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姜婷 《社会科学》2023,(4):43-51
马克思曾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详尽阐明了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趋势,以此廓清资本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产生的自身界限,就此而言,资本主义生产利润率不断趋向下降的规律正是资本自我扬弃的关键。数字资本主义时代对消费者而言,意味着能以更优惠的价格购得生活资料;对商业资本而言,预示着资本将陷入以平台垄断、流量获取和股价运作等为标志性特点的新型竞争。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尽管资本之间的竞争采取了新形式,表现出在马克思的时代仍处萌芽状态的新特征,但马克思关于利润率、利润率与竞争的关系、资本辩证运动的论断仍然成立:资本竞争不可避免,竞争必然导致数字资本领域的利润率在新的规模上、以新的方式趋向下降。赢者通吃的竞争逻辑不仅宰制着资本的发展模式与内在界限,而且深入生产之外的流通和消费领域,在将消费者卷入资本增殖循环的同时,也开启了消费者参与反抗资本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7,(7):42-50
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与资本逻辑瓦解之间的内在关系,被诸多研究者错误地否定。这种否定肇因于他们未能从总体性方法论来理解马克思的有关论述。将总体性方法论贯彻到底则可以发现,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应当是"规律本身"和反作用因素的辩证作用。考察这种作用不难发现,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存在着被隐蔽的一面,即工人的自我发展需要以及工人为满足这种需要而进行的分配斗争。一旦揭明了被隐蔽的一面,就可以进而揭示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本质含意:资本越来越依赖工人自身的发展,劳动主体性则日益增强。由此,"资本—劳动—资本"开始向"劳动—资本—劳动"转化。这一变化使得由资本、劳动和二者相互作用辩证构成的资本主义生产整体逐渐发生性质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资本论》自用本中所作的边注"提高"以及研究者对利润率下降规律各种互相矛盾的认识构成了"利润率下降规律之谜"。事实上,研究者对利润率上升或下降的各种证明都犯了原因与结果倒置的错误,因为利润率下降规律的重点不在于利润率有没有下降,而在于生产率有没有提高,在于利润如何对象化为新的资本价值。这一规律的秘密在于,它是价值增殖出发点上的一种动力机制,它驱动单个资本不断对象化,从而推动资本积累和社会生产力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以劳动价值论基本原理去解释现实问题时,要注重运用中介环节.在弄清与劳动价值论相吻合的知识价值含义的基础上,笔者把知识价值与"少量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简单劳动"的命题,连结成一套新的中介环节,并举例说明它的"桥梁"作用.文章后半部分运用上述中介环节,探讨了资本构成高低对各部门实际生产的剩余价值(利润)、剩余价值串及利润率的影响,提出了矫正相关传统观点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我国现在和未来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种压力有可能越来越大。这样大的就业压力对我国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有必要探讨这个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即尝试应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就业量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是就业量变动对工资水平、利润率和技术进步的影响。 二、概念和函数 在分析就业量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亦即对工资水平、利润率和技术进步的影响之前,我们首先来阐明几个概念,并建立关于就业量、工资水平,利润率和技术进步之间的一般数量关系的函数。 1.概念及其定义。 1)就业量。就业量是指社会中的一切有职业人员数,也就是社会劳动者人数。用L表示。 2)资本量。资本量是指社会所拥有的物质生产资料的货币计量额与流动资金之和。用T表示。 3)资本生产率。即一定时间内单位资本创造国民收入的能力。资本生产率等于国民收入总额与资本总额之比。用t表示。设国民收入额为y、资本额为T,则资本生产率概念的数学表达式为 t=y/T (1)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两部类划分法说明,必要的消费才能保证适度的生产,有生产才能有劳动的存在。这是对投入产出平衡关系的思考。马克思以部门间形成平均利润率来讨论转形问题,他列举的五个部门,没有涉及部类分类问题。我们需要讨论的是,部门综合平衡是否必然伴有利润平均化;部门综合平衡引起的资本流动,不符合马克思说的资本流动规律;部门综合平衡状态下发生的资本流动,不能带来平均利润率,不会出现价值转形;斯蒂德曼解法是利用投入产出法论证转形问题的典型事例。  相似文献   

7.
"社会资本":理论史与主要论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志岿 《学术探索》2007,94(3):49-57
社会资本理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科学解释框架,可以分为社会学、经济学社会资本理论和政治学社会资本理论两大派别,这两大派别在社会资本的概念及研究的主要问题上存在较大区别。社会资本理论可以追溯到早期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关于规范、道德和团体对于个人行为影响的经典论述。目前,社会资本理论的核心问题涉及社会资本概念、属性、作用、测量及创造等。对社会资本理论的梳理,对于推进社会资本理论与中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剩余索取权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作者论证了人力资本是有别于生产资料形态的资本即狭义资本的一种特殊资本形态,这种内生性的资本形态属于广义资本的范畴,认为既然人力资本与其它的物质性资本都是广义的资本形态,都属于生产要素,根据平均利润率规律的要求,等量价值的资本或等量价值的要素产权,就应该分享同样份额的企业剩余。在知识经济初显端倪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劳动力的所有者特别是管理型、技能型劳动力的所有者,在收入分配中不仅应得到相当于自身价值的工资,而且还可以得到或多或少的企业剩余。  相似文献   

9.
利润率是衡量上市公司价值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着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价值判断。文章基于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利用HLM方法建立企业利润率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企业利润率的个体层和背景层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模型具有非常好的解释效果;利润率主要受个体层因素影响;利润率在地区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本研究为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和投资者把握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的利润率的地区因素、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国际资本流动与"卢卡斯悖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不从富国流向穷国是一个背离资本收益递减规律的现象。在简述罗伯特·卢卡斯人力资本解释的基础上,概括了国外学者从制度、资本市场、自然资源、教育和人口构成等方面对“卢卡斯悖论”的研究,阐述了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经济伦理学与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也就是"经济伦理学与<资本论>",这个议题以往很少有人涉及.我国学术界的经济伦理学研究起自上世纪80年代末,其基本的理论框架、概念术语大都来源于西方经济伦理学,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似乎在经济伦理学研究的视阈之外.  相似文献   

12.
李利英 《中州学刊》2007,4(2):54-57
改革以来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国有企业中出现了生产率上升的同时利润率却呈下降趋势的“效率悖论”现象。把市场竞争和国有企业的利益分配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中分析,可以看出其中的深层原因是,一方面市场竞争的加剧在促进国有企业效率提高的同时降低了利润率,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改革改变了企业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格局,所有者相对地位的弱化也是引起“效率悖论”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詹勇 《学术月刊》2013,(6):101-109
靠长期刺激投资高增长来维持经济增速是不可行的。不断下降的资本利润率最终导致私人部门投资意愿缺乏。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资本将大量外流寻找利润更高的栖息之地。索洛模型未考虑资本跨国境流动对分析对象的影响。在拓展模型中,经济体系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为发达国家,已实现平衡增长,低储蓄率;另一个为后发型国家,处于追赶阶段,高储蓄率。随着"产出—资本比"变化,后发型国家的资本利润率优势将逐渐消失,其追赶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Ⅰ阶段——外资流入;第Ⅱ阶段——资本流出;第Ⅲ阶段——平衡增长。第二阶段起点是人均资本增长路径的转折点,人均资本增速将在该点陡然下降。这势必导致人均产量增速在转折点跌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经济的增长路径为验证理论提供了很好的案例。基于拓展模型的预测是,中国经济的转折点将在2-3年之内到来,之后经济增速将大幅度下降,进入略高于6%的中速增长阶段。未来中国的增长动力就是在全要素生产率上与发达国家的巨大落差。要将这种动力释放出来,就必须清除制约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因素,推动市场化方向的改革"再出发"。  相似文献   

14.
资本逻辑问题是当前理论关注的焦点。在深入研究资本逻辑的一般本质、当代形式、辩证效应等内容的同时,不应忽视对资本逻辑自我扬弃问题的探讨,否则,不仅会造成理论完整度的缺失,还会导致关于驾驭和利用资本逻辑的诸多论述因缺乏深度逻辑支撑而停留在主观性层面。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回到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语境,深度把握资本逻辑自我扬弃的根本原因与内在机理。在马克思看来,资本逻辑的基本矛盾是其自我扬弃的根本原因,资本逻辑的内在限度决定其不可能持续在场,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是资本逻辑自我扬弃的现实证明。马克思关于资本逻辑自我扬弃的思想,对于现时代的理论和实践来说依然具有基础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第六,关于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的新鲜事物。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并不存在着按劳分配。工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和银行家是在平均利润率的条件下,按资本量获得收入的,这就是“按资分配”。劳动群  相似文献   

16.
资本经营问题是当前经济界的热门话题。长期以来,我国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缺乏资本经营观念,致使大量国有资产在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情况下运营。因此,鼓励企业开展资本经营,提高对资本运营的认识,怎么强调也不过分。但是,有人认为企业经营就是对资本进行重组、优化,求得资本的保值和增值,不必考虑企业的生产经营什么,利润如何等问题。笔者最近在一次理论研讨会上问及一位私人投资者,其购买国有企业是否考虑经营利润率,被笑为是过时的观点,这位企业家很惊奇怎么现在还有人提这样的问题。企业经营的本质是什么?资本经营与生产经营是什么关系?什么是资本增值?衡量资本经营效率的标准是什么?本人带着这些问题作了一番探讨,以便能进一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生活中的资本与西方经济生活中的资本,都具有追求自身增值或利润最大化的特征.中国已经形成了私有资本、民营资本、公有资本、公私混合资本等资本形态,它们的一体运转,构成了一种普遍社会化的经济形式或经济关系.对于这一经济形式,以"资本经济"概念进行命名是必要和可行的.这一概念对于分析当前中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框架价值.中国的资本经济和西方社会的资本经济,存在着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本质不同.资本经济形式既具有空前巨大的内驱活力,也具有空前可能的破坏力量.  相似文献   

18.
社会资本范畴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社会和谐之间的密切联系.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社会资本与社区密切相联,社会资本的缺失直接影响和谐社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再造治理结构提高国有商业银行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治理结构是最有效率的商业银行组织形式.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在许多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由此导致了以资本利润率、资产收益率和人均利润水平等指标反映的经营效率的低下.再造公司治理结构是提高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与其资本分类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密切相关。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越低"的著名论断,由于把"机器"与"劳动"这两大要素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同样不能成立。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实例推导对此进行解构,得出的结论是:资本有机构成变化与资本盈利变化无关;资本有机构成变化与剥削强度变化无关;资本有机构成变化与"一般利润率"升降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