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师院校在发展"非师范"的进程中,应用文科往往成为首选.在这些应用文科专业中,一是覆盖的学科领域比较广泛,使高师院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得到优化,服务社会的功能大大拓宽;二是应用文科在整个文科中的比例持续上升,基本上占据半壁江山,甚至后来居上;三是应用文科专业已经遍及所有的高师院校及其原有文科系,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应用文科已经成为高师院校发展与转型的亮点和热点.然而,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和就业形势的严峻,高师院校应用文科发展遇冷,主要体现在就业和招生上,此外,在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办学经验、校园文化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此现象做了探讨 ,并就高师院校如何发展应用文科,从思想认识、"地方"与"特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就业与毕业生质量反馈和专业设置市场预警相结合的立体网络的建立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始建于1995年4月,前身是北京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系.1996年10月,外语系并入文法学院.学院汇集了校内的文科专业,其办学方针是:发展学科,提高质量,为全面素质教育服务.几年来,学院积极倡导"宽容与和谐、学习与研究"的精神,力争做到教学与科研并重,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并进,努力在工科大学开辟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事业,逐步形成学院自身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中国与日本的比较文明学学科建设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中国学者提出了学科理论体系建构的基本模式.对学科定义、基本范畴、学科基本构成与比较文明史作出了新的界定;划分了不同于西方学者传统观念的八大文明体系:对比较明史的历史形态方面,提出了以"陶泥时代"为第三种文明形态的观念,改变了传统的从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之间缺乏衔接与过渡的局面;特别是中国学者所提出的"四大文化复兴"观念,更是一种学科理论观念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始建于1995年4月,前身是北京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系.1996年10月,外语系并入文法学院.学院汇集了校内的文科专业,其办学方针是:立足文科,依托工科,为全面素质教育服务.几年来,学院积极倡导"宽容与和谐"、"学习与研究"的精神,力争做到教学与科研并重,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并进,努力在工科大学开辟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事业,逐步形成学院自身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质量的综合型人才竞争成为各个国家角逐世界的首选.中国的理工科大学作为培养学术大师、企业领袖、政治精英的重要场所,转变办学观念,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努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需要.但由于传统观念和学科环境的影响,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需要克服观念、机制、制度等方面的制约,坚持"小而精、入主流、重交叉、显特色"的发展原则,以主动求合作、以贡献求支持,建设高水平的文科.  相似文献   

6.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始建于1995年4月,前身是北京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系.1996年10月,外语系并入文法学院.学院汇集了校内的文科专业,其办学方针是:立足文科,依托工科,为全面素质教育服务.几年来,学院积极倡导"宽容与和谐"、"学习与研究"的精神,力争做到教学与科研并重,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并进,努力在工科大学开辟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事业,逐步形成学院自身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7.
沃勒斯坦从世界体系的视野所提出的一体化学科和建构历史社会科学的主张,在理论上颇有"野心",它不仅要整合社会科学,还要整合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但这存在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比如,学科边界的重叠并不意味着学科边界的消解,宏观理论与具体研究存在差距,学科之间的资源难以整合.所以,沃勒斯坦的学科一体化理论对我们重构社会科学虽有重要的启示,但也有矫枉过正之嫌.  相似文献   

8.
2018年中央提出"新文科"建设要求,学界的关注与讨论日益密集,关于"新文科"内涵、特征与建设路径等问题的理论阐述和实践探索不断涌现,聚焦"新文科"的学术话语日渐隆兴,基于"新文科"的学术话语体系正在形成。探究"新文科"学术话语的生产与传递过程,对于深入理解和践行"新文科"的思想理念与实践理路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本挖掘的方法,结合质性解读,分析相关研究文本发现,当前"新文科"学术话语的建构路径可大致概括为五类,分别是理念方法、学科建设、教育发展、人才培养与数字技术路径。突出"新文科"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与导向功能,关注"人才培养"与学科"交叉融合",谋求传统学科发展过程中的"守正创新",搭建更为开放、高效、融合的学科互动成长空间是当前"新文科"学术话语的基本论证思路。  相似文献   

9.
人文学科的跨学科教育模式——对美国高校的考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美国高校的人文类课程资源考察发现,跨学科教育覆盖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主要表现为单一课程模式和项目课程体系模式;其跨学科性主要反映在课程内容的多学科设计和课程体系的跨学科建设上;把不同学科围绕同一个学术领域的课程资源统一起来,形成了以项目核心课程为主导、其他课程交叉环绕的跨学科教育模式。这一模式符合人文学科的多元发展视角和学科共通性,在文科综合和文理交融方面都有成功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思维的出现,旨在积极回应我国高校办学者试图将作为大学基本职能的"人才培养"重新置于办学实践的重心这一办学行为。这是对长期以来"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之间所形成的相互疏离关系的写照。学科之于大学的特殊意义以及人才培养之于大学的独特意义,决定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在大学演进历程中形成了稳定的互动逻辑,即基于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变革的互构共生。旨在增进知识的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经验表明,其重视通过发挥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积极互动影响实现卓越办学,其重视利用学科发展为人才培养构建组织载体和提供制度保障。对于当前高校而言,当务之急在于重建基于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办学思维,基于二者的互构共生综合设计大学的发展方向和改革路径。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变革与重构是践行这一办学思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需要青年社会学学者植根中国大地.利用引证数据从性别与年龄、机构与地域、学科与议题、质性与量化、本土与海归等五大方面分析青年社会学学者的发展特征.研究发现:(1)学者两性占比较为均衡,"75后"和"80后"人数相当;(2)学者主要就职高校的社会学院系,且集中在北京、上海和武汉等城市;(3)学者分布于各个分支学科,但聚集于与现实经验结合紧密的分支学科;(4)研究议题多聚焦于独具中国特色的重大经济社会现象;(5)研究主要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但量化研究方法发展势头强劲,方法的交融愈加明显;(6)本土社会学博士为主,本土其他学科博士和海归社会学博士为辅.力图描绘中国青年社会学学者的群体肖像,透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发展历程.提出应重视对青年社会学学者的培养和支持、扶持较弱地区和学科、加强经验研究和理论创新、推进方法交叉融合、优化人才评价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人文学科的教育与研究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文理综合性大学,文科教育教学在兰州大学的整体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探讨了文科教育在社会全面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回顾和分析了兰州大学近些年文科教育教学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兰州大学文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中国特色文科学科体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中国文科建设历经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前期恢复学科发展基础,世纪之交打造国家支持体系,新时代自主性、本土化重构的历史演变,探索出一条国家主导、群体参与的中国式建设发展之路。新文科的提出代表了中国文科发展新方向,彰显了国家实力和文化自信,符合学科发展规律、历史发展逻辑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新文科建设以提升国家软实力为目标旨归,创建中国理论以阐释中国问题,生成中国话语以传播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4.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教学与教材建设.比较文学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学与教材体系,既有赖于本土学者的努力,也需要借鉴"他山之玉".何云波首先提出了他心目中理想的研究生教材的构想:学术性、对话性、未完成性;张跃军介绍了美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张旭的文章涉及香港比较文学学科建制、课程设计、教学动态、存在的问题等;钟友循则从整个教育的某些根本问题入手,提出了研究生教育及比较文学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教学与教材建设.比较文学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学与教材体系,既有赖于本土学者的努力,也需要借鉴"他山之玉".何云波首先提出了他心目中理想的研究生教材的构想:学术性、对话性、未完成性;张跃军介绍了美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张旭的文章涉及香港比较文学学科建制、课程设计、教学动态、存在的问题等;钟友循则从整个教育的某些根本问题入手,提出了研究生教育及比较文学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香港比较文学教学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教学与教材建设.比较文学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学与教材体系,既有赖于本土学者的努力,也需要借鉴"他山之玉".何云波首先提出了他心目中理想的研究生教材的构想:学术性、对话性、未完成性;张跃军介绍了美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张旭的文章涉及香港比较文学学科建制、课程设计、教学动态、存在的问题等;钟友循则从整个教育的某些根本问题入手,提出了研究生教育及比较文学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教学与教材建设.比较文学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学与教材体系,既有赖于本土学者的努力,也需要借鉴"他山之玉".何云波首先提出了他心目中理想的研究生教材的构想:学术性、对话性、未完成性;张跃军介绍了美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张旭的文章涉及香港比较文学学科建制、课程设计、教学动态、存在的问题等;钟友循则从整个教育的某些根本问题入手,提出了研究生教育及比较文学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教学与教材建设.比较文学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学与教材体系,既有赖于本土学者的努力,也需要借鉴"他山之玉".何云波首先提出了他心目中理想的研究生教材的构想:学术性、对话性、未完成性;张跃军介绍了美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张旭的文章涉及香港比较文学学科建制、课程设计、教学动态、存在的问题等;钟友循则从整个教育的某些根本问题入手,提出了研究生教育及比较文学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新文科是相对传统文科而言,是对传统文科进行重组,实现各文科之间以及文科与自然学科之间交叉与融合。新文科背景下强化对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思政研究,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教学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英语专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为例,从新文科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思政建设重要意义以及新文科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有效路径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提出有效举措,为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数字人文起源于人文运算,是数字化信息技术与人文学科交叉衍生的新兴学科,广阔的理论前景与实践空间使其成为国际高端科研领域的前沿热点和高等教育体制的固定专业。目前国内的数字人文研究主要集中在图书馆与情报信息学科,因此作为数字人文与文学研究的"新大陆",数字文学领域大有可为。从学科发展史角度理清数字人文在国际和国内的发展源流,有利于认清数字人文的演进脉络与发展方向,推动数字人文学科理论体系的宏观建构。中国数字人文应在同国际数字人文的对话中汲取学科发展的思想与经验,进而为世界数字人文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