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而不是为了生产而生产,更不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这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把在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工作的根本问题,以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越性的不断充分发挥。为了正确地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有关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理论问题需要探讨。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囿于某些经典著作的个别定义的约束,我国固定地认为: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对这个概念,经济学界曾有过不同的看法。有完全赞同的,有补充的,认为“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应区分为直接满足人民需要的部分和间接满足人民需要的部分”;有的认为,应明确区分“最终目的”和“中间目的”,云云。我们的观点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一个多层次的网络  相似文献   

3.
论消费需要     
(一)消费需要的内容 马克思说:“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消费需要是社会需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要根据社会需要按比例地分配社会劳动,首先须弄清什么是消费需要?社会需要与消费需要的内容是什么? 消费需要,可以从不同角度把它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从消费需要满足的途径来说,可以分为个人消费需要和社会公共消费需要。个人消费需要,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是通过按劳分配所得到的收入而实现的需  相似文献   

4.
当前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讨论基本上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另一种意见是满足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两种提法又各有若干不同的解释)。为了叙述方便可把前者概括为满足生活需要,后者为满足社会需要。我认为前一种意见是对的,但持这一观点的同志大都没有把满足生活需要同满足社会需要的关系讲清楚,而只是简单地把除了生活需要之外的其他社会需要的各项排除于生产目的之外;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如何体现在各个企业的生产任务之中也缺少分析,以至把社会生产目的同企业生产目的割裂开来。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人口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到本世纪末,必须力争把我国人口控制在十二亿内”。 斯大林同志曾指出:“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第31页)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从内容来看,它包括社会主义生产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个人消费信用制度构建的法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消费信用制度作为社会经济的一项重要制度,已超出在传统上只把它作为道德问题看待的范围,它往往牵涉到复杂的经济、法律问题。文章从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信贷消费条件太苛刻,信贷消费机会不均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个人消费信用制度的现状;介绍了以美国为代表的个人信用法律制度;并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完善国家在消费信贷方面的立法,从个人信用征集法律制度,个人信用评估法律制度,个人信用信息管理和使用的法律制度,信用风险救济法律制度,建立完善的个人消费信用制度方面,对构建我国个人消费信用法律制度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这在我国理论界已基本取得一致的看法。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目的与企业生产目的是否一致,二者关系如何的问题上却有不少争论。这些争论概源于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企业生产目的与商品生产的关系的不同理解。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看法。一社会生产目的是社会生产的根本任务。它决定社会生产的本质;也是区别不同社会生产性质的根本标志。社会生产目的由社会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客观地决定的。据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推断整个共产主义生产方式,无论在社会主义低级阶段,还是在共  相似文献   

8.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后,社会生产的目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是为了利润,而是为了满足国家和全体劳动人民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始终存在,国内外阶级敌人时刻妄图破坏和颠覆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高速度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不断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彻底战胜资本主义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高速度的含义及速度间的对比问题生产高速度地发展这一问题,是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中直接产生出来的.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就必需以高速度来发展社会生产;否则,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这一要求,便无法实现.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进行的经济竞赛中,特别是我国正在进行工业化的过程中,速度问题更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在人民民主的国家里,其经济方面的任务必须是赶上和超过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列宁说:"或者是灭亡,或者是赶上并超过  相似文献   

10.
大家比较公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其目的是什么?我国经济学界多数同志同意斯大林同志的表述,即“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但是,这个表述是不是很完善,  相似文献   

11.
要从社会的使用价值方面去看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经济效益问题,事关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慢.但是如何观察、衡量和提高经济效益,无论是在理论或实践方面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说法和做法.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并采取商品生产形式.所谓商品,首先要具备使用价值(社会使用价值).观察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经济效益,首先就要看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马克思认为,不是满足自己,而是满足别人、即满足社会的某种需要的物就是社会的使用价值.所以,能否满足社会的需要,是其质的规定性.能否满足社会的需要量,是  相似文献   

12.
在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讨论中,有的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生产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而社会需要包含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除了劳动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外,还应包括生产的需要,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援外的需要等等。他们认为,社会需要是“整个”的,否则就意味着“我们的解放军不要了,国家不要保卫了,几个扣除不要了”,就是“分光吃光”。这种把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说得包罗万象的理解,我们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要求:“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并用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的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人民的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建筑业作为物质生产部门,首先就要满足人民住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提起剩余劳动力,人们就想到“我国有十亿多人口,每年城镇有几百万人需要就业。”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应当引起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人们往往忽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尤其是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严重存在,没有把它当成一个重要问题。实际上我国有十亿多人口,需要就业的不是几百万而是几千万。1985年农村实有劳动力三亿七千多万,其中从事种植业的(按现有生产力水平每个劳动力10亩耕地计算)只能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目的和社会主义的企业生产目的是否一致,经济理论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目的和企业生产目的是同一的,即都是为了满足劳动者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这种观点,存在着两个问题。第一,把满足全体劳动者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目的虽然是来自革命导师的论述,但是,应当看到,革命导师作出这个论断是以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或基本上不存在商品生产和  相似文献   

16.
“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本质的体现,同时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反映。然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对于社会需要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而且在实际经济工作中,生产与需要脱节的现象也极为普  相似文献   

17.
培育和发展中介组织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良好的法治环境、适度的宏观调控和健全的社会中介组织是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三个必要条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中介组织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起来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中介组织的建立、运行、管理和监督等方面 ,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社会中介组织沟通、协调、服务等功能的发挥。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的需要 ,必须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相似文献   

18.
对社会本质的认识将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社会的伦理道德以之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新认识,对于我国社会现实的道德重构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同时,社会主义道德也会随之不断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人民群众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一范畴的由来和不足做了较深入的讨论,并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出发,对社会主义社会满足“人民群众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问题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关于社会主义企业(本文分析的是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生产目的,这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在实践过程中所必然提出来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这个问题目前在理论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一种观点认为,企业的目的是为了利润;另一种观点认为,企业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我认为这两种看法都有片面性。我的观点是:企业的生产目的是二重的,既有追求利润的目的,又有满足社会需要的目的。社会主义企业的这种二重的生产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