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日本近代军事思想 1868年,日本发生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明治维新,结束了长达200余年的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成立新兴资产阶级控制下的天皇制政权,为日本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产生开辟了道路。新政权成立后,实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开展了一场广泛深入向西方学习的运动。在军事领域,他们以英国海军为本国海军学习的样板,以法国陆军为本国陆军效法的对象,从1878年以后又全面学习德国陆军。他们派遣山县有朋  相似文献   

2.
日本军国主义教育及对国民意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治维新后日本建立了以美国等西方国家教育制度为样板的西方民主教育体制。随着天皇制国家体制的确立、军国主义路线的逐步形成及《教育敕语》公布,日本最终选择了在利用西方教育体制的同时推行军国主义教育的教育体制。在军国主义教育的灌输下,日本国民意识中的“效忠天皇的意识”极为浓厚,迷信天皇、尊崇天皇成为日本国民居主导地位的精神思想。  相似文献   

3.
自日俄战争之后,日本一步步实现“海外雄飞”的对外扩张,“满洲”由此成为世界瞩目、日本朝野上下关注的热点地区,也成了日本作家描述的一个文化对象。以德富苏峰、夏目漱石、与谢野铁干、与谢野晶子夫妇为代表,日本近现代文坛中的核心人物几乎都到“满洲”旅行过,并将对“满洲”的印象和感想用游记或其他创作形式发表出来。以日本作家的“满洲”游记为文本考察,可以了解当时日本人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廉德瑰 《日本学刊》2007,(3):92-104
本文以战略文化的观点,从“和”的文化开始对日本人的位置意识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日本人文化性格中的上位意识和下位意识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以位置意识为背景的日本战略文化特征及其与大国结盟并努力成为大国的战略思维方式。进而分析了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日本通过建立“普通国家”而再次显现出来的上位意识,即大国意识的恢复。最后通过日本人的对美追随政策和日本人的中国观,进一步讨论了日本人的位置意识和大国意识。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的社会结构和人的思想意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战前,日本人的意识,具有集体主义、勤奋主义和情绪主义等特征。但是,战后青年一代则抱有个人主义、享受主义、合理主义,他们正在不断地从以社会为重的社会倾向型的人发展变化为以个人生活为重的私生活型的人。现在,在日本最进步的工人,是“日本工会总评议会”成员工会所属的工人(以下简称“总评”)。“总评”工人意识的变化,特别表现在中小企业的工人身上。中小企业的  相似文献   

6.
谈到日本人,一般外国人的情绪总是复杂的。一方面称赞日本的经济成就,另一方面又免不了存在着,“小日本”的轻视心理。虽然伏格尔的《日本第一》一书掀起一股研究日本的世界性风潮,但显然一般人对日本人的印象仍是相当模糊而矛盾的。国际盖洛普征信公司针对这个问题,以六个国家为对象进行了民意测验,归纳出外国人对日本人的整体印象。这六个国家分别为美国、巴西、法国、西德、南朝鲜和菲律宾。探讨的问题包括日本的经济力量、军事问题以及国民性格等。一提到日本人,便给人一种“刻板印象”、外表俗气,在巴黎街头,像小学生一样跟在导游小旗子后面的观光客……。外国  相似文献   

7.
张石 《东西南北》2011,(23):23-25
“3·11”大地震彻底暴露了日本政官制度的腐败与无能,面对将要像福岛原子炉发生“炉心融化”一样发生“中枢崩溃”的日本,一个倔强的有良知的日本人再也按捺不住了。他将自己在日本能源政策制定实践中亲历的肮脏做法公之于众,几乎是“泣尽继以血”,写下了震聋发聩的《日本中枢的崩溃》一书,揭露了福岛核电灾难是一起日本政、官、商沆瀣一气引起的“人灾”,而等待他的却是更加严酷的人生。  相似文献   

8.
日韩儒家文化背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畅和 《日本学刊》2001,(3):89-105
一近年来 ,很多人把日本经济的成功原因归结于所谓的“儒家资本主义”,如认为 :“日本是东西合璧的儒家资本主义”、“应重新考虑支持日本人行为方式的儒教性因素”、在日本“儒教是最具优势的传统文化 ,至今仍作为重要的秩序原理而生存”、日本有“一亿孔孟之徒”,等等。这种评价从表层上看不无道理 ,但究其实质并非如此 ,特别是同韩国 (以下需特指时将称朝鲜 )相比较就更为明显。笔者认为 ,日本和韩国文化在貌似相近而实质上大相径庭上极具典型意义 :两国在古代同为“东亚儒学文化圈”,但一为“西方”,一为“东方”;一个是举剑的“武士文…  相似文献   

9.
日本科学文部省的一份调查显示 ,感到精神压力越来越大的日本中老年妇女 ,比其他人群的死亡率高 1 6 4倍。这项调查是为了了解生活习惯和健康的关系 ,于 2 0世纪 80年代后半期开始 ,以 4 0~ 70岁的 11万日本人为对象 ,一直追踪到 1997年的一项大规模医学研究。在这次调查中 ,女性调查对象为 4 3万人。在调查开始时 ,将调查对象分为“感到精神压力大”、“精神压力一般”和“精神压力不大”三个群体 ,女性中表示“感到精神压力大”者有 86 5 6人 ,占该群体的 2 0 % ,其中有 2 0人于 1997年前死于循环系统疾病。然后 ,将调查对象按照发病诱…  相似文献   

10.
在日本 ,“日本”这一国号 ,与在中国一样 ,都是用汉字书写的 ,其发音Nippon/Nihon ,也是来自古汉语发音。也就是说 ,日本这个国家是用外语来表述自己的国号的 ,而不使用诸如“やまと (Yamato)”一类的本国语。这是为什么呢 ?“日出之本”的称呼 ,显然产生于来自日本以西方为中心的观察 ,作为自称显得有些不自然。根据最新研究 ,它与“日域”、“日下”一样 ,都是被中国称为“东夷”的名称 ,在日本的古代宫廷里已经有人认为 ,它是“日本”人自己从外部接受过来的称呼 (例如 ,《日本书纪私记丁本》 ,成书于 93 6— 943年 )…  相似文献   

11.
现如今 ,“文化”在日本成为时髦 ,似乎什么都要跟“文化”扯在一起 ,真是无处不文化 ,无物不文化。日本政府首脑在参拜靖国神社时 ,也搬出了“日本文化特殊”论 ,曰 :“依照日本人的国民感情” ,“不管善人恶人 ,死了都变佛。而甲级战犯已被处以死刑 ,他们今世已经受了刑罚” ,因此 ,“成佛”无疑。但是 ,这种“特殊”的日本文化论似乎把人给弄糊涂了 :明治初年在“戊辰战争”中为德川一方战死的人 ,为什么被排除在靖国神社之外 ?在另一场内战———“西南战争”中对抗过明治政府的西乡隆盛 ,尽管如今在东京的上野公园矗立着他牵着一只小狗…  相似文献   

12.
2005年9月11日,小泉纯一郎领导的自民党在大选中获胜,296人当选众议员,如果加上联合执政的公明党当选众议员31人,其总数已超过众议院议员定额480人的三分之二。这次大选的热闹非凡的过程及严重一边倒的结果,均为战后日本政治所仅见。日本政治的第二次“总体保守化”即“总体自民化”由此开始,以小泉的一系列主张为代表的民族保守主义(有外电称此为“新型民族主义”)由此成为当代日本政治的主流,日本的泡沫政治因此迅速发展。根据日本宪法,新国会中的参议院已无力阻止小泉推行其改革方案,基本丧失了对众议院的制衡作用,国会无可选择地成为民…  相似文献   

13.
(注:标题后圈圈中为期数,括号中为页码) ·政治·浅谈日本政局—回顾和展望试论.东京审到.的历史意义 —纪念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庭40周年影片《东京审判》及其他口本综合安全保障战略初探日本当前的军事战略 “南京大屠杀”的史实不容抹煞 —评田中正明的九点质疑揭露南京大屠杀‘虚构论’的诡辩 —评日本洞富雄教授的新著《南京 大屠杀之证明》正确对待历史①(12)②(12)③(48)②(,3)⑥(26)④(29)⑥(60)⑤(l)日本在亚太地区的作用与地位⑤(5)论《日本国宪法》⑥(15)学者和智囊团⑤(68)失去了赶超“样板,的日本人①(64)自民党概况(续二)①(57…  相似文献   

14.
战后 5 0年 ,日中关系及日本的中国研究处在转折关头。其间积累的研究成果固然不少 ,若作为“研究史”来概括的话 ,给人的感觉依然还是“战后日本思想史”的反映。战后日本的学术研究 ,无论哪个领域 ,都是以战败为契机进行自我批判 ,在此基础上批判和否定日本的学术研究。所谓战后日本思想史 ,就是指在这种“反省”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没发生什么 ,思想界怎样出现真空以及如何变质的历史。1 945年以后 ,马克思主义在世界思想界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1 970年前后 ,“左右的对立其实没有意义”的想法出现在日本。从日中思想交流史方面看 ,日本…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自古即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区 ,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 ,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东邻日本即属于此东亚文化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 ,有关日本人及日本文字的起源问题1 ,亦均与中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古以来 ,在日本即有“天孙降临”的典故 ,中国则有“徐福东渡”之传说 ,中日之间更有“同文同种”的说法。但迄今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民俗学等领域的研究表明 ,从严密的科学角度考察 ,此类记载与传说有些是难以凭信的。至于日本人究竟起源如何 ?国内外学者特别是日本学者进行了深入探…  相似文献   

16.
战前日本右翼是军国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19、1920年为界,之前是日本传统右翼活跃的时期,之后是所谓“革新”右翼活跃的时期。传统右翼以“大亚细亚主义”为其思想、行动的指南,表现出强烈的侵略主义特征;“革新”右翼以“国家改造”为其思想、行动的指南,以在日本建立法西斯主义体制为目标。传统右翼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尖兵和别动队为侵略扩张服务,“革新”右翼则通过军事政变在客观上促成了日本法西斯体制的建立。右翼在日本军国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7.
冯悦 《日本研究》2006,(4):70-74
本文围绕日本早期在华报业史中的三个“第一”,既对其日文、英文、和中文报分别进行了梳理,勾勒出早期日本在华报业史的轮廓。日本人在中国最初创办以日本侨民为读者的日文报,为日本在华商人从事商业活动提供便利;随着日本在华势力的增强和政治经济利益的扩大,创办了中文报纸以影响中国读者和舆论,干预中国政治,体现出明显的政治倾向;创办英文报纸目的是影响英美等殖民国家的远东政策,令其承认日本在华的特殊地位,是日本对外宣传不可缺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18.
如今 ,多一半的日本制造业被全球化和市场主义的风浪掀翻 ,丧失了国际竞争力 ,“日本式经营”也失去了曾经有过的光环。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各国正在奋起直追 ,这已成了不争的事实。不过 ,若因此而说日本人缺乏创造性 ,也殊难叫人同意。的确 ,日本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从国外拿来的 ,但这也不能说日本仅仅是从国外“拿来”或仅仅进行了“复制”。夏威夷大学教育学部的特聘教授把日本称为“文化加工装置” ,说日本人积极引进欧美的东西 ,进行“日本化”后 ,就制造出了不同的东西取而代之。像圣诞节、情人节、生日礼物等就是典型的例子 ,日本将这些…  相似文献   

19.
世界各国对日本越来越重视,研究日本的人迅速增多.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了解日本如何从一个国土狭小、资源缺乏的东方国家一跃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急于了解日本可怕的竞争力源于何处.过去,日本人眼睛总是盯着外国,对外国的一切都贪婪地吸收.现在日本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欧美发达国家不再是它仿效的样板,相反,它却成了被学习的榜样.但"经济动物"的谑称使日本人感到难堪.为了改变自己的形象,最近几年日本越来越强调  相似文献   

20.
尚会鹏 《日本学刊》2006,9(3):129-140
本文分析了日本学者滨口惠俊的“间人”概念及其理论的特点与不足,从研究“人的系统”的角度,提出用“缘人”概念描述日本人的“基本人际状态”。作者从认知模式、情感模式、交换模式和主要群型四个方面简要概括了日本人人际状态的特征,认为“缘人”概念更能表述日本人际关系的神髓,更具有日本本土文化特色和与现有理论有更好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