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承包经营的利益分配是承包经营理论与实践中的冷门和热点问题。本文从法学角度对此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全文分五个部分:(一)明确各自权利义务点是利益分配法制化科学化的前提;(二)确定承包基数的法律依据;(三)企业承包经营承包基数确定的法律原则;(四)确定承包经营者个人收入的法律原则;(五)承包经营中“欠收自补”的法律含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界对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同的认识,而且有些研究还不够充分。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系统中国化的组成部分和逻辑必然。通过对现有一些概念分析比较可知,使用"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概念更为恰当。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路径有两个层面,即实践层面和文化层面。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法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两个部分,但主要是后者。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问题,我国法学界开展了热烈的辩论,形成两派截然对立的意见:一派认为必须在坚持法“是统治阶级意志”、“是阶级斗争或统治工具”等所谓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下发展,否则就是否定或反对马克思主义。这是主流派。另一派则认为这不是马克思主义法学,而是五十年代初期由苏联引进的“斯大林——维辛斯基”法学,我团法学的发展要突破这一传统法学的束缚,恢复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本来面目,结合我国实际,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这是非主流派。正当两派激战得难解难分之际,郁忠民同志提出“马克思主义法学并不客观存在,所以,它就不存在发展的问题。”(见郁  相似文献   

4.
李家祥 《社科纵横》2010,25(12):68-70
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应当关注中国法学的具体问题。梳理法社会学的研究范域有助于清晰化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社会分析模式。法社会学的研究范域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法社会学的研究范域可以是社会中的法,也可以是法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还可以是社会中的法同法律社会互动关系并重的存在状态。在当下中国语境意义中,审视以上三种对法社会学研究范域的模式化认识有助于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实践研究路径的清晰化。  相似文献   

5.
时下我国法学界几乎众口一词地认为,在法学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以前的各种法学流派都抹杀法的阶级性,只有马克思主义才第一次揭示了法的阶级性。这里仅举李光灿、吕世伦主编的《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一书为证,“在马克思主义法学诞生以前,无论中西方法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问题研究论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是人类法律思维的宝贵结晶.要增强中国法学的科学性和理论的彻底性,就须积极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中国化--使之与中国法制建设和法学发展有机结合,为构建和发展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的中国当代法哲学和法学理论提供理论支撑.因此,应该努力探寻马克思主叉法哲学中国化的前提、条件、环境、方式、途径、步骤等重要课题,即厘清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历史功绩和时代使命、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的理论维度和实践依据、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与当代中国法制建设及法学发展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玉苹 《唐都学刊》2011,27(6):50-54
伴随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在法与经济、法的阶级性及法与意识等方面有自己既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又不同于传统西方法理学的观点。在法理学历史和马克思主义法学发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论法的原则     
法的原则不仅是法学理论的重要问题,而且是法律实践中的重要问题。我国法学教科书常提到法的原则,而理论上却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联系我国实际,对此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全文分四个部分:(一)法的原则的概念和特点;(二)法的原则的作用;(三)法的原则的分类、层次;(四)法的制定原则和法的适用原则。  相似文献   

9.
魏鹏娟 《社科纵横》2004,19(5):82-83
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法的相对独立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重要内容 ,他们科学论证了根源于一定社会物质基础之上的法 ,不仅具有自身发展的相对独立性 ,而且对经济基础有着巨大的反作用 ,并极大地影响着上层建筑领域的其他内容。这一理论深刻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法学观 ,使马克思主义法学更加科学、完备 ,对我们在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也有着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影响中国行政法治建设的七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立法、执法实践及法学研究等视角考察,可以发现影响中国行政法治建设的主要因素集中在七个方面,即(1)对国家、国家机关性质、地位的认知程度;(2)经济政治体制改革;(3)宪政文化;(4)对行政权与司法权之分治界限的认知程度;(5)立法的价值取向;(6)执法质量;(7)法学研究。把握这七大因素是健全和完善中国行政法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市民社会理论:法学现代化的重要基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把市民社会理论作为法学现代化的重要基点,并非出于主观臆想,而是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建设法治国家的新形势下,用新视角来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进而服务于依法治国实践而应作出的客观选择。一、市民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得以确立的重要基...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对全民财产究竟享有什么性质的权利,不仅是关系到企业利益,而且是关系到国家和杜会利益的重要经济问题和法律问题。本文从法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财产权性质问题,并对法学界关于这一问题的几种流行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全文六个部分:(一)方法论问题;(二)国有企业财产权的基本特征;(三)国有企业“相对所有权论”置疑;(四)“企业所有权”观点的不可行性;(五)是经营权还是经营管理权?(六)国有企业财产权的部门法性质及其意义简述。  相似文献   

13.
一邓小平的法制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法学同我国现阶段改革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法学理论,而且对于完善和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发挥法律在改革和建设中的保证作用,实行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特别是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问世以后,受到全世界进步人士和学者的推崇,并以此为研究帝国主义问题的指导。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也十分重视,同时又多方面地提出了质疑和挑战,主要集中在:(1) 帝国主义的扩张动力问题;(2) 帝国主义殖民地与经济不发达的关系问题;(3) 帝国主义扩张机制问题;(4) 帝国主义的连续性问题等。本文作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论,批驳了他们的唯心主义的谬论,也肯定了其中的一些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一、社会保障法学的对象和特点我国的法律科学体系由理论法学、法律史学、部门法学(含实体法部门和程序法部门)、国际法学等部分构成。①社会保障法学是部门法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社会保障法律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所谓社会保障法律现象,是指社会保障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十项法律对策:(一)社会主义国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迎接新技术革命法律对策的经验的三结合;(二)以法律手段保证科技、经济、社会三者的同步发展;(三)以法律手段保证国家、科研和教学机构、企业三者在科技发展中紧密结合、协力攻关;(四)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三结合;(五)中央立法领导机构、受委托的部门立法起草机构和地方立法机构的三结合;(六)近期、中期、长期立法规划三结合;(七)科技进步的基础性立法、高技术立法和相关性立法三结合;(八)立法中的立、改、废三结合;(九)立法、司法、守法三结合;(十)法制实施、法制宣教、法学研究三结合。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李步云研究员和高全喜研究员承担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研究课题,继2007年4月在北京召开"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中国法治实践"学术讨论会(部分笔谈内容已经发表于《学海》杂志2007年第4期)之后,近期又召开了第二次学术座谈会,主题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会学者分别就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系、法治国家的标准、依法治国的理论依据、宪政与法治的关系、宪法解释与宪法司法化,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各自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课题组认为,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七大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了全面部署。如何在理论上把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践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新的课题,与会学者的观点和意见对于我们思考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化问题,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模式,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李步云研究员和高全喜研究员承担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研究课题,继2007年4月在北京召开"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中国法治实践"学术讨论会(部分笔谈内容已经发表于《学海》杂志2007年第4期)之后,近期又召开了第二次学术座谈会,主题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会学者分别就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系、法治国家的标准、依法治国的理论依据、宪政与法治的关系、宪法解释与宪法司法化,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各自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课题组认为,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七大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了全面部署。如何在理论上把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践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新的课题,与会学者的观点和意见对于我们思考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化问题,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模式,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唐纳德·布莱克不但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行为法学的内容,而且还发展了关于维持治安、犯罪和诉讼程序的各种理论,这些理论力图仿效马克思主义和批判法学的研究方法。布莱克的《法律行为》一书体现出现代法社会学的三个重要特征。首先,布莱克的著作代表了价值和效果倾向的法社会学研究的传统方式。这种研究方法是对传统法学和法律体系方法的法理学观点的研究。第二,布莱克在理论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李步云研究员和高全喜研究员承担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研究课题,继2007年4月在北京召开"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中国法治实践"学术讨论会(部分笔谈内容已经发表于《学海》杂志2007年第4期)之后,近期又召开了第二次学术座谈会,主题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会学者分别就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系、法治国家的标准、依法治国的理论依据、宪政与法治的关系、宪法解释与宪法司法化,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各自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课题组认为,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七大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了全面部署。如何在理论上把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践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新的课题,与会学者的观点和意见对于我们思考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化问题,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模式,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