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规律,是事物发展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斗争规律则是斗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规律。“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作为当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斗争的重要表现形式,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与资本主义思想体系的围剿与反围剿、限制与反限制,两种社会制度的  相似文献   

2.
和平演变是西方敌对势力向社会主义国家进攻的两大基本战略之一,其目的是要推翻共产党领导,颠覆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从1989年我国北京发生的动乱、暴乱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局剧变看,和平演变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现实的主要危险,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已经成为当前国际上  相似文献   

3.
“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是当今世界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斗争的重要形式,是国际范围内阶级斗争的主要表现,我们必须从国际范围内阶级斗争和两种制度斗争的高度来认识这一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国际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的战略,只是一种外  相似文献   

4.
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是当今两种社会制度斗争的重要形式或主要形式。这种斗争是长期的、曲折的、复杂的、艰巨的,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彻底粉碎各种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图谋。从历史上看,我党对反和平演变的认识是不断发展、深化的。这里既有战略高度、富有预见性的光辉思想,丰富了马列主义宝库;又  相似文献   

5.
史笛 《管理科学文摘》2011,(30):195-196
意识形态和科学的关系问题是理论界长期争论未决而又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间题。有一种广为流传的传统观点,认为科学和意识形态这两者是对立的,其主要理由是,意识形态是反映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上层建筑,是为特定的阶级利益服务的,而科学则是如实反映事物及其规律的客观知识体系,不具有阶级性,因而两者是绝然不同、根本对立的。本文通过对阿尔都赛与哈贝马斯关于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分歧,在相互比较中阐述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周琪 《领导文萃》2005,(12):37-39
国际上对冷战有一个共识:冷战的中心是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从这一观点出发,人们可能会期待,随着苏联的解体、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的消失和冷战的结束,国际关系领域里的意识形态的斗争将会减弱,甚至消失。然而,人们的期待似乎并没有实现。冷战的结束只结束了以冷战为形式的意识形态的斗争,实际上,自认为已经取得冷战胜利的美国,其外交政策在后冷战时期并没有显示出正在淡化其意识形态色彩的倾向。相反,在后冷战时期当政的克林顿和小布什总统,比他们的前任更加努力地在世界各地追求民主和人权。于是人们不禁要问,意识形态对美国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7.
(一)开展党内积极的思想斗争,对当前我们的党经受三个考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国际上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更加激烈,意识形态领域两种思想体系和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依然存在,我们党要在这场斗争中取得主动,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拿起积极的思想斗争的武器,抵  相似文献   

8.
五、六十年代是国际上两种社会制度对立和斗争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西方帝国主义为颠覆社会主义制度采取了“遏制”与“和平演变”的两手政策,而以“遏制”为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勇敢地迎接了帝国主义的挑战,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斗争的重点放在了抵制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政治孤立、经济封锁的遏制政策方面,在反对西方“和平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的继续:冷战后的主要国际政治矛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刚刚两年,凯南就指出了二战后的主要国际政治矛盾是意识形态对立,而且这种认识很快就被东西方两大阵营的领导人所接受。而如今,冷战已结束10年了,人们虽然普遍认为冷战后主要国际政治矛盾与冷战时期不同,但国际社会却仍对什么是冷战后主要国际政治矛盾莫衷一是。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从讨论主要国际政治矛盾的判断标准入手,论证三个观点作为答案:1、主要国际政治矛盾在冷战期间曾发生过重大变化,由意识形态对抗转向美苏争霸;2、冷战后主要国际政治矛盾转变为美国称霸与部分国家反霸;3、中国作为反霸力量之一,在主要国…  相似文献   

10.
赫鲁晓夫的外交路线与毛泽东的外交路线有两个明显的区别。首先,赫鲁晓夫排除了在热核时代以世界大战的方式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赫鲁晓夫说:"必须努力使两种制度之间不可避免的斗争变成只是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和平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色彩浓郁的道德模范们,大部分都退场了,只有雷锋是个例外。中国近30年的现实告诉我们,道德与制度并非二元对立,相反,没有理想的社会道德,多好的制度都很难避免被扭曲的命运。不应否认中国需要道德的力量,问题只是在于,在文化传播形态和人民心理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应该如何确立和建设这个时代的道德理想?现有的宣扬和动员体系,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12.
行政文化是在行政实践活动基础上所形成的行政意识形态,它对行政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决策程序以及公务员的价值观、态度、行为和作风等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后工业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全球化的推动、社会组织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驱动着行政文化的重构。后工业社会行政文化的重构与发展方向是从全能政府走向有限政府、从人治行政走向法治行政、从管制行政走向服务行政、从保守行政走向积极进取行政、从经验决策走向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当前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还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非常尖锐的。这种思想意识形态的斗争对当代国防生的价值观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前国防生的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符合时代和社会要求的,但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国防生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历史和实践一再告诉我们,思想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国家生存发展大计,我党是非常重视并且善于做宣传思想工作的。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同时也不断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是所有工作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在意识形态斗争日趋激烈的当下,任何思想上的麻痹放松都有可能铸成大错。  相似文献   

15.
郑得 《领导文萃》2009,(5):30-32
正走向多元化的中国,大约在近10年间又出现了一种深刻分化,那就是不再存在一种可以笼罩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意识形态。今天谈意识形态,只能分而论之,这就是一些人所说的“改革共识破裂”。宏观上,可以将当下中国的意识形态按社会群体分为三个层面:民众、知识分子和政府。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网络时代特别是移动网络的极速发展,海量信息冲进人们的视野,使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激烈。意识形态领域是我们党的"政治领地",加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动员广  相似文献   

17.
杨俊 《领导文萃》2012,(10):60-64
斯大林时代的谢皮洛夫德米特里·特罗菲莫维奇·谢皮洛夫是一位只当了八个半月(1956年6月1日-1957年2月14日)外交部长的苏联政治家。他是50年代最耀眼的政治明星之一,有过短暂的飞黄腾达,曾是苏共中央主席团(相当于后来的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负责意识形态工作。1957年苏共中央领导层发生了激烈的政治斗争,谢皮洛夫曾被开除党籍,发配外地,没收住房。谢皮洛夫1905年出生于阿什哈巴德,后来全家迁到了塔什  相似文献   

18.
历史和实践一再告诉我们,思想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国家生存发展大计,我党是非常重视并且善于做宣传思想工作的。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同时也不断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是所有工作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在意识形态斗争日趋激烈的当下,任何思想上的麻痹放松都有可能铸成大错。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要经过意识形态的培育、认同、强化和践行四个阶段。在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面临着重大挑战:新兴媒体促使社会要素发生质的变革,网络信息全球化解构了现有意识形态传播模式。面对这些挑战,需要在尊重意识形态领导权形成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强大的经济支撑,增强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敢于发声、"亮剑",丰富意识形态传播载体,培育高端人才,强化意识形态领导权。  相似文献   

20.
王林 《经营管理者》2009,(23):96-96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加强区域间合作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一致共识,地方政府间由对立走向合作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