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红楼梦》典型形象塑造二题马会超,吴云"艺术家的使命就是创造伟大的典型。"①曹雪芹的《红楼梦》之所以惹人喜爱,流传不朽,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崭新的典型形象;曹雪芹在典型形象塑造上有着划时代的新贡献.多角度地塑造复杂的人物性格从描写单...  相似文献   

2.
《文选》赋篇中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形象,在表达人类情感的类目赋作中所占比重较大,其所选中的这些女子形象呈现出外貌美、才情美、"礼"化之美与失恋悲、命运悲、仙凡永隔之悲相交织的情形。这些女性形象反映了萧统在择文入选时"以悲为美"的审美取向和"止乎礼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名利场》是著名的批判主义小说,通过塑造两个处于不同阶级、人生理想不同的女性形象,生动立体地描述了维多利亚时期资产阶级固化的丑恶现象。两个女性形象分别代表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两类不同的人,作者用她们的思想、选择和最终的命运,为读者清晰地呈现了人的不同选择所能够导致的后果,具有比较深刻的教育意义。并借由两位女性形象表达了对于拜金主义的批判:追名逐利终究只是虚幻,对不正确的社会现象愚忠顺从只会令自己成为牺牲品,以及只有正确科学的社会形态才能塑造出良好的民众。  相似文献   

4.
贾府就是一个小社会,其中不乏职场精英,她们言谈处事中表现出来的职场策略,常常让人有叹服之感。且不论正册中的十二钗,单是贾府的那些丫头们,正如宝钗所说:我们没事评论起人来,你们这几个都是百个里头挑不出一个来,妙在各人有各人的好处。  相似文献   

5.
薛宝钗在《红楼梦》中是作为与林黛玉对立的典型来刻画的,她安分随时,罕言寡语,才貌双全,冰雪聪明,是封建社会淑女的典范,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的喜爱.但几百年来学者对这个人物形象褒贬不一,很难达成一个大致趋同的意见.有人称她是典型的封建淑女,更多的人则说她是一个标准的封建女市侩①.文章在前人时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谈谈自己对这一人物形象的看法,与诸位同仁探讨,并期望得到方家的指正.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在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时 ,把一些一一形成对照的两个方面 ,如他们的悲与喜 ,他们对空间的敏感与对时间的烦感 ,对饮食的厌倦与对打扮的嗜好 ,他们的相互猜忌与信赖等 ,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塑造了男、女主人公的奇特的形象 ,形成全书独有的艺术性之一。  相似文献   

7.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一个封建淑女的典型,这个典型具有非常深刻的文化内涵.曹雪芹在塑造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时成功地运用了含蓄笔法,展示其隐微复杂的精神世界,深入挖掘出这个形象丰富的文化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含蓄笔法这种独特的笔法,从而揭示出薛宝钗隐藏在"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下真正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手铐上的蓝花花》通过追叙和顺叙两条线索交互迭进的艺术形式.描写了女主人公阎小样被判为死缓罪犯的缘由和被押往西安省城监狱途中展现出的人性之大德大愿、大善大美;通过多层铺垫手法扩殁了悲剧的题材范围和内含底蕴,凸现了人物性格的悲中之美和美中之悲,形成一种独特的悲柔之美的美学风格,丰富了悲剧关学的审美视域。使悲剧在人性美中得以深化与升华。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中林黛玉人生的悲剧性已为众所公认,在这一个悲剧人生的叙写中,作者充分运用了诗意化的写作手法,不仅在人物容貌、住所的描写中体现了其诗意化,而且生活事件的描写也诗意化了,黛玉自己所作的诗词又进一步诗意化了其形象,最终使其人生悲剧的审美空间向着纵深度拓展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0.
电视剧《水浒传》中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等女性形象的塑造应该忠于原著,以不损害原著对人物描述的基本性格和主要事件为原则,否则不但不利于人们正确了解古典名著,而且还容易造成审美误导。  相似文献   

11.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研究者对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个人物的争论不断,但多是着眼于她们的异质特征的对比,很少有人论覆其人物形象的共性。从这两个人物的前生、今生和来世等不同的经历寻求二者的相同处,进而阐释了她们作为一个艺术构思整体在小说文本中的意义,揭示了曹雪芹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真正意图。  相似文献   

12.
程若旦 《南都学坛》2004,24(5):40-45
红楼谶语的魅力来源于它与小说文本的严密契合 ,包括与结构、主题、意境的契合。在对红楼谶语重新定位的基础上 ,参照红学研究三种方法沉浮变化的大致趋势 ,我们可以对这些谶语有新的认识。一方面承认它们的隐寓作用和在探佚学方面的功能 ,另一方面更要关注它们在定稿文本中作为一种独辟蹊径的创作手段所显示出来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有些词语带有浓厚的方言色彩,较难索解,一些辞书也解释不确。运用现代汉语方言资料及其他典籍文献、参考有关辞书考察其中的9个词语,并探索词义的来源,可知:“抖露”有“揭示”义,“方便”有“设法”义,“拐”有“捎回来、带回来”义,“尽”是表极限的程度副词,有“最”义,“话”有“事”义,“口舌”有“发议论、说闲话”义,“能”有“将就”义,“清楚”有“完毕”义,“歪”有“躺”义。  相似文献   

14.
薛蟠是"红学"研究中为大家所忽略的一个角色,在他身上,承载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呈现出绚丽多姿的美学元素,具有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也正是以上因素建构了这一角色在《红楼梦》中的价值,让读者在接受文本时能感受到一个鲜活的、真实的、独特的薛蟠。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之"情"可谓意蕴深远。贾宝玉的情感以"情不情"为特征,是一个包含了"色欲"与"纯情"的情感世界,寄寓了作者"情"的理想。黛玉之"情情"与宝钗之"情时"分别代表了宝玉的两种情感诉求而不可兼得。"兼美"钗黛的秦可卿作为贾宝玉的知"情"之人,是作者将两种情感糅合在一起的一个尝试。饱含着作者审美理想的秦可卿早早地退出舞台,为小说的结局奠定了悲剧的基调。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的五个重要梦幻与“黄粱梦”有着深切的历史渊源。“黄梁梦”最早见于《列子》,经过唐传奇、元戏曲、明代拟话本小说和清代笔记小说的发展和演化,形成了独特的幻化时空和哲学内涵。曹雪芹将“黄粱梦”纳入到《红楼梦》的叙事中,在黄粱梦的基础上进行巨大转换,使《红楼梦》形成了独特的幻化时空和天人合一的宏伟结构,这种叙事结构体现着曹雪芹深刻的哲学观。  相似文献   

17.
高惠娟 《南都学坛》2006,26(6):49-51
文学中的疾病主题已超越了疾病的医学意义,具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美学意义,而且也被赋予了某种叙述功能。疾病主题在《红楼梦》中的地位和作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是《红楼梦》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在其叙述过程和结构中,病场景和病本身成为一个构成整体结构和突出表现作者意旨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生而衔来的一枚宝物,贯穿<红楼梦>的始终.它不只是一枚护身符,还是封建宗教、政治与道德的物化形态,也是贵族婚姻制度的代言,更是贵族自我危机中身份重建的寄托.看似没有生命的"通灵宝玉",却在贾宝玉的成长过程中,与其独特个性形成一种强烈的对立.表面体现的是以贾母、贾政为代表的封建家长与以贾宝玉为代表的贵放新青年之间的对立;实际体现的是没落封建贵族内部两种不同人生观价值观的对立;实质体现的则是没落封建礼教与新兴文化之间的对立.  相似文献   

19.
堪称巨著的《红楼梦》,一千个读者有一千种读法。文中所要解读的是《红楼梦》中的“中性”意义,无论作者在潜意识还是显意识里的“中性”意义编码,对于读者而言,都是探究《红楼梦》的一个新的视角,从而得到关于现代女性的发展、现代女性与社会的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和王熙凤是表姐妹,又都是小说中的重要人物,但是她们却从来没有对话和交谈,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导致她们不说话的原因主要有三大因素:首先是两人在贾宝玉婚姻对象人选上的立场不同;其次是两人在贾府中的地位之争一触即发;第三是两人未来势力的强弱此消彼长,这些原因最终导致了两人貌合神离、相对无言。分析出小说中这两个重要人物不说话的原因,有助于读者更好地领会《红楼梦》中微妙的人物关系以及人物的悲剧命运,更深入地认识《红楼梦》的伟大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