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Leech的语义学理论,本文将"老板"所含的意义分为四类: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和反映意义,并分别举例进行阐释,得出翻译不仅要考虑概念意义,更要考虑词语的其他意义,译者要多层次全面地考虑词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英语情态动词语义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语义演变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运用Leech的词汇的联想意义说和Don L. Nilsen & Alleen Pace Nilsen的英语语义特征分类理论,解释了情态动词的情态意义的转换与扩大、非情态意义缩小和被淘汰的原因及其语义体系形成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阐释了英国Leech对偏离现象所总结的九种类型.从功能主义的角度指出了Leech分类中存在的缺陷缺乏统一的理论模式,划分时有遗漏和重复的现象.最后提出偏离研究的走向--功能文体学.  相似文献   

4.
宋元明时期的象形研究可以郑樵为代表,他从不同的角度把象形分为十种、六象、两兼类。清代学者王筠、朱骏声、郑知同等沿袭了郑樵的分类方法;段玉裁把象形分为独体象形与合体象形两大类,这是按照象形字的形体结构所进行的分类,从而改变了宋元明学者按照意义类属分类的方法。现代学者大多把象形字分为两类,或曰独体象形与合体象形,或曰纯体象形与复体象形,或曰象形正例与象形变例。  相似文献   

5.
鉴于对环境公共物品进行科学分类的重要性,基于公共物品的特征和环境的属性分类,论述了环境公共物品分类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基于属性的环境公共物品分类方法,把环境公共物品分为自然属性的环境公共物品和社会属性的环境公共物品,并对这两类环境公共物品的组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真值语义学在众多语义学理论中长期处于权威地位,但也存在着某些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Austin言语行为理论和Leech的意义七分法对传统真值语义学的发展,进而与Martin的评价系统进行对比,指出评价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完善了Leech的理论,是对传统形式语义学的又一有力发展.  相似文献   

7.
真值语义学在众多语义学理论中长期处于权威地位,但也存在着某些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Austin言语行为理论和Leech的意义七分法对传统真值语义学的发展,进而与Martin的评价系统进行对比,指出评价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完善了Leech的理论,是对传统形式语义学的又一有力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 Leech对言语行为的分类模式为基础 ,对英文商务信函重新分为合作类信函、和谐类信函、竞争类信函和冲突类信函等类。合作类信函突出简洁明了的语言特点 ,和谐类信函突出积极肯定的语言特点 ,竞争类信函突出亲切自然的语言特点 ,冲突类信函突出间接委婉的语言特点 ,这些语言特点的应用都是以突出交际双方的内在利益关系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9.
捷豹的S型自2004年8月在中国上市以来已成为捷豹最成功的车型。该品牌被人冠以迷人、优雅之称,其外观和性能充分展现了捷豹品牌所代表的涵义:充满激情的赛车血统,集卓越的运动特色和唯美的造型设计于一身,拥有独特的个性和优雅尊贵的风格,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捷豹赖以市场制胜的基础。“捷豹”的诞生1935年,“捷豹”的名字第一次随着Lyons设计的全新系列轿车和跑车出现了。这种新车型采用了前所未有的发动机,将输出功率从75马力提高到105马力以上。发动机配有由Lyons工程师团队研制的十字型拉牢的底盘。这两项革新成为被Lyons称为“捷豹”的一种全新设计的基础。“捷  相似文献   

10.
结合大量的实例,文中把蓄意歧义与Leech的礼貌原则、Brown & Levinson的面子策略以及Grice的合作原则相结合,从语用学的理论分析了蓄意歧义的内涵以及创造性地使用蓄意歧义所产生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从台湾当代小说看海峡两岸的同形异义词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意义差别的情况 ,对两岸的同形异义词语分别进行归类 ,并探讨了造成同形异义的原因 ,最后简要分析近年来大陆吸收台湾国语中同形异义词语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英汉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其意义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本文将词语的意义划分为指称意义与蕴涵意义 (即词语的文化内涵 ) ,并对英、汉语言中那些指称意义和文化内涵都相同、指称意义不同而文化内涵相同、指称意义相同但只在一种语言中具有文化内涵、指称意义相同而文化内涵不同的词语分别加以对比分析 ,以期帮助学习者了解英汉词语间的差异 ,以便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诗学关于言、意、象三者之论述中,意作为价值理性而成为根本,言、象则作为工具和诗的载体。在处理言、意、象关系中,将立意延伸为"兴趣"和"味",对后代的诗学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西方诗学理论中,借隐喻以达原初、借隐喻追求真理、借隐喻重构现实的主张,也是从具体到抽象到阐述真理和精神的过程,从这一层面看,中西方诗学主张既有相互契合的一面,又有其各自不同的文化追求。  相似文献   

14.
段玉裁就《说文》一部分形声字、会意字及会意兼形声字的归部问题进行了讨论。字义所重和字有统属是《说文》一部分字归部的主要依据。段玉裁把《说文》的归部之例与词义问题结合起来考察,有助于我们认识《说文》体例和词义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语意模糊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无处不在,可以存在于各语言层面,表现在语音、语义等方面。因为在不同语境下会有多种理解,语意模糊会造成语意表达的不确定。在对汉英双关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从语意模糊的角度将汉英双关的分类分别从语音、语义和语法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语义学的意义理论入手,分析舟山城市外宣片中"海天佛国"一词的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对现有的和可能的译法进行了辨析,探讨如何实现"海天佛国"一词意义在英语中的再现。本文认为在外宣翻译中译者应尽可能挖掘原文意义并在译入语中再现原文的意义,虽然这种意义的再现并不是一种完美的再现。  相似文献   

17.
语境与英汉翻译中词义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英汉翻译中 ,一个词应如何理解和翻译 ,取决于它特定的语境。语境包括微观语境和宏观语境。微观语境和宏观语境对英汉翻译中词义的确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胡塞尔在《逻辑研究》第一卷提出了构建纯粹逻辑学理想的三个层次:确定范畴、找出规律、建立理论,《逻辑研究》第二卷的“第一研究”就是对第一层次的解答.以是否具有含义,胡塞尔将符号区分为表述与指号,并指出指号的作用在于指示,而表述不仅能指示,还能意指,它们之间存在着交织.他对表述作了三重区分,并指出,无论是主观的表述还是客观的表述,对它们理解的偏差实际上不是含义的偏差而是意指的偏差.要构建纯粹逻辑学的理想,还是要回到含义统一的观念分析上来.  相似文献   

19.
礼貌是语言和文化的产物,社会文化的不同赋予它不同的方式。西方礼貌理论中较有影响理论框架当属利奇的礼貌原则(PP)和列文森的礼貌策略(PS)、两种理论对礼貌的内涵及外延做了较为系统深刻的研究,对不同文化领域的礼貌研究都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从文化角度对礼貌原则及策略作以阐述,并分析其认知模式的内涵,对于语用原则的话语意义作出理解。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应用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和隐喻理论中英语介词"in"的多义现象进行分析。根据"in"诸隐喻意义与其核心意义——空间意义的关系远近的不同,把这些隐喻意义分为三个层次。与空间意义最近的隐喻意义是第一层意义,最远的归入了第三层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