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观念指我们对文学的基本认识和看法.文学是文化的重要方面,又是文化多元化的一种反映和表现.文学的价值取向是广阔的,文学观念也是多元、多样性的.  相似文献   

2.
五四新文化运动汲取了大量西方文化的精神营养,欧洲文艺复兴便是其中之一.胡适等人甚至将这场运动视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而文学是二者间影响关系的一个重要维度.文艺复兴文学挑战权威的理性批判意识和反抗精神使五四新文学以新的眼光"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以决绝的方式揭批封建传统文化的种种弊端与罪恶.文艺复兴文学对民族语言和现世生活的标举推动了五四新文学的白话文运动,使之更加关注社会和民生.文艺复兴文学的人本主义思想唤起了五四作家们人的意识的觉醒,并使之肯定人性,倡导"人的文学".  相似文献   

3.
在明清时期,对女子是否应该接受文化知识教育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教育观念,但二者殊途同归地导向注重女子伦理精神的培植和道德人格的养成.人们普遍认为文学教育是妨害女子道德人格的罪魁祸首,"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俗谚在明后期以降广为传播,便集中彰显了这种文化生态.即使人们批驳"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谬见,也大多从张扬女子"才德不相妨"的角度着眼.但是女子"才德不相妨"观念的流行,毕竟理直气壮地肯定了女子文学教育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这种文化生态为女子文学教育的普遍推广和持续高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缘,导致明清时期女子文学教育的相对普及和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森林文学是指以绿色森林世界为表现主体,或以森林作为整个作品的主体性环境背景,表现出浓郁的森林情调与风韵的文学作品,它是依据作品表现对象——森林世界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特色——森林风韵与情调而划分出来的文学类型。生态文学指具有生态文化意识的文学作品,尤其是指后工业文明具有自觉自醒的生态思想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生态思索与生态批判而表现强烈的思维倾向性和艺术倾向性。森林文学与生态文学是依据不同的标准所划分出来的文学类型,是一对交叉性概念。由于表现对象——森林的生态典型性、直观性以及中国自然伦理观的影响,我国森林文学的生态意识浓郁,森林文学成为当代生态文学的排头兵,是生态文学与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士族·文化·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日渐边缘化,士族"经明行修"的文化教养遂转化为玄学的"风度"及对文艺的爱好,使之成为士族的行为模式。士族要维系文化世家的地位,就必须随着文化之演变而演变,而文化以士族为载体,就必然打上士族的印记,其中文学又与文化作同构运动,由是形成士族、文化、文学三者的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6.
清代阳羡姻娅家族,是互有联姻的文学家族集群。文学家族联姻,有利于衍生、聚集、培育文学人才,加强家族间文化联系。在以血缘和亲缘为纽带的新的人文空间中,家族文人激发兴味,产生相近的文学兴趣,展开群体性文学活动,家族间的文学优势,或互补或强化,形成多样性、集群式的姻娅家族文学生态。阳羡姻娅家族文学在清代地域文化中别具一格,在一定程度上,这一现象反映出清代地域文学兴盛的家族助力。  相似文献   

7.
现代传播媒介对文学的消解已是不可争议的事实。这主要来自现代传媒所拥有的文化权力、文化垄断与文化主导地位。现代传播媒介不仅消解了文学的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也消解了文学的诗性空间,并用"新说法体系"和"霸权话语"建构了独享风流的"传媒文本"。  相似文献   

8.
媒介技术已经对文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进入21世纪,在文学发展领域,电子文学、超文本文学、数字文学、网络文学、赛博文学等概念耳熟能详。而这些概念无不与媒介技术有着重要关联。在文学与媒介研究过程中,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媒介技术更新换代往往会引起文学界的"恐慌"。例如,广播、电视和电影等媒介技术的出现使得文学界"质疑"和"反对"之声四起。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媒介技术甚至一度被视为良好文学作品的"破坏者",使文学与新兴媒介技术之间建立"对立"关系,但不可否认,媒介技术,尤其是数字媒介的发展,也促使文学叙事迎来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学是在环境危机的背景下,伴随着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和对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而诞生的一种新型文学形态。它是生态学与文学相互扩张渗透的产物。生态文学以语言艺术构筑的形象,抒写人与自然关系的现实与未来,表达人类应有的对待自然的伦理信念、情感态度以及行为规范,引领人们进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审美理想境界。生态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势必造成文学生态的诸多变化,如文学精神的重新审视和定义,文学史、文学创作和批评规范的重新确立,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的革新和演变等。这些变化既是文学家和学者研究的新课题,也为文学领域的拓展和文学艺术的繁荣带来契机,呈现给读者的将是新的审美视野。  相似文献   

10.
左翼文学价值观念对20世纪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它的萌芽、发展直接导源于近现代中外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及其对文学变革提出的要求,这种特殊的精神联系,促成其特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本文从文学价值观的视角切入,对左翼文学价值观的产生及其复杂性与多样性进行了梳理辨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它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网络和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的兴起,引领社会进入新媒体时代,引发了文学生态的裂变。在新媒体时代,文学场域更加多元,文学生产机制和传播方式变化显著。经典重构面临着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深层冲突,因而,现代文化需要从适应新生态、价值坚守和批判性思维三个方面构建与当下文化环境相适应的文学经典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文学美学是一种美文字感性学.个体人的感觉多样性和不同时空中形成的文化代码多样性,是人类世界美文字之间差异性的根由.文学这门艺术在当今势不可挡的"全球化"浪潮中仍可持其形形色色、气象万千之缤纷;科学、经济甚至社会某种程度的"全球化"与美学(感性学)在本质上并非成正比地同步演化.在绝对意义上,作为感性学的美学之"全球化","普同化"都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和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是生态文学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生态文学有着积极参与现实的姿态和内在的伦理价值诉求,所倡导的"生命的文学"观念是对"人的文学"观念的修正和超越。所以,生态文学的生态主体性及生命的主体性,将其道德关怀由人及人性的关怀延展和超越到整个生态及自然生命的关怀。生态文学的现实语境决定了它理应自觉地履行其"生态责任"并自觉承担其"文明批判"的重任。生态文学在中国业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生态文学在中国将有一个辉煌灿烂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化大生产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生态文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集中书写,作家们通过文学作品表达了对全球危机的理解与想象。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对工业化大生产与水资源危机、空气污染进行了聚焦,同时也在对全球工业化大生产的关注过程中形成了日益明确的生态意识。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全球危机书写,反映了当代作家的全球一体化意识与关注世界环境问题的承担精神,扩大了生态文学表现视域,传播了生态文化理念,建构了一幅中国作家笔下的世界生态环境景观。  相似文献   

15.
《钟山》杂志在我国新时期文学思潮的引领和倡导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尤其在"新写实小说"和"新状态文学"的倡导上更是功不可没。文章重点就《钟山》对"新状态文学"的倡导进行了反思,认为"新状态文学"的倡导和理论构架具有召唤性与浪漫性、模糊性与矛盾性、功利性与策略性等特点,因此在更大程度上是一次占据文化市场份额的话语权力争夺。但由于话语圈的狭小和文化场的紊乱,所策划的"新状态文学"最终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赵冬梅 《南都学坛》2010,30(2):70-76
作为新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学潮流,寻根文学是当代作家寻求现代意识与民族文化融合、并以此来重塑民族形象和文学的努力的产物,而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化思想界的"文化热"与李泽厚的"文化—心理结构"、"积淀说",以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为代表的外来文学思潮,以鲁迅、沈从文等为代表的现代文学传统等,则是它得以产生的理论与文学资源。由于作家们对传统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复杂态度,使许多研究者认为寻根文学的创作与其理论存在着矛盾,因为无论作家们的初衷如何,他们在作品中所描述出来的文化似乎都只是一些"失落"的或"原始生命之根早已衰朽了"的文化。关于寻根文学的种种批评,说明了寻根文学负载了远非一个文学思潮所能负载、所能解答的重大的社会文化问题,而它对其后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及它所探讨、所反映的诸种问题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与后殖民等新的理论视角下的再阐释,表明寻根文学的意义和价值并不仅限于文学层面,也不仅限于它引起热潮的那几年。  相似文献   

17.
移民文学是孕育文学经典的文化土壤,这从移民文学的边缘化状态、双重人生经验、创作的自由度、双语思维与创作能力等方面得以体现。在追溯新移民文学30年的发展轨迹与恢弘实绩、国际性影响之后,从跨域性传播、时代精神与经典的评价等三方面可以确证新移民文学所蕴含的经典要素。新移民文学经典化面临一些困境,如厚古薄今、重"洋"轻"华"、解构多而建构少。新移民文学的研究现状也不容乐观:研究滞后,队伍薄弱,力量分散。新移民文学的经典化研究,要敢于挑战传统经典观念、走出困境,同代学者要勇做经典化研究的"发现者"与"拓荒人",要集结学术队伍,谋划研究策略、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学界对"新时期文学"时间节点的众说纷纭,《新时期文学场域研究》以文学现场的复杂性、"转型期文学"的过渡性为论述基点,将"新时期文学"这一概念限定于1976~1987这一时间段。该书从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入手,把文学知识谱系研究与"场域"研究相结合,既有纵向的历史视角,同时也注意到横向纬度,对被二元模式遮蔽的"新时期"文学现象做出了精确的理解和评价,从理论和史料两方面显示出独特的学术创见。  相似文献   

19.
文学世家与女性文学是明清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现象.其一,文学世家孕育了女性作家.其二,文学世家间的联姻更进一步成就了女性文学.这些也是文学世家区别于文学流派而明显具有家族文化的特征之所在.其三,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是文学世家与女性文学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社会文化生态环境表现为文学创作和理论关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政治文学论     
所谓"政治文学",就是反映与政治相关的生活,表达作者的政治意向,或参与政治斗争的文学,其核心就是文学与政治的紧密联系。它包括两种:一是政治倾向文学;二是政治斗争文学。中、西方政治倾向文学存在文化上的差异,而中国和苏联的政治斗争文学也有所不同。总的来说,政治文学具有它特殊的美学意义,当然也有审美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