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旅游业是文化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提高浙江旅游经济文化品位的基本思路是:具体设想是以西湖、江南古镇水乡文化为主体,以浙东唐诗文化和水乡佛国游为南翼,以浙北运河文化和古镇游为北翼,以浙西工艺文化为西翼,全面开拓利用浙江的历史文化遗产,大力发展人文旅游经济,逐步提高旅游经济文化品位,使浙江旅游经济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构建遗产旅游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实生活中,各种遗产旅游资源千差万别,所处的环境又各不相同。建立遗产旅游理论的基础理论就是要统一遗产旅游的研究视角和规范遗产旅游的研究模式,使遗产旅游研究归属于旅游理论的范畴。遗产旅游研究的综合性也只有在遗产旅游基础理论的框架下达到归一化,才能避免属性归属的争议。  相似文献   

3.
在农村社会转型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下,传统农村圩市难以与新的生产组合方式相适应,圩市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和文化交流的客观需求。因此,农村圩市现代发展具有必要性。现代圩市的发展不仅要从农村商品流通等硬件设施建设角度出发,还需要从发挥圩市的乡土文化传播和影响以及人们观念意识形态建设角度出发,立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高度,确立圩市现代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4.
旅游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已经为社会普遍接受,随之而来的各地纷纷开拓旅游资源,尤其是民俗旅游似乎更受国内外旅游者的欢迎.但是民俗旅游和旅游民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民俗旅游,是指旅游主体通过对异域民俗文化的游览和探秘,来满足自己旅游审美意愿的一种文化休闲行为.而旅游民俗则是某一区域的一种具有旅游影响力的民俗活动.民俗只有保持原生态,才对旅游主体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涴 《理论界》2005,(7):196-197
笔者认为东北地域文化符号以"辽海"为最当.地域文化符号的内涵,由三大要素构成,即地理、历史、文化,视此三端,"辽海"之为东北地域文化符号之义自明.  相似文献   

6.
7.
旅游商品市场发展的滞后成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其根本原因在于开发者没有认识到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的符号消费本质及其符号价值.文章基于符号学理论,从旅游者动机、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的符号系统、象征交换三个方面,以羌族文化旅游商品开发为例,对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的符号消费本质及其符号价值体现进行了探讨.只有以符号开发为工具,以民族文化为资源基础,才能使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真正发展.  相似文献   

8.
遗产的过程路径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成为遗产"的过程,二是"成为遗产之后"的过程,两者共同构成了循环而完整的遗产过程路径。"成为遗产"意味着遗产与当地社会的脱嵌与分离,多体现为可见的资源迁徙与入藏,有时候体现为不可见的资源解读与阐释。在成为遗产之后,原本拥有遗产的当地社会根据自身的诸多诉求将遗产重新整合到自己熟悉的文化体系中,完成文化的更新。为此,遗产研究不仅应关注遗产的生成过程,而且还应该关注"成为遗产之后"所发生的社会事实。在过程路径下,与遗产相关的动员与介入、调查与记录、研究与挑选、沟通与阐释等诸多要素,以及相关遗产议题也浮出水面,获得了被重新认识与思考的契机。  相似文献   

9.
把海峡西岸旅游区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必须做好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工作,从而必须明晰海峡西岸旅游区旅游文化的特证.海峡西岸旅游区旅游主体的文化特征表现为:入境旅游者构成是外国人、香港同胞、台胞同胞三分天下;港澳台同胞的人员需求袁现为宗教朝圣旅游、寻根问祖旅游、观光休闲旅游、商务旅游;外国游客旅游需求表现为观光休闲旅游与探秘游;国内游客主要以周边省份游客为主、层次较高、消费能力较强.海峡西岸旅游区旅游客体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自然资源以地文景观和水域风光为主:人文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海峡西岸旅游区旅游中介的文化特征表现为: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对台旅游,这一定位直接体现在对旅游业的管理和旅游线路的规划设计中,也体现在海西旅游业的文化素质和文化意识中,体现在两岸共同培养"海峡旅游品牌"上.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以建筑遗产为载体的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以特有的井盐文化为地域标志,彰显黑井古镇特色,塑造盐文化品牌,已成为促进黑井古镇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发展黑井旅游经济的同时,如何有利于保护黑井盐文化建筑遗产,需要结合黑井井盐文化独有的文化特点,对黑井盐文化建筑遗产保护现状进行梳理,多样化地理解盐文化建筑遗产的概念,评价盐文化建筑遗产价值的重要性和保护难度,将黑井盐文化建筑遗产视作古镇普通生活意义上的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既要看到保护黑井盐文化建筑遗产就是保持当地地域文化的传承,培植人类文化的根基,维护盐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又要对目前制约黑井盐文化建筑遗产保护的主要成因和存在的困难及对旅游文化活动与建筑遗产规划保护之间的矛盾要有明确的认识和解决的办法,这样才能坚定传承盐文化的立场。政府采取实施保护与利用双赢的策略,对维护黑井古镇的独有特色、提升古镇的价值品位、促进当地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向前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花山文化是壮族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的瑰宝,它应该成为世界著名的文化品牌.开发花山壮族民俗文化资源应该注意其民族文化的真正裁体,应该确保民族文化的正确展示及其真实性.花山文化品牌具有产业和事业的两重性,应该组建成花山文化产业集团,并以集团产业化方式运作文化艺术旅游,逐步提升节庆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发展花山文化旅游产业,应该着重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文本中存在着大量承栽文化信息的语言符号和副语言符号。翻译界的“归化”与“异化”、“忠实”与“叛逆”争论不休,使得这些符号的翻译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依据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性而拟定的翻译标准,对文化信息符号的翻译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与传统的"物质能量型"文化实践不同,人类文化创造方式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呈现出一种符号化存在,即"信息符号型"文化实践.全球信息技术的符号化、虚拟化发展,为人类文化创造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发展契机,同时,它使得人类相对独立、有效、全面地开展"信息符号型"文化实践成为可能."信息符号型"文化实践凸显了人类文化创造的符号特性,且越来越成为人类文化创造方式的必然选择,它代表着符号之于文化创造的普遍性和有效性的未来人类文化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4.
节日遗产在当代中国越来越被视为一种旅游资源,不仅其本身承载的传统文化元素多样,极具旅游价值,而且作为节庆或节事旅游形式,也是旅游开发最常用的框架和名头。本论文围绕作为旅游开发对象的节日遗产是否能得到合理的保护、"政府办节"语境下如何进行节日的旅游开发、展演作为文化旅游开发的主要方式在节日遗产旅游中的实际运用等问题,在参照国内外相关节日遗产的旅游利用案例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评析。  相似文献   

15.
副语言符号是指人们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对声音的使用,包括音高、语速、节奏、音量、音调及其他声音。副语言符号在交际中不仅具有表达感情色彩、反映社会地位、反映个性等功能,在不同的文化中还存在显著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6.
17.
关注旅游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资产开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而且对民族问  题有着重要影响。对它的研究一方面从学术领域拓展与深入 ,同时作为旅游资产开发与传统文化生态保护更是现实的举措。文章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指出 ,2 1世纪中国新兴的旅游产业应该开发少数民族的文化资产 ,利用现有自然资源 ,增加人文含量 ,提高文化品位充实民俗文化的内容。另一方面 ,建立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开展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调研与采风 ,在学术上以文化人类学、民族学、艺术学的思想为指导进行探讨与研究。只有对少数民族旅游资产的现实开发和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并重 ,才能达到关注民族旅游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蔡郎与 《社会科学家》2006,(Z1):213-214
本文通过运用语言学中有关符号学的原理解读民俗符号.从符号学观点看,民俗具有显明的符号功能,它以鲜活的形式承载着大量的人类文化信息.本文分成四大部分展开,首先谈语言学中符号学的相关理论然后再谈符号学观照下的民俗文化,接着细化到民俗符号的能指和所指.最后由于民俗符号十分丰富复杂,所以选择了一个婚俗中筷子的例子进行分析尝试.  相似文献   

19.
张吕 《船山学刊》2006,(2):44-47
民俗在文学写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作家首先是对民俗进行地域性的、个性化的书写,同时也看到民俗在时代历史中的变迁,民俗的变化可透视历史的风云变换。但更重要的是作家深刻意识到民俗自身独特的生长方式与顽强的生命力,因而,作家利用民俗事像的符号指称功能,赋予它丰富复杂的文化意味,以此实现自己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0.
遗产是人类发展史和自然演化史上创造的精神和物质瑰宝,对其进行保护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当前,工具理性主导下的遗产旅游开发将大量自然和文化遗产置于经济权益的控制之下.众多遗产正遭受破坏,甚至濒临消逝.文章从遗产的本质出发,在分析当前遗产旅游开发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均衡的遗产旅游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