动的沉思,且是指向终极之善的。当代中国伦理学研究,存在着出于理性而为着理性、为着别的目的而合乎理性、为着别的目的而不再过问理性甚至反乎理性三种面相。出于理性而为着理性的伦理学范式,乃是那种以生命个体的生物性、社会性和精神性为始点,以遵天人之道、人伦之道和心性之道为根本途径,以追求和体验整体性的好生活为终极目的的范式。出于人而为着人,永远都是伦理学之致思范式的真理性要求。  相似文献   

4.
黄禧祯  胡潇 《江汉论坛》2007,2(7):21-24
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是在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这一发展观的生成在现实性上有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其思想脉络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进程的光辉展示,具有逻辑的必然性.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从方法论看,又在实践基础上生动地实现了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历史的、具体的有机结合,在尊重和奉行科学理性的前提下,贯穿着对广大人民及其根本利益的深切关注和全力维护.  相似文献   

5.
对社会舆论的“沉思”可有日常意识和现象学两种,前者极有可能起于经验、感知而止于议论;而后者则致力于把握社会舆论的“是其所是”,借助先验还原给出一个有关社会舆论的“本质还原”,其旨趣在于把握社会舆论的“真理”。除了将“真理”呈现在表象里把握在意识中,借以显现出社会舆论的原始发生及其演进逻辑,更为重要的是将其“还原”为具体情境中的社会和精神“现象”,这就是“场域”思考。只有将现象学中无人称、无主体的社会舆论还原成具体场域中的“现象”,它的主体、客体、中介及其有机联结才能得到确证和澄明,从而为“归责”奠定基础。社会舆论伦理学本质上乃是个人意志与公共意志之间的正当性博弈,而伦理学就是要为制造舆论、传播舆论、接受舆论、改造舆论等行为进行正当性基础论证,指明一种正当的社会舆论是如何可能的,并为此提供德性论和规范论建构理据。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意识形态冲突中,从伦理学上批评马克思主义成了一种时髦、并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说成是道德上的反人道主义,其重要的根据就是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挫折与错误.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西方世界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英美学者提出了所谓马克思主义在伦理学上的"反道德论"问题."马克思主义的非道德论"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论"是两种主要的立场.道德评价的正当性、剥削与正义、革命与道德是三个主要的争议主题.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伦理学上不存在"反道德论"问题,经典作家对资产阶级道德的反动性的批判是与对无产阶级道德的进步性的颂扬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8.
理论创新是学术界、理论界经常议论的话题 ,现在变成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 ,这是一大进步。并不是说我们哲学界长期以来不想创新 ,而是一直有所顾忌。所以 ,说理论界长期以来不想创新 ,这种说法有失公允。面向 2 1世纪 ,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创新 ?现在有三个思路 :第一种思路是重新解读式。通过回到马克思、对马克思本人的文本重新解读来发展马克思主义。实际上 ,不断回到理论发明的原点 ,通过重新解读来推动这个理论 ,这本身就是发展的一种常规形式。对此 ,西方的解释学已有一套成熟的理论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这里回顾…  相似文献   

9.
西方马克思主义包括批判马克思主义和科学马克思主义,它们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和偏离,影响了西方"马克思学",而"马克思学"进一步肢解或解构了马克思主义.在这个意义上,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学"之间存在着内在一致性,这是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当代日本伦理学理论发展的研究.对中国学术界来说,还是一个空白点。即使在日本学术界,也还没有认真地反思、总结。而作为与中国同在东亚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日本,其各方面发展的成就及教训,无疑对我们有极为重要的、切实的借鉴意义。这恰如日本前首相吉田茂所说,“对于目前正在现代化的艰苦路程上摸索前进的许多亚洲新兴国家来说,日本的先例能够提供巨大的鼓舞和重要的教训”。本文试以战后四十多年来的当代日本伦理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主要观点、发展特点为研究对象,从其得失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科技急剧发展、经济贸易日益全球化、价值观念不断 碰撞和交融的21世纪,伦理道德作为社会发展机制设置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从而促使伦理学 研究突破伦理中心主义意识形态工具的界限,成为社会发展和个体选择不可缺少的方法论分 析的指示器。实践伦理学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伦理学研究最具有生命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同志是“五四”时期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早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驱和思想家,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的遗著不仅是“革命史上的丰碑”,而且,在中国伦理学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李大钊同志是我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前驱和奠基人。李大钊同志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等著作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关于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时起,直至恩格斯晚年,他们都把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作为一个重要原理,包括在唯物史观之内。 早在1845——1846年,马、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就对这一问题作了概括和论证。他们指出,生命的生产,包括“自己生命的生产”和“他人生命的生产”两种。自己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是国内哲学界普遍并持续关注的话题。近年来,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方式、路径、生长点和基本原则等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通过讨论,学者们普遍意识到:缺乏问题意识正在成为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瓶颈,而如何面对现实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关键性问题。在笔者看来,要更好地做到强化问题意识、有效面对现实,从而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我们还需在理论上澄清一个与创新有关的前提性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创新”与“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的明确区分。陈德容先生在《哲学研究与研究哲学》中明确指出:“哲学研究”是一种原初哲学活动,“研究哲学”是对前者的工作过程及其成果的反思;“哲学研究”是直面现实的哲学活动,“研究哲学”是关注历史(传统、文化史)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理论本质上是对"现代性问题"的理论自觉和反思批判。在20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社会发展理论的演进中,风险社会理论以其独特的致思路向对西方现代性的根本问题和出路进行了理论探索,旨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论争中开拓出现代性反思的新维度,建构一种新的社会批判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对待现代性问题的辩证立场对风险社会理论的致思路向进行批判性分析,深入研究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凸现的风险问题,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如何进行我国的伦理学建设及如何加强它的服务功能,需要进一步研究。过去十余年, 伦理学各学科及其理论本身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存在着脱离生活实际、满足现状、效益不佳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要切实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 结合我国实际, 科学地借鉴、吸收中国古代的和西方的伦理思想, 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伦理学;要走出书斋面向社会实践, 对具体的社会生活问题作出令人信服的道德回答,研究伦理道德的具体作用及其表现形式、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要重视自身研究方法的改革和完善,使伦理学研究再上新水平。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美学研究已走过的40多年历程,总的方向在于探索建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的道路。无论是50—60年代的美学讨论,还是80年代重新振奋的美学研究,在所有理论课题的背后,都存在着一个明显的事实,即: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哲学观,对人类审美活动、审美意识、审美理想等进行深入而广泛探索,逐步明确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品格,进而建构一个能够包容人类审美理论精华、促进人类文化创造和人自身发展的完整而完善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与当代环境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德格尔提出了以人与地球的关系作为人与人的关系的前提,改变人的主体性本质,从而成为当代环境伦理学“大伦理观”的思想先驱。他的“人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的诗句,为全球化进程中的人类设想了一种崭新的生存方式与境界。当代环境伦理学的动物解放/权利论、生态中心主义、生物中心主义等流派致力于探讨最适合人类和自然地球生存的伦理方式,将人类作为存在的“看护者”的本质具体化,这些都是对海德格尔有关思想的积极回应、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静 《南方论刊》2021,(1):23-26
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中,马克思与恩格斯论述关于向社会主义转型具体路径问题时,曾出现三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径——暴力革命过渡、和平过渡、跨越式过渡.用暴力革命手段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以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代替另一种旧的生产关系,这一过渡路径已经在革命实践中得到了论证.资本主义国家和平过渡(自我扬弃),其含义是资本主义自...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伦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正处于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换的关键时期。社会体制的全面转轨、发展模式的现代选择以及生活方式的重新构建 ,共同交织成一幅波澜壮阔的社会转型画面。在这一过程中 ,人们的社会心理和思想观念也正经历着一次历史性转折 ,这一转折源于社会本身并通过现实生活表现出来 ,具体包括 :一是主体行为动机之现代转换 ;二是主体价值取向的人性复归 ;三是主体道德意识的觉醒 ;四是主体生活理念的重新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