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玩味·学艺·活泛——对沙市社区性格的多视角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认为对中国人民族性格即国民性格的研究,似可从具体社区的社区性格研究做起。因为中国幅员十分广大,人口和民族众多,各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带来各地社区性格上的差异,而国民性格是各种社区性格错综复合的产物,它只有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社区性格才能显现和存在。如果我们撇开社区性格,忽视从一个个具体的社区性格中去抽象和概括国民性格,那么我们的研究可能就会流于笼统和空泛。鉴于此,本文试对湖北省沙市市的社区性格特征进行探讨,其方法是从社会语言、经济行为和文化传统三个角度分别切入剖析。  相似文献   

2.
近代来华西方人对中国国民性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祖华  赵慧峰 《东岳论丛》2002,23(1):111-114
近代来华西方人对中国民族性格发表了各种各样的看法 ,既赞扬和肯定了中国人的一些优秀品德、特性 ,又剖析了中国国民劣根性 ,指出了中国民族性格的多面性、矛盾性 ,并对中西国民性进行了比较。“西方视野里的中国人形象”总体基调是不高的 ,但它是我们必须照察的历史镜子 ,可“借别人的眼光加深自知之明”。  相似文献   

3.
一个民族特性所形成的文化模式有着巨大的历史制约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公民文化,必须深刻认识中国国民品性和民族文化性格.着眼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所必须依循的"文化底蕴",着重归纳、分析近现代有代表性、有巨大影响的国民品性和民族文化性格方面的梁启超分析模式、辜鸿铭分析模式、孙本文分析模式、林语堂分析模式、梁漱溟分析模式和史密斯分析模式,系统剖析由生物的、地理的、文化的和心理的等要素所构成的"民族特性"的结构体.这些分析模式为今天把握国民文化特质、建设公民文化,提供一种文化参照.  相似文献   

4.
萧红的小说创作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她不仅师承了鲁迅等前辈作家自五四以来改造国民灵魂、重铸国民性格的探索,在她后期的创作中又把这种自觉的批判和深沉的民族忧痛寓于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抒情之中。  相似文献   

5.
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敬文在《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 0 0 0年第 1期撰文指出 ,中国的民俗学学派 ,指的是中国的民俗学研究 ,从本民族文化的具体情况出发 ,进行符合民族民俗文化特点的学科理论和方法论的建设。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是学科发展的自然要求 ,也有利于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还可避免学术进程中的某些偏离正轨的倾向。从其可能性看 ,民俗学在中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再加上许多学者的努力 ,目前已形成了中国民俗学的独特性格———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建立民俗学的中国学派 ,其功用和目标在于清理中国各民族的民俗文化财富 ,增强国民的文化史知识和…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的国民性格缺陷及心理辅导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托中国传统文化背景,论述了中国文化对国民性格的影响以及由此形成的国民性格缺陷──封闭性、顺从性、趋避式冲突以及社会取向自我等,并提出了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心理辅导对策:消除咨询中的抗拒心理,挑战不合理信念,促进来访者成长,提高自信心,认同接纳自己,培养来访者学会自我表达,依据不同性格采取不同策略等。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军事心理学会、中国军事科学院和海军政治学院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国防心理教育研讨会前不久在大连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长期从事国防心理教育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有关单位的实际工作者二百余人。会议着重探讨了国民的国防心理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民族国防性格的产生、发展与变化对国防建设的影响,国防发展的心理动力,国防心理对国防建设、国防斗争的影响、作用等新时期全民国防教育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斌 《齐鲁学刊》2007,(4):89-91
老舍以市民世界畸型的心灵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国民性格的积习和痼疾,开掘其历史文化渊源,并以理性之光寻找中西文化的"熔点"以重铸国民的理想人格,显示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思和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时期的国民幸福感——基于CGSS数据的追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强  熊谋林  苏阳 《中国社会科学》2012,(12):82-102,207,208
为回应有关中国国民幸福感的争论,评估过去10年宏观经济和政策变化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分析近10年国民幸福感变化趋势。研究基于5个时点、44166个样本,发现中国国民幸福感在过去10年内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不同政治身份、户口类型、年龄、收入、婚姻状况、民族等群体的幸福感在过去10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经济增长可能是幸福感提升的动力;如果经济收缩,那么幸福感也可能随之下降。要确保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尚需对幸福感进行更多、更细致的追踪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已在1958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史料以丰富、可贵的史实揭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性,对我们掌握民族资产阶级性格、了解它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以及官僚资本掠夺中国人民的手法有很大的帮助,值得我们加以研究。这本书近60万字,所辑资料大  相似文献   

11.
论严复中西道德比较与结合李承贵,赖虹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的启蒙内容涉及诸多领域,其中“新民德”、改铸国民性格是他启蒙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严复认为,西方“贵信果、重少轻老、喜壮健而无所屈”①的国民性格很值得中国人效仿,但这种国民性格是...  相似文献   

12.
个体的政治地位是决定国家性格的重要因素。近代日本的“国民”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它一方面因缺乏主体性而表现为“臣民”,另一方面又实现了与国家的紧密结合。因为没有本来意义上的国民,近代日本就不能称为“国民国家”,而只能是“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13.
一个民族早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常常以无比巨大的潜在力量影响着自身的发展,决定着民族今天的性格。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为我们保留了研究华夏先民文化心态的可靠材料。本文拟在文化视野内,透过《诗经》探寻民族性格的历史渊源。一、天地六合拥抱下的自得心理如果说温馨的海风、繁华的商业都市触发了希腊文艺的灵感;那么,黄河的摇篮、广袤的原野便是孕育华夏文明的母体。东西方文化心理的显著差异在发端之时是耐人寻味的:广泛的经济交流使西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消费意识形态的生成与建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文化现象,它对当代社会心理与国民性格及精神已产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以西方消费意识形态的理论及实践为参照,分析了当代中国消费意识形态产生的社会基础与条件,并通过对消费意识形态内涵的探讨,进一步论证了它对国民生存方式及日常生活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文章同时分析了消费意识形态作为隐蔽的霸权的内在秘密,提出了趋向生态文明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5.
人的个性是指人作为人所具有的主体性、独立性及其自主性.人的个性解放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关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核.中国在转型时期出现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不能只简单地归结为制度或体制原因,还与社会的国民性格特质有关.我们在以批判的精神改良社会体制的同时,更应该以哲学的反思精神去进行文化创新,重塑国民性格,解决中国问题.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民族的民族性格非常复杂,其中充满着"混乱"与"矛盾",除了心理-生理遗传基因、自然地理条件、宗教、思想根源等各种因素影响,俄罗斯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急剧扩张等其他众多原因导致俄罗斯民族文化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和结构,这对俄罗斯民族性格具有很大的影响,而其民族哲学和精神基础的缺乏使俄罗斯民族性格出现了"二律背反"现象.  相似文献   

17.
基于日本民族性格的杂种性以及日本文化深受中西方影响的双重性格而在日本教育中产生划一化与个性化、等级性和平等性以及功利主义与永恒主义的教育观,以及教育荒废现象。本文从文化学和系统论的角度来阐述分析,指明矛盾的本质是以对教育价值观的影响为媒介和渠道,以教育与文化之间互相影响、制约作为交叉点,并最终以对日本国民性格的塑造为落脚点,来进行看似断裂,但实际上逻辑性很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就国力要素的主要构件──人的因素进行深层次透析。作者通过对一国的国民教育人口、经济人口、民族同质性、国民士气、文化信仰等基本要素,以及一国人力与国力的互动关系的深入阐释和辩识,指出在世纪转换之际,实施适合本国发展实际的人口生产发展战略,增加国民的文化教育含量,增加国家的经济人口含量,提高国民的国家主义意识,应当成为国家政府的主要操作行为。  相似文献   

19.
宗教对一个民族精神性格的形成有着深厚而持久的影响。基督教和中国宗教在近世出现的性格转型,对中西社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基督教将“天职观”与“禁欲主义”相结合,产生出一种蕴含着“资本主义精神”的新教观念;而中国近世以来,儒、佛、道三教互动发展,也产生出了有入世性格的宗教精神。然而这两种具有入世性格的宗教观念又因其宗教理念上的差异性,影响东西方分别发展出了两种不同的社会性格和社会模式。  相似文献   

20.
"穷家难舍,熟地难离"的文化诠释谭学纯由国民心态和民族性格所决定,炎黄子孙的家园意识相当浓烈、执著,俗语"穷家难舍,熟地难离"便朴素地反映了这种家园意识。分析这句俗语的话语构成,解剖它所折射的主体生存状态、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可以窥见中国文化、尤其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