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历时的角度,探索形容词前后两种完成体标记"却"和"了"的形成与发展,并从产生时间、语法意义、语法格式与形容词的结合能力四个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可以见出,两者产生时间相同,语法意义和出现的语法格式基本相同。形容词体标记产生的原因是形容词与动词存在兼类现象,形容词体标记正是在"动/形+了"这种格式中,与动词体标记同时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语言教师所接受的语言学理论,或其语言观,深刻影响着他的语言教学.从以使用为基础的认知语法角度,以英语中三个常见语法标记(名词复数标记,动词过去时标记,以及动词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标记)为例,论述语法标记不仅表示语法功能,更有着其独立具有的意义,并解释了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语法标记过程中发生使用错误的原因.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帮助英语学习者习得语法标记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认知英语非限定动词的基本型、发展型和变异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非限定动词没有时态限定的语法标记,但动词的时间性仍完整无缺.英语非限定动词的语法标记反映出与之相关的归约化的时段概念.英语非限定动词的发展型和变异型既是有标记的语法现象,同时也是语用现象.文中研究英语非限定动词能体现时间概念的语法标记,旨在说明:英语非限定动词语法标记是含有述谓时间关系对其进行的语义语用镜像映射的语言认知效应.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描写了宾阳话的述补结构和体标记的分布特点和语序特征,并通过与近代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成果相比较,指出宾阳话的述补结构仍使用"动词+宾语+补语"的"VOC"为基本语序是近代汉语语法特征在宾阳话中存留的结果。同时,进一步指出宾阳话体标记使用"动词+宾语+体标记"的"VOA"语序是宾阳话述补结构仍以"动词+宾语+补语"的"VOC"结构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评价意义普遍存在于各类语篇中.不同语篇的评价性手段在多样性和数量上形成显著差异.动词的语法多样性特征是语篇分析中不可忽视的部分.通过对动词发展过程及其语法特征的考察,得出动词表达评价意义有三个理据:态度性动词、语法隐喻和标记性理论.同时,动词是一种特别的评价性手段,具有隐喻性评价功能.  相似文献   

6.
前人对will一词的研究,主要从语法标记、情态动词及意义溯源三方面展开。然而,在语法化理论的框架下关注长久以来备受争议的will一词,更能对其作为情态动词与作为将来时语法标记作出区分,同时理清will从实词到虚词的过程:名词will(意愿、遗嘱)〉动词will(意志、意愿)〉情态动词will(意愿、意图)〉将来时标记win(将要),从而在研究和习得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人类的一般认知模式和非语言因素对语言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为基础 ,对现代汉语助词“所”语法功能、语法意义进行全面的分类描写与分析 ,并以语法意义为标准 ,把现代汉语助词“所”分成四类 :所1 ,表转指 ;所2 ,表被动 ;所3,表量 ;所4 ,作动词或含动词的短语作定语的标记。以期准确揭示现代汉语中助词“所”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汉寿方言被动标记"等"的特点及成因.被动标记"等"源于使役动词"等",使役被动兼用,是汉语南北方言共有的现象,是汉语历史语法规律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矮寨苗语差比句的典型语序有"结果 +ηη22(和)+基准"和"pi44(比)+基准+结果"两类。前者是本语的,后者是借自汉语的。本语的基准标记ηη22"和"与苗语其他方言的基准标记没有同源关系,由动词ηη22"跟随"语法化而来。通过苗语三个方言以及跨境苗语的对比发现,基准标记pi44"比"是由汉借动词pi44"比"语法化而来。pi44"比"用作苗语差比标记的时间上限是清代。矮寨苗语之所以能够借用汉语的"pi44比+基准+结果"语序,语言接触只是外因,内因是矮寨苗语语言系统具有与之相似的语序。矮寨苗语差比句的典型语序有"结果 +ηη22(和)+基准"和"pi44(比)+基准+结果"两类。前者是本语的,后者是借自汉语的。本语的基准标记ηη22"和"与苗语其他方言的基准标记没有同源关系,由动词ηη22"跟随"语法化而来。通过苗语三个方言以及跨境苗语的对比发现,基准标记pi44"比"是由汉借动词pi44"比"语法化而来。pi44"比"用作苗语差比标记的时间上限是清代。矮寨苗语之所以能够借用汉语的"pi44比+基准+结果"语序,语言接触只是外因,内因是矮寨苗语语言系统具有与之相似的语序。  相似文献   

10.
《朱子语类》中"V得来"形式的结构关系和表达的语法意义较为复杂,主要有五种情况:"得"为体助词,"来"为动词;"得"为结构助词,作补语标记,"来"为补语;"得"为结构助词,作补语标记,"来"为语气助词,标示焦点;"得"为结构助词,作转指标记,"来"为语气助词,作话语标记;"得来"为黏合性结构,"V得来"相当于"V起来".  相似文献   

11.
虚化动词是一种语言现象,日常用语中随处可见.虚化动词在逐渐失去本身意义的同时,它的作用和语法功能都得到加强.因此人们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其语法功能上,过分忽略它们的词汇意义.本文以"have、take、do、make、give"为例,通过探讨"虚化动词+事件宾语"的结构来强调不同的虚化动词其使用范围也不同,诣在引起学习者对虚化动词词汇意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除汉语外,我国境内的藏缅语、苗瑶语、壮侗语等很多汉藏语系语言的动词都可以重叠,构成多种重叠形式,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根据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汉藏语可分为"多量义优势型语言"和"少量义优势型语言"。不同语言的动词重叠式有不同的形式—意义匹配格局。汉语和亲属语言有相同的动词重叠形式,汉语属于"少量义优势型语言"。  相似文献   

13.
首先回顾英语动词被动语态的相关研究;然后从认知的角度基于原形范畴理论,借鉴语法符号隐喻,对被动语态的语言实例做具体分析,探求被动语态的原型及其语义特征。英语动词被动语态的原型式为其标记式"be+V-ed",其实质为施动性,原型语义为被动意义,且随着认知的发展,被动语义呈多样性和层次性:显性被动意义(真被动)、隐性被动意义(次被动)和隐性主动意义(假被动)。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受到方言的影响,现代汉语的"有"已产生完成体用法,但在石毓智《汉语的领有动词和完成体的表达》中提及的四种语法格式中仍不是完成体用法。"有"作为完成体肯定标记应满足以下条件:一,位于实义动词前;二,不依附其他语法形式;三,意义完全虚化。应审慎对待处于语法化过程中的"有"。  相似文献   

15.
动词是对客观世界的各种自然事物及现象的各个片段及侧面的动性描述,所以把动词的语法意义和自然的物理性意义结合起来,才能更加全面地体现动词的实质意义。本文把日语动词的外部形态和表达形式与自然规律相结合,与汉语动词相比较,在物理意义的"功"、"能"关系方面作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V+一下2"格式有两方面的语法意义一是强化动词的动作性,客观上突显动作自主的短时量持续;二是弱化动词的动作性,从主观上减弱动作的量.控制动作的量是"V+一下2"格式最根本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话语标记是语法化和语用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话语标记"你想"中"想"的虚化历程与其他感官动词同中有异,"你想"也具有复杂的虚化机制。"你想"的主要语用功能是求同与提示,同时在语篇中为听话人提供语境支持,凸显其后的短语或从句。  相似文献   

18.
东北方言动词"整"是一个性质特殊的"泛义动词",可以带各类宾语和补语,表达多种意义.本文通过对"整"进行"词义成分-模式"分析.总结出泛义动词与一般多义动词的区别,认为"整"的众多意义是对构式强制解读的产物.对于动词"整"及汉语中其他泛义动词的研究应本着构式语法的研究思路进行.  相似文献   

19.
秋谷裕幸先生曾对古田方言动词的体标记做过初步的调查,基于对这一形态复杂性的认识,我们对古田方言动词的体标记和貌的语法形式、体貌句式的结构特征进行了重新调查分析,并与福州方言动词的体貌标记进行对比,认为古田方言经历体、起始体、继续体、已然体、短时貌、简捷貌与福州方言一致,完成体、进行体、尝试貌、反复貌的形式比福州方言多样,体范畴的意义和形式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20.
动结式是汉语复杂补语结构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以往关于汉语动结式的研究大都着重考察特定的动词在不同组合中的功能演变,对动结式的内部类别缺乏充分的关注。在构式化的理论背景下讨论动结式的内部类别,汉语中典型的动结式"V完"、"V却"、"V破"、"V醉"可以分为由语法化而来的动结式和由词汇化而来的动结式两种类型。由语法化而来的汉语动结式中表达结果的补语的词汇意义基本消失,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表达完成意义的体标记的某些语法功能。由词汇化而来的汉语动结式中补语除了表达结果之外,其词汇意义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