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江泽民批判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气化日新”等思想精华,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批判和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知行合一”观和辩证法思想精华,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挖掘并弘扬了民族精神,使江泽民思想理论极具民族品格;他还批判地吸收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党建理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思想中的文化多样性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平 《学术研究》2005,47(5):86-94
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常把文化视为一个社会独特的生活方式的总和,认为其中所包含的信念、价值规范和知识体系构成该民族特有的传统。本文从另一角度,即一国文化的内部多样性和差异,以及外来文化因素在一国文化演化中的意义,对中国文化史进行了回顾。作者特别讨论了近年来海外社会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hybridity”(文化杂陈)和“hybridization”(文化交融)在中国历史思想中的体现,认为中国古典思想中的“和而不同”理念是对文明必然冲突论的反驳。  相似文献   

3.
鲁迅启蒙思想在其小说和杂文中都有出色的表现,而在更具文学经典性的启蒙主义小说中,指向民族集体无意识的国民性批判体现了独树一帜的文化反思.鲁迅小说在五四时期引起广泛关注的国民性批判,对中国新时期以来的“国民叙事”具有深刻影响.作为当代启蒙文学中反思国民精神的叙事,国民叙事的相关思考与鲁迅小说有颇多相通处.这种历史循环既说明民族精神改变是个漫长过程,也证明了鲁迅国民性批判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批判的视角决定批判的态度与批判的内容.从事国民劣根性批判的鲁迅与从事中国小说史研究的鲁迅,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揭示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是两样的,前者以否定性为主,后者则以肯定性为主.两个不同的鲁迅其实并不矛盾,原因就在于批判的视角不同于研究的视角.不顾批判的视角而只专注于批判的内容,则易犯"瞎子摸象"一类的低级错误.鲁迅对传统文化批判的基点是传统文化中的非文本性思想,这是理解鲁迅与传统文化复杂关系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5.
项贤明 《学术界》2002,(5):126-132
文化殖民现象在当今世界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学界已有众多研究。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已经证明了 ,文化殖民对本民族文化发展有着消极的影响。真正健康的开放心态应当能够在汲取外来文化营养的同时允许对外来文化进行反省和批判。在呼唤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 ,中国学者应当多一些反省和批判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6.
鲁迅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无人可以替代,其激烈的“反传统主义”思想对后世影响颇大。他希望建构新的文化传统,重塑中国人的思想,达到“立人——立国”之目的。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吸收精华,为我所用,从而使社会主义新文化走上一条健康和谐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鲁迅处于整个中国从古代趋向现代这种转型期的客观环境中 ,主观上极端敏锐深邃的思维能力使得他比常人更为敏感地体味到中国传统文化异常沉重压抑的负荷 ,更为深沉地理解全部中国文化史的过去和现状。鲁迅将自己的空间视野投向了整个世界文化的发展轨迹 ,从启蒙主义的起点出发 ,最后归结于思考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建构。他的“立人思想主张 ,他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入思考 ,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解剖和激烈批判以及对改革国民性的悲观却又决不妥协的实践” ,都显示出其异常独特的个性与魅力并使得他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最具代表意义的伟大思想家…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鲁迅文化革命思想和他实践所及的丰富内容:一、鲁迅把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做为我国文化革命的主要对象,并把它的严重性估计得很充分;他在这方面的认识和进行的犀利批判、持久斗争,是迄今没有一个人可以比拟的。二、鲁迅正确地解决了文化革命的主要服务对象问题——在他把农民问题做为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反映出来时,我们党还正在孕育和诞生。三、知识分子问题同农民问题一起是鲁迅作品中双峰耸立的主题。他尖锐地批判知识分子的弱点,但从不忽视他们的作用。他认为文化革命必须依靠知识分子。四、鲁迅非常重视学习外国的文明和挖掘民族文化遗产,主张“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拿来主义”,并做了大量工作。五、鲁迅一生中对以胡适为代表的右翼势力及革命队伍内部的“左”倾机会主义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从而形成了他正确的策略思想。他始终把握着以解决人的精神问题做为文化革命的出发点和中心任务的总方向。文章指出,自“五四”运动开始的文化革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经验教训充分证明鲁迅所开拓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今天,为着建设民族的高度精神文明,鲁迅的方向仍然是我们必须坚持的。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本世纪的最初三、四十年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伟大的革故鼎新的转折时代,那么,鲁迅便是这一转折时代造就的一个思想、文化的巨人和天才.再如果说发端于五四前后的中国新文化的建设是以“清理旧帐”,即批判和否定中国封建传统思想文化为其前导和基础,那么,鲁迅则是当时致力于此的众多先驱者、奠基者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象征.可以说,鲁迅毕其伟大思想家、文学家的一生,很大一部分精力和心血就花费在对“旧帐”的清理上,其为中国现代历史发展和民族新文化建设所作的杰出贡献及所立下的不朽功绩,同样也有很大一部分就表现于“扫荡废物”、廓清道路这一艰巨的劳作之中.而对于构成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家文明及其创始者孔子的批判,则不仅是鲁迅“清理旧帐”所最注重的工作和对象,而且是能够充分反映和体现鲁迅文化思想及特点的重要实践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10.
对于鲁迅一生思想发展的脉络,似乎可以作以下大致的勾勒:鲁迅早年思想具有启蒙主义和民粹主义的双重特征,其表现一是由亲身的经历和民族危机的刺激而初步形成的改造国民性的思想;二是因受太炎先生的思想和西方世纪末思潮影响而产生的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批判意识;三是“凡有所思常在乡村大野”的浪漫主义情怀。“五四”时期鲁迅思想的根本特点是启蒙主义,其表现一是斥封建传统文化的本质为“吃人”,斥中国国民性为人人被人吃、人人在吃人,斥中国历史的“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是崇仰西方文明,推崇“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