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等院校工科专业"双语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高等院校工科专业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方法、师资、教材、评价体系以及与"专业外语"和"大学外语"关系等进行讨论,认为加强对工科专业双语教学课程以及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大力选拔和培养双语教学师资,引进和编写高质量的双语教材,建立双语教学的科学评价体系,使工科学生在外语的大环境下学习,是培养21世纪高水平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文科类本科双语教学在实践中面临着重重困难,影响了教学创新的实际效果。在这种现状下,我们提出的基本改革思路是:以专业学习来带动外语学习——将公共外语、专业外语及双语教学统合成一套跨度为三年的本科主干课程,同时改革相应的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模式、测试模式,建设相关的教师团队,以期达到双语教学既提高和巩固学生运用外语文献的能力,同时又能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专业知识信息。  相似文献   

3.
高校非语言类专业课程双语教师的职业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莉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2):89-92
在对优秀的双语教师应具备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师德,精深的专业知识、全面的外语技能,广博的双语背景文化知识等职业素质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营造重视双语教学的社会氛围、建立健全双语教学激励机制、加强职业培训、重视新教师的选拔培养和优秀双语教师的引进、重视双语教学管理等措施来提高双语师资整体职业素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霞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3):141-142,146
国际法双语教学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然而,国际法双语教学在各高校中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国际法双语教学主要存在教学目标不准确、教学模式不明确、配套机制不够等问题。要提高国际法教学的质量,需要明确外语学习和国际法专业知识之间的关系,采取过渡式的教学方法,完善双语教学的配套机制和提高学生国际法双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5.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强调学生通过对国际经济理论、贸易实务学科知识的学习,其双语教学需要达到既学习专业知识又学习外语知识的双重目的。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以结构型沉浸双语教学模式为指导,从国际贸易术语的缩略性、对称性和重叠性等词汇特征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网络》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计算机网络》课程双语教学实践入手,就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定位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探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以便更好地开展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双语教学不同于双语教育。双语教育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从而使学生通过授课语言的运用来达到掌握两种语言的最终目标。双语教育的目的是学习、掌握语言,而双语教学的目标却不尽然。双语教学不是外语教学,而是学科教学。双语教学强调的是在非语言类学科中用外语进行教学,通过在非语言类学科知识的学习来更好的掌握外语,实际上是借助外语对本专业的课程学习更深一步。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课程的专业知识,其次才是学生阅读英文专业资料和英文交流能力的提高。为此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专业特点、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双语教学授课方式,注重实效、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7.
社会要求高等院校培养出既精通专业知识又能用外语进行交流的复合型人才,高等院校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已势在必行。对目前高校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双语教学的原则、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双语教学水平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并提出了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8.
当前许多高校实施双语教学,培养出懂外语、操作性和技能性很强的人才。通过对高校"学前卫生学"课程双语教学探索,提出环境创设、明确教学目标和改革教学方法等手段及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9.
“数字逻辑”课程双语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双语教学的模式,结合"数字逻辑"课程的特点,给出了在该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的几点体会,提出了课程内容与专业外语知识并重、使用多媒体课件活跃学习气氛、利用互动教学提高学习兴趣等双语教学观点。最后分析了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在大学专业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是我国高校走向国际化的一条重要途径.从语言的地位和功能看,英语在我国属于延伸圈,是一门主要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来学习的外语.因此,客观上存在着语言运用环境差、关联性不强、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是一种"意义第一"的专业课,作为一个语篇社团,专业学科为英语的运用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文化语境,使英语学习具有关联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借鉴英语传播和二语习得的研究成果,比较美、加等国的双语教学模式,同时结合对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开展情况的实证研究,我国大学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可以采用"双语互依模式".这个模式应有以下特点:(1)以使用英语原版教材为主;(2)教学语言以英语为主,但应充分发挥汉语的支持性运用的作用,以有益于专业知识的获取和英语的习得;(3)专业双语课程应与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大学英语课程有一个合理的衔接.  相似文献   

11.
高等院校中越来越多的课程以双语模式展开,但因双语课程对学生而言有专业知识和语言学习双重教育目标,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本文从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三方面探讨了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虽然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英语能力都会影响教学效果,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师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才是课程效果提升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光学”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美国、中国内地和香港等不同地区不同创新物在各自特定时空中的扩散轨迹的总结和分析,把影响创新扩散的因素归纳为两大类:社会的和技术的.其中,社会因素又区分为创新产生的年代和创新扩散的地区,而技术因素主要指创新属性,分为计算类、电信类、家庭娱乐类和大众媒介类.研究结果发现,社会因素中的创新出现的时间对于创新扩散的形态具有显著影响;扩散所在地区和创新特性对创新扩散的形态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水工程概论"课程的双语教学出发,介绍了"水工程概论"课程双语教学体系的建立,探索了"水工程概论"课程双语教学的方法,并进行了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开展该课程的双语教学是切实可行的,能够在较好地完成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综合应用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工程技术专业知识的复合人才。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交际的主要途径。英语教学不仅要强调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 ,还应重视英语语言形式在各种非语言环境下的不同应用和交际功能 ,重视言语行为的交际意义。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 ,针对外语教学的需要 ,从语言本身和社会文化两方面折射出英汉两种语言独特的社会性与民族性。  相似文献   

15.
双语教学是高校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近几年高校教学探索中存在三个主要问题:学生第二语言的现有水平不足以进行有效的双语学习,影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学生在双语课程学习中的无助心理导致其自我效能感的缺失;学校管理层不重视双语师资的培训,双语课程的开设缺乏连贯性与合理规划。针对以上问题,高校双语课程应该实行学生选课制、开设双语课程群以及对双语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业评价。  相似文献   

16.
针对ESP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定位不明确的现状,通过对大学本科阶段学习者英语学习需求的阐述,和对ESP(专门用途英语)、EGP(基础英语)和BE(双语教学)关系的讨论,指出我国大学本科阶段ESP教学定位是基于EGP教学之上,为学生进入BE阶段的语言准备型教学形式,表现为从语言教学渐变到以英语为教学手段的学科教学的连续体。ESP教学地位定位的意义不仅体现为为大学生进入双语学习做好语言准备,还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大学实行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是培养在各个领域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的“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基地。作者分剐在几所不同的大学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讲授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发现用双语教学讲授专业课程的模式对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在课程设置、教材准备、教学安排和师资配备不做精心和系统地安排,仅凭一门课程单兵推进,欲速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天折;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部分专业课或全部专业课程循序渐进,逐步同时展开,才有可能获得预期的双语教学效果,学生的素质才会有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极大地提高英语的学习、应用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许多高等院校陆续开展了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活动,实践多种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问题,更重要的是摸索出符合我国国情发展的双语教学理论。通过双语教学实践和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教师水平、教材、学生英语水平与自主学习能力等,提出加强双语师资管理,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等对策,为进一步做好双语教学的推广实施和完善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朝鲜族在特定的历史与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了区别于主流民族,区别于朝鲜半岛上同一民族的双语双文化建构特征。这个特征在语言教育中的影响尤为明显。根据语言的普遍性意义特征和“多语者多语能力”的理论,朝汉双语人应具有较强的语言学能。然而,在日语教育中予以肯定的“优势“在英语教育中却时常呈现出“劣势效应”,因此而开展起来的中国朝鲜族英语教育研究,旨在为三种语言学习者寻找能够使他们的“双语建构”特征发挥优势效应的英语教育途径及教学模式。作为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已开始取得值得瞩目的成果。对此进行学术层面上的阶段性总结将有助于该系统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引起对朝鲜族英语教育的更广泛关注,对探讨中国朝鲜族英语教育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