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采用曲线趋势外推法处理商洛市旅游人数时间序列的波动性趋势,依据1999年至2008年商洛市旅游人数数据,建立商洛市旅游人数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实际数据进行拟合和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显著性较高,与实际数据的拟合性较好,预测得到的数据与实际数据差距较小,可以实际用来预测未来旅游人数的基本趋势,为管理和市场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十五年国内工业旅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4~2008年国内期刊中有关中国工业旅游研究的若干文献的分析,选取工业旅游发展阶段、开发效益、开发态度、国内外比较研究、区域性研究、开发模式等研究方向,对国内工业旅游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预测了国内工业旅游研究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3.
从学科、旅游者、旅游业、旅游管理专业四个方面考察,旅游美学作为一门交叉性和边缘性的新兴学科,它对旅游活动和旅游业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对旅游者具有审美认知和审美教育功能,它在旅游专业课程体系中应处于基础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4.
在“双碳”目标下客观识别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并合理预测其发展趋势,对于优化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构建纳入旅游产业碳排放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分布动态法、面板分位数回归等方法,从全国、区域尺度及时间、空间层面揭示了中国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演进规律及其主要成因,并利用二次指数平滑法、ARIMA模型等对“双碳”目标下中国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进行预测。研究发现:中国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中低与中高效率占比大、低效率与高效率占比小的“纺锤型”特征,并呈现由东部地区向东北、西部及中部地区递减的发展态势;中国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特征与马太效应,效率较高的省份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效应,形成高效率趋同,低效率省份则产生一定的负向反馈作用,形成低效率趋同,两种现象间的两极分化特征形成显著的马太效应;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业集聚是全国及区域层面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演进的核心因素,对外开放程度、环境规制强度、旅游企业规模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预测期内中国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东部地区具有带动整体效率提升的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5.
修学旅游初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旅游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正成为当前“国民休闲旅游计划”的重要举措和重点项目之一。就修学旅游的历史溯源、含义、构成要素、功能和特性、分类、发展现状和趋势等进行研究,提出修学旅游是升级的旅游产品,代表着旅游发展的某种未来形态,不仅具有旅游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文化和教育意义,对国民素质建设和文化旅游经济建设意义重大,应该大力开发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中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实证研究确定了旅游业(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并构建了一个用于测度它们之间量化关系的协整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经济增长与国内旅游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到国际旅游存在单项因果关系。运用VAR模型预测2006年和2007年国内旅游收入,说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7.
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提高区域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京津冀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本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优势条件及“十五”、“十一五”期间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状况,在此基础上,运用Logistic曲线预测模型预测“十二五”期间京津冀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的S型增长趋势及形成的一体化发展格局,以期为京津冀区域乃至全国其他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1978年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反映旅游业成长的主要指标如国内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人数、入境旅游人数、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等都表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率大多超过了10%。金融危机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旅游业增长的长期趋势,基于ARMA模型的预测表明,在2011-2015年间,我国旅游业还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国家旅游局制定的2020年中国旅游业发展远景目标将会提前到2015年实现。  相似文献   

9.
人类旅游需求多样性及其演进趋势,使得黑色旅游在中国同样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从红色旅游与黑色旅游的内涵出发,分析二者的共同点与差异性,并结合国内红色旅游与黑色旅游的研究发展现状,在深化红色旅游认识的同时引起人们对黑色旅游的关注和研究。以使人们加深对它的认识,从而使学术研究在相当程度上指引旅游实践,根据旅游市场需求设计出适销对路的黑色旅游产品,充分发挥其对人们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世界各国和各个旅游目的地对节庆的浓厚兴趣和高度重视来源于节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与作用,对节庆影响研究是节庆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前沿课题之一。本研究从吐鲁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本底趋势出发,运用旅游本底趋势线模型,定量评估了吐鲁番葡萄节对吐鲁番地区旅游总收入和总人次的影响。结论是:2006年6月28日~8月28日,第三届"新疆国际旅游节"和第十五届"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同时在吐鲁番地区举办,国际旅游节和葡萄节影响力巨大,形成了轰动效应,使得2006年吐鲁番葡萄节各个指标的影响值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1.
新城镇化不同于传统城镇化,它给社区商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并形成新的发展趋势。文章重点分析新城镇化背景下社区商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并从业态选择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乾嘉之际,诗风异动,无论诗坛主创还是诗风都与清前中期不同。时代与文人士子的人生走向促成了乾嘉之际诗风的异动,而诗风的异动又反过来影响了文人士子的人生选择和整个时代的风尚。孙原湘选择了以袁枚为首的性灵派,并且虽以师事之又始终保持自己的主张,不仅与袁枚及以其为首的性灵派在当时的影响力有关,更是乾嘉之际诗风异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思维的法理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思潮是一种文化潮流,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它具有推毁性和建设性双重质素.法制现代化是从传统人治价值--规范体系向法治价值--规范体系的转变,面对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交汇的历史境遇,我们应正视后现代思潮对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影响,探寻在思维层面与价值层面上理性批判.对现代法制的解构与重建,从转型期中国的国情出发,在前现代与现代思维的基础上吸收后现代思维--方法论之精华,把握后现代法学思维转型的走向和法制现代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论文中提出了科研经纪人这个新概念,并从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社会分工深化和高校功能演变的趋势方面,分析了科研经纪人制度设立的必然性,然后,指出了科研经纪人的职能范畴与制度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背景有: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中国加入WTO的影响;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自身在实践中的发展.本文对文化产业的背景进行研究,并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途径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6.
历史文学是人类对历史的一种感性思考,它将特定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文化娱乐、思想倾向以及风土人情等时代精神的构成因素浓缩在历史客观形象中,以立体、全面的方式呈现于世.通过文学反映历史是帮助后人认识和了解过去往事的一种辅助手段.作为分别引领两个时代文学潮流的小说模式,革命历史小说作家与新历史小说作家面对同样的历史题材时,作出了大相径庭的历史判断,从而帮助人们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了解革命历史.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形式日新月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一变化中,农村的征地政策也进行着相应的变迁,并且有其相应的政策变迁背景。本文分析了中国征地政策变化的背景及路径,并对不同时期政策变迁的效果进行了相应的评价。旨在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征地政策变迁和内部机理进行分析,以理清其演变的基本脉络和规律,进而分析出中国征地政策未来变革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三个角度分析了课程标准发展变化的思想渊源和社会历史背景:第一,哲学领域中人的问题的研究是发展的深层原因;第二,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发展的社会原因;第三,课程改革的国际化趋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的宏观背景与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发展和差异动态变化,形成全球产业跨国跨区转移一次又一次浪潮.当前,在成本增加、产业结构升级等压力下,中国沿海地区大量制造业、服务业企业已经发生和正在进行向内地以及周边国家转移,形成了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产业的空间转移既是对产业、产品生命周期的一种主动调整,同时,也是针对影响产业发展经济社会要素和条件变化的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汉英诗词发展史有关音乐性及韵律的运用的分析,认为当前汉语诗词英译中主要采取韵律自由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首先从历史观的角度考察了诗词音乐缺失的变化,将诗词的音乐性归属于意义的延伸,提示了译文中音乐性的减弱已成为不争的真实;进而从接受者的角度,探讨了当前汉诗词英译无韵的接受环境与趋势;再从语言文化与其所处的文化地位来分析,音韵存在的差异与我们当前的文化地位也决定了翻译中“再创造”的内容与传神的必要性,而韵律自由诗则代表了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