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民族平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各民族是否一律平等,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资产阶级民族观的一个分水岭。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实现民族平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民族平等的新时期,党和政府在实现民族权利平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重要措施,消除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民族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中弥足珍贵的内容。作为我国重要的宪法原则和民族政策,民族平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杰出贡献、展现出各民族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的全面平等。强化民族平等的政策法律保障、制度化推进民族区域自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均是民族平等法治文化的成功实践。坚持民族平等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的法治化水平,需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强化民族平等的法治保障;巩固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夯实民族平等的制度支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民族平等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60年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马列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新中国60年所实行的最根本的民族政策.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的贯彻实施,从根本上改善了我国各族人民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民族共同繁荣和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顾并总结新中国60年来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政策的内容,深入分析其实施成效与得失,有助于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4.
如何在我国各民族中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问题,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内容之一。要在我国各民族中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必须在充分认识中华民族整体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构建有关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观念体系,坚持民族平等原则,正确认识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正确处理国内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5.
党的民族政策 ,对增强民族团结、提高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发挥了巨大作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前提 ;民族区域自治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本形式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必要条件 ;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民族意识是一个民族维护其团结统一的精神支柱。邓小平赋予了民族意识新的内涵,他的坚持和维护民族平等,关注民族统一与复兴,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把中华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强调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及加强世界各民族之间交流等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加强文化交流实现更高层次的民族团结—从过去的背对背,到现在的面对面,再到不久将来的心连心。自鸦片战争以后,从八国联军到日寇的入侵,一百多年来使得各民族深刻认识到了我们是命运一体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团聚与统一需要我们各民族持续不断地努力。新中国60余年的事实证明,我们的民族理论不仅是正确的,也是进步的。其核心思想就是"民族平等",而且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全面达成民族平等。因此,所谓文化认同就是各民族都要反对本民族狭隘的民族中心主义,要以开放的态度在文化上互相尊重,互相交流与学习。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民族理论是振兴中华民族的理论指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理论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思想基础 ,是振兴中华民族的理论指南 ,他根据我国民族的具体情况分析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强调真正立足于民族平等 ,搞好民族团结 ,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决民族问题 ,推进民族发展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的起源是多元的,中国各民族的共同祖先根本不存在,将伏羲、少典氏、有娇氏、炎帝、黄帝、蚩尤单独或者共尊为中国各民族的始祖是不够确切的,这样做会伤害少数民族的感情,不利于祖国统一大业和国际友好交流,也不符合宪法关于民族平等的原则。当然,这一现象本身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但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关键在于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0.
民族平等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平等和一般平等一样实质上是权利的平等分配.权利可分为基本权利和非基本权利,其分配要依据贡献标准来进行.每个民族都应该完全平等地享有基本权利,而非基本权利则需要各个民族在机会平等的条件下,在竞争中获得.获利较多的要给予获利较少的相应补偿,以取得最终的结果平等.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通过缩小民族间发展差距进一步实现民族平等的问题.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确定的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集中体现了实现真正民族平等的宗旨.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整体性。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推进民族解放、民族平等与民族自治,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打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维护各民族安全和谐稳定,共建生态文明,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实践与伟大成就启示我们,要进一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推进政治平等、经济依存、文化互鉴融通、社会和谐、生态文明,全方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论民族历史文化教育的意义及其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民族历史文化教育,既是对现实当中各民族大学生民族文化知识欠缺的补充,又是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弘扬民族文化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真正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举措。本文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指出民族历史文化教育中存在的不足,论述了民族历史文化教育的意义及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涉及由多生一的形、气、神互联。形是物质现象,呈现丰富多彩的民生;气是活态的民族关系,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彼此依赖;神是精神升华,重在重叠凝聚,建构各民族向往的共有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推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神,首先是爱国主义,它凝聚在我国56个民族的共同体意识中,属于高层次的精神引领,为中华民族的凝聚提供了巨大的势能和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4.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我们一定要提高全党对民族问题的认识。”我们做民族工作要始终围绕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来进行,要从各方面加强工作,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那么,民族工作千头万绪,根本的一条是什么呢?我认为,发展民族经济应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5.
傅斯年具有强烈的民族情感和丰富的民族思想。民族思想是其学术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与他的史学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有紧密的联系。对他的民族思想进行研究,是深化傅斯年研究的需要,对全面认识傅斯年的学术思想特别是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在中华民族危难关头,他坚决反对外敌侵略,力主全民族团结抗战;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观点,强调中华民族内各民族平等,热切希望中华民族的复兴。傅氏的民族思想是一份宝贵的学术遗产,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和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论述,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民族关系发展的科学总结和高度凝练,是我们党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成就和历史经验。重新梳理和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西南局民族工作,不难发现,“中华民族大家庭”这一理念贯穿于西南局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体现于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话语体系以及实际行动。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局建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实践,开创了西南民族平等团结的新局面。挖掘关于中华民族大家庭建设的文献资料和历史事实,有利于深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这一理念的价值内涵,并且为该理念提供丰富的历史论据,从而推动形成完整的史料体系和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其中也指明了我国民族政策的制度优势。民族政策优势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在革命与建设的历史征程中,不断创新、发展与完善民族政策的结果。在我国的民族政策体系中,民族平等是民族政策的基石,是新中国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也是新中国区别于以往时代、西方国家的显著优势。为此,以民族平等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对新中国民族平等政策形成的传统资源优势、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观的根本理念优势,以及新中国民族平等成就的全面总结,能够从理论与实践层面,科学、客观地了解我国民族政策的优势所在,也是我们在民族事务治理中坚定制度自信的基本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逐步完善、改革开放时期的创新发展以及新时代的全面深化四个阶段。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奋斗历程,蕴含着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历史特点,形成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民族平等团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制度保障、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经济基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等五个方面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在新时代实现民族自强的精神产物,是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共识,是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防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强大的能动反作用,能增强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的情感认同,并使情感认同向维护民族团结以行为转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力地维护了一个中国原则,巩固了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安定团结的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凝心聚力。为此,应通过树立、培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建各民族平等的互动平台,夯实共同的思想基础,构建共同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20.
试析两种“民族平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阶级的“民族平等”口号,是欺骗劳动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工具,因此资产阶级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无产阶级所主张的民族平等是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各民族在一切权利方面的平等,是无产阶级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民族平等”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