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教师能力培训模式主要有集中面授式培训、网络培训、校本培训、送教式培训等,这些培训模式存在层次较低、方式单一、重复培训、缺乏后续监控和服务支持等问题。应以成人学习理论和混合式学习理论为指导,构建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切实有效的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提升教育信息化质量。  相似文献   

2.
"跟进式教育"理念的哲学理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进式教育"作为一种原创性教育理念,摈弃了功利主义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回应了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的融合需要,追求的是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价值现,其创新之处在于它面向未来,注重个体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并最终回到个体,主体性是"跟进式教育"理念的价值基源.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颁布的《专业标准》(教师〔2012〕1号),要求高校培养具有"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为标准的未来教师。基于此,从教育内容体系、合作实效、指导手册、指导教师的培训、场域教育反思等五方面进行实习探索,是未来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幼儿园、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有其独特的职业特点,笔者通过对"80后"男教师的心理特点及问卷调查分析,从心理结构上来探讨"80后"男教师的教育心理行为模式,在此基础上论述"80后"男教师的自信、独立、果断、豁达、幽默和灵活等方面教育心理行为模式优势以及在语言、激情、耐心和温情等方面的弱点,从而使"80后"男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发挥其优势,弥补其短处,做一名新世纪合格的教师.  相似文献   

5.
徐亚妮 《兰州学刊》2004,(6):330-332,12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破了过去历次课程改革局限,所有教师都要认识新课程,接受新课程.如何激发教师主动参与的内动力,掀起在岗学习的热潮,使教师继续教育在课改的背景下,赋予时代性和实用性.本文着重以教师在岗学习、校内培训为切入点,探讨教师教育的最佳模式以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许军  许全亮 《阴山学刊》2002,15(6):74-77
包头师范学院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双轨制"培训模式研究课题组,针对包头市各类学校的教师,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进行了问卷调查、访谈,内容涉及校本培训的目标与宗旨、组织管理、教师构成、教学形式、考试方法等;针对现状,提出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研究与管理,注重对基础教育改革的研究,尽快建立评估机制,实施"双轨制"模式等具体措施以保证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页开卷”考试模式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页开卷"考试模式是对现行考试制度改革所作的有益尝试和探索,向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等教育的本质和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和测评标准提出了挑战.我们要充分认识"一页开卷"考试模式对现行教育理念的冲击,把"一页开卷"考试模式作为对现行考试制度改革所作的一项有益探索.通过实行"一页开卷"考试模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考试命题适应考查学生能力的质量;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努力促进高等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中的"工匠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机遇和挑战.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工匠型"教师的评价模型,开展问卷调查,并对调研情况进行研究确定"工匠型"教师的评价目标,建立由4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构成的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得出了二级指标的权重排序,确定了国家财政投入、学校投入、培训项目质量、企业投入、校企合作规模和国内培训基地等指标是"工匠型"教师培养的6个主要影响因素,明确高职院校建设"工匠型"教师队伍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中的"工匠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机遇和挑战.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工匠型"教师的评价模型,开展问卷调查,并对调研情况进行研究确定"工匠型"教师的评价目标,建立由4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构成的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得出了二级指标的权重排序,确定了国家财政投入、学校投入、培训项目质量、企业投入、校企合作规模和国内培训基地等指标是"工匠型"教师培养的6个主要影响因素,明确高职院校建设"工匠型"教师队伍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0.
"双一流"建设过程中,高校的一流学科和专业在不断地进行着教育教学创新改革,在这一背景下,人才培养也需要有更完备和具有时代特征的评价体系来衡量.本文在现有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充分挖掘"双一流"建设新时期对森林工程专业本科学生提出的新要求,结合森林工程专业的特点及培养目标,从学校整体及学生个体两方面研究并构建了新型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结果为国内其他农林高校新时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推进,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工程.党校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训党员干部的主阵地.党校教师必须增强看齐意识,深入领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带头学、带头做、敢担当、发挥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我国中小学综合课教师培养为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包括基础教育和师范教育,以理论和实践为基础,通过对综合课本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课的分析,以及师范教育和综合课教师培养试验的探讨,构建起兼顾职前与职后的多元培养模式,包括主辅式、整合式、校本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3.
实施参与式教学是现代大学制度逐步构建和完善的需要采用的一种教学法,它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是与传统的教学法既相联系又相对立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如何做好参与式教学师资培训将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本文从宣传、举办培训班、参观学习、参与式培训以及营造制度氛围等方面对参与式教学师资培训进行了浅谈.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及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各自为政的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进行了分析与思考,阐述了高职院校"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模式的内涵及实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从学校机构调整、资源整合、教师的综合素养等方面对"三位一体"教育教学新模式的途径与措施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任聪  单秀钱 《南方论刊》2022,(4):17-19,42
历史连接着民族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最生动的教科书和最好的营养剂.为推动"四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取得实效,必须首先厘清"四史"各子集部分之间的内在关联,明晰党史学习在"四史"学习中的统领地位.学习和研究"四史",要以唯物史观的科学原则为根本遵循,运用历史思维对"四史"问题进行整体把握、辩证分析,廓清"四史"特别是"...  相似文献   

16.
治国之要,唯在用人.新中国选贤任能模式作为一个"模式有机体",在领导力量、价值取向、运转方式上与"专制"和"民主"体制下形成的官员选任模式相比,展现出明显的模式优越性.新中国选贤任能模式通过政治守正提升模式有机体"免疫力",通过文化创新提升模式有机体"精气",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强壮模式有机体"骨骼",为超越"专制官员选任模式"和"西方民主官员选任模式",提供了政治保障、文化支撑和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7.
佛教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当今时代重要的旅游资源."农禅并重"到"商禅偕行"成为佛教发展的一种趋势,我国佛教文化资源开发的新模式主要有"少林寺模式"、"灵山模式"以及"佛光山派"的运作方式,对南京佛教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8.
构建学习共同体生态模式是西藏高中理科教师教学胜任力普遍偏低的现实诉求,是促进职后学习提质增效、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学习共同体以专业发展为纽带,以扁平化模式运转,以共同愿景维系,创设自主型、创新型教师成长模式,形成融洽型、积极型组织制度与组织文化,练就支持型、互助型高水平人力资源队伍。西藏理科教师学习共同体以“教研员—援藏教师—本地教师”为主体组成学习共同体实体,以传统教研方式为主开展学习,以行政驱动为主协调推动,尚未按照专业共同体的理念建设。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生态模式应抓住“组团式教育援藏”政策契机,充分发挥援藏教师专业引领造血作用;抓住“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技术契机,运用“互联网+”新技术拓展学习时空;抓住“教育公共治理”管理契机,优化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相似文献   

19.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思政理论教育不仅是思政理论课教师的责任,更是全体一线专业课主讲教师的责任.如何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抓好课堂教学管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是每个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扎实推进"数据库原理"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深度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感性活动"理论是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胡塞尔现象学的观点,主张"回到事物本身",反对一切现成的、概念化的思维模式.这就为重新解读马克思"感性活动"理论提供了新契机和新方法.与胡塞尔一样,马克思的人的"感性活动"是对康德式"认识如何可能"的一种回应,只不过它是以一种隐而不显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