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不仅有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还有风光旖旎的尼罗河畔和地中海之滨等令人流连忘返的自然景象,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埃及位于欧亚非三洲的交通枢纽,旅客熙来攘往,为它发展旅游事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如今,埃及的旅游业和石油工业、侨汇、苏伊士运河的收入一起,被称为埃及的“四大经济支柱”,成为埃及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1984年,苏伊士运河的收入为9亿6千万美元,而埃及旅游业的收入竟达到10亿美元。难怪埃及促进旅游总署主任穆罕默德·纳西姆将旅游业比作是埃及的一座“金矿”。埃及旅游业兴旺发达的局面,同埃及政府近年来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密切相关。埃及政府认为,埃及的  相似文献   

2.
埃及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全国各地的名胜古迹比比皆是,亚历山大及地中海沿岸风景绮丽,气候宜人。这一切极大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爱好者,同时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又十分重视,因此埃及的旅游业在非洲名列前茅,为非洲四巨头之一。  相似文献   

3.
埃及经济深受地区局势的影响,其传统外汇支柱产业为旅游业、苏伊士运河收入及侨汇收入等,都对地区局势的风云变幻十分敏感.2004年7月,被誉为埃及"少壮派"和"改革派"代表人物的艾哈迈德·纳齐夫临危受命,接替年逾七旬的奥贝德出任总理.一大批年轻有为、锐意改革的官员随之也被充实到各级政府部门,为埃及的经济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七十年代初,由于埃及长年庞大的军费开支和战争消耗、高达2.7的年人口增长率、以及政府执行的经济政策有失误,致埃及面临独立以来最困难的经济局面。当时,埃及全国尚未拥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由于中东问题这一政治因素,长期以来,埃及在经济上受制于苏联,外贸产品单调,只有农产品棉花出口。大部分工厂企业的设备陈旧,需要改造和更新。国家缺乏资金,许多赚外汇的渠道和行业由于长年战争而无法利用,苏伊士运河被堵塞,国内旅游业萧条。  相似文献   

5.
1991年至1992年埃及旅游业收入第一次突破30亿美元,赴埃旅游人数达300万.据埃及旅游部透露:1992年开罗五星级饭店的客房使用率达100%,卢克索、阿斯旺、西奈等地的五星级饭店客房使用率达98%,埃及的旅游季节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前,冬季是欧洲人来埃的旅游季节,夏天是阿拉伯人来埃的旅游季节,1991~1992年全年都成了旅游旺季.  相似文献   

6.
前3100年左右,美尼斯征服了下埃及,初步统一了埃及。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古埃及人创造了光辉的法老文明,在语言文字、宗教神学、建筑、艺术、天文、数学、医学、农田水利技术等方面独领风骚。但是,埃及是一个饱经沧桑,长期遭受战乱之苦的国家。在古埃及30个王朝的历史中,喜克索斯人、利比亚人、努比亚人、亚述人和波斯人都曾先后入侵过埃及,有的甚至统治了相当长的时期。 前332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下令攻占埃及,自称为法老的后裔和第31王朝的开创者,并在埃及积极推行希腊化政策。  相似文献   

7.
埃及文物管理局先后接到阿尔及利亚、科威特、摩洛哥的邀请,要求埃及派出代表团展出历史文物。阿尔及利亚希望埃及前来展出法老时期的文物,科威特要求展出伊斯兰初期的文物。埃及文物局接受了邀请,并决定在今年适当的时候,分别派代表团前往阿尔及利亚和科威特开展。至于摩洛哥方面,埃及已经于去年12月间,派出代表团举办了一个法老时期的出土文物展览会,展出的数  相似文献   

8.
旅游是埃及外汇收入的一大支柱.近年来,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除更好地开放现有的旅游胜地外,还大量投资开发新的旅游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人为地再现古埃及文明与奇迹,法老村就是其中之一. 20年前,埃及著名历史学家、古埃及史学家哈桑·拉吉卜博士去开罗南部吉萨县的叶阿吉卜岛种植纸草,发现此岛位于尼罗河中,四面环水,与外界完全隔绝.岛上草木葱笼,鸟语花香,身临其境,犹如置身世外桃源.于是他想:为什么不在这里复活一个几千年前的世界,全面再现法老时代的社会生活情景呢?哈桑向有关方面阐明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9.
什叶派穆斯林是当代埃及社会的一个宗教少数群体。当代埃及的什叶派问题发轫于萨达特执政末期,并在穆巴拉克政权时期升级为严重的政治和安全问题。中东剧变爆发后,埃及什叶派因公开提出政治和宗教权利诉求,导致其公开活动的空间进一步受到压缩。埃及什叶派问题的形成与恶化是内外诸多因素联动的结果,其中埃及国内政治、伊朗和沙特在地区的教派政治角力等构成了主要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埃及什叶派问题未来能否得到解决,主要取决于其宗教少数派地位能否得到宪法认可、政治参与能否获得政府信任以及国内教派矛盾能否实现和解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塔哈·侯赛因(1889~1973)是埃及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家、文艺批评家和思想家.他的著述丰富,是多产作家.他不仅对文学,而且对历史、哲学等都有精深研究,成为一代文宗,被誉为"阿拉伯文学之柱".塔哈由一个盲童成长为一流的埃及作家、阿拉伯文豪,这在阿拉伯文学史上实属鲜见.就其全部经历和创作来看,他在阿拉伯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之间,阿拉伯文学和世界文学之间起了桥梁作用.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埃及文化启蒙运动中,在创建埃及乃至阿拉伯新文学运动中,在为使创作反映现实、形成具有鲜明现实主义色彩的"埃及现代派"的活动中,以及在创立新的阿拉伯文艺批评等方面,都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宗教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民族的宗教反映着不同的民族精神,同时也是不同民族哲学、文学和艺术等领域的取之不尽的源泉. 古代埃及的宗教是埃及学研究的课题之一.埃及文化的断代造成了研究古代埃及宗教的困难,加之我国埃及学刚刚起步,因此,目前在我国研究古埃及宗教实属难上加难.本文就笔者所了解的一些古埃及宗教的情况作一粗浅的探讨,希望有关专家与读者不吝指教.  相似文献   

12.
西方国家在埃及的殖民扩张、埃及伊斯兰传统教育的衰落、开展大规模改革的需求以及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传入等内外因素,构成了穆罕默德·阿里时期埃及教育改革的主要动因.改革内容主要包括创办各类专业学校、开办各级世俗学校和派遣留学生等,其教育结构呈现出"倒金字塔式"、凸显实用主义、教育模式偏向精英教育以及保留宗教教育等基本特点.这一教育改革打破了埃及伊斯兰传统教育的垄断地位并具有以下影响:构建了世俗教育与宗教教育并立的格局;推动了埃及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埃及社会的思想解放;促进了近代埃及工业发展;培养了实用型人才并确保其他领域改革顺利推行.此外,精英人士赴海外求学等教育理念也沿袭至今.埃及的教育改革虽然开启了埃及教育的现代化之路,但其宗旨是维护阿里的统治地位,总体上缺乏长远规划.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埃及政局稳定、区位条件优越、基础设施比较健全和政府实行投资优惠政策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埃及比较良好的投资环境;提出中国对埃及投资的重点应放在基础设施建设、油气勘探开采和机电纺织等领域;认为中国在埃及投资应有长远目标、充分了解投资政策及其环境等方面,力争获得更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将宗教作为政治控制的基本工具是穆斯林国家政体的主要趋势。伊斯兰与世俗官方话语均旨在通过"宗教国有化"来主导社会。埃及代表了一种世俗与伊斯兰教义独特并存的混合模式,该模式代表了两者的适度调和,意在对社会进行完全控制,它将揭示出埃及作为一个由伊斯兰—世俗关系塑造的国家的混合制性质,该性质为国家身份构建出一个复杂的混合核心。对研究国家、世俗、宗教三者间关系的类型等方面至关重要,本文将通过五个部分对此进行研究:一是伊斯兰—世俗混合制的外在框架;二是穆斯林世界的宗教和世俗主义及其控制;三是埃及的国家和宗教的历史演变格局;四是作为伊斯兰—世俗行为体的埃及;五是埃及的国家和非国家宗教行为体。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埃及政治变局凸显了当代埃及青年问题的严重性,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冷战后埃及青年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教育不公平现象普遍,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青年成家困难,住房问题难以解决;青年性健康及吸食毒品问题令人担忧。青年问题不仅影响到埃及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外交政策的制定,而且关系着埃及社会的稳定,并不自觉地推动了埃及政局的变革。通过对埃及青年问题进行审视发现其实质上是埃及人口问题的衍生品,而且青年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因而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  相似文献   

16.
埃及与努比亚在地理上是近邻关系,历史上一直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过在二者的交往中往往都是埃及处于优势地位。但到公元前8世纪,努比亚人征服了埃及,进而将埃及与努比亚合并成一个国家,建立了埃及史上的第25王朝。从起源上看,这个王朝是正统的努比亚王朝,但在统治方式上却没有“一刀切”,既照顾到了埃及人的习惯,又凸显了努比亚的特色。无论在王权标志、行政、宗教、文化还是对外关系上都是如此,既体现了其统治的灵活性,也实现了两种文明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埃及是阿拉伯世界最早掀起妇女解放运动的国家,也是最早提倡女子教育的国家,早在伊斯梅尔时期(1863~1879)就开始兴办第一所女子学校。伊斯梅尔是近代埃及一位极其重视教育的统治者。他年轻时留学法国,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具有民主自由思想。继任埃及总督后,即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不仅开办了法律、工程、师范、医学四所高等院校,而且还开办了艺术、农业、财会、测绘等专业技术学校,积极支持教育,扩大教育,关心教育,大大促进了埃及现代教育的兴起。其中最重要的是他首创女子学校,这是一个破天荒的伟大创举,它第一次给予穆斯林妇女以受教育的机会,对埃及妇女解放产生了巨大影响。 1873年,伊斯梅尔鼓励他的第三位妻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埃及政局稳定、区位条件优越、基础设施比较健全和政府实行投资优惠政策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埃及比较良好的投资环境;提出中国对埃及投资的重点应放在基础设施建设、油气勘探开采和机电纺织等领域;认为中国在埃及投资应有长远目标、充分了解投资政策及其环境等方面,力争获得更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埃及与努比亚在地理上是近邻关系,历史上一直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过在二者的交往中往往都是埃及处于优势地位.但到公元前8世纪,努比亚人征服了埃及,进而将埃及与努比亚合并成一个国家,建立了埃及史上的第25王朝.从起源上看,这个王朝是正统的努比亚王朝,但在统治方式上却没有"一刀切",既照顾到了埃及人的习惯,又凸显了努比亚的特色.无论在王权标志、行政、宗教、文化还是对外关系上都是如此,既体现了其统治的灵活性,也实现了两种文明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穆罕默德·阿卜杜是近代埃及伊斯兰教改良派代表人物,埃及维新学派的创始人。他一生致力于宗教、教育和社会政治的改良运动,在埃及和伊斯兰教国家中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生平穆罕默德·阿卜杜1849年生于下埃及色乃拉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土库曼人,母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