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吉宏 《山西统计》2003,(9):17-18
本文在对隐性失业定义及界定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隐性失业的特点及成因,探讨了城镇和农业隐性失业的测度方法,从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宏观调控、做好隐性失业显性化工作、开展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转变就业观念和建立健全失业保障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我国隐性失业问题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二元劳动市场中,农民工的失业包括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两种,其受教育年限超过工作学历要求的情况称为过度教育,属于隐性失业的一种。如果不考虑过度教育这种隐性失业,农民工的实际失业率将被低估。文章利用2009年武汉市农民工抽样调查数据,从农民工受教育年限和工作学历要求不匹配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农民工的隐性失业现状,并采用实证方法对其影响因素和收入效应进行了研究,提出不能忽视农民工隐性失业的结论与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吉宏  刘静 《江苏统计》2002,(7):15-16
政府有关部门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对失业做出科学的、可操作性的界定,对失业状况进行定期、准确的调查和测算,并及时向决策部门和社会提供失业的基本情况。本文探讨了我国现行失业统计方法,就失业统计中城镇隐性就业、城镇和农业隐性失业的测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调整改进失业统计口径、完善失业统计调查体系、界定合理失业率、建立失业监测与预警系统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失业统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就业、就业不足、“隐性失业”与失业——浅议四种提法的异同□宋长青劳动力就业问题是政府关心、社会议论的热门话题。由于人们对有关失业概念不太清楚,因而也常出现一些不尽科学的分析和判断。本文只对就业、就业不足、“隐性失业”与失业四种提法作一介绍,希望对规范...  相似文献   

5.
隐性失业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一种特有失业现象,如果隐性失业人员大量出现,必将给企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也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问题与愿因永嘉县二轻企业原有120家,职17175人。近几年来,处于停工停产或半停工停产的达67家,隐性失业人员急剧增加,1994年底停工待工人员达2950人,占职工总数的44.1%,比“七五”计划最后一年的1990年净增1861人,每年递增283%。随着劳动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人事调配权的下放,二轻企业在大王职工稳住失业的同时,大量招收农民工,1990年共招收1144名,占职…  相似文献   

6.
隗斌贤 《浙江统计》2000,(11):14-17
按国际惯例,官方公布的“失业率”即显性(或公开)失业率,是指没有职业尚在寻找工作的有劳动能力的人占劳动力总数的比率。但在我国不仅存在着显性失业,而且还存在着大量的隐性失业,包括城镇国有企事业单位2000多万冗员,1000多万下岗职工和农村15亿左右的剩余劳动力。如果这些隐性失业公开化,那么我国的失业率就不是官方公布的30%左右。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和中国劳动部1995年的联合调查,中国城镇隐性失业率为188%,农村则高达31%,综合水平约为27%。这个数字远远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各国3%~18%的失业水平,比失业率最高的西班牙的22…  相似文献   

7.
一、隐性失业的概念 农村是否存在失业在理论上存在争议,在统计测算的估算方法上各异。国家统计局目前所采用的失业统计范围限于城镇,并不包括农村劳动人口中的失业人员。从理论上说,中国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制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每一个农民都拥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只要劳动就  相似文献   

8.
目前,失业现象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为了较全面地了解、掌握市区城市劳动力的失业状况,最近,嘉兴市统计局在市级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在市区城市范围内抽选1000户居民家庭开展城市劳动力失业状况的调查,以期对失业情况作进一步了解,对失业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治理失业的有关对策建议。一、产生失业的原因影响失业的因素很多,既有经济发展模式、结构调整和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动等客观方面因素,也有劳动者自身条件方面的主观因素。从经济方面分析,引起失业的原因主要有四个:一是企业改制、转制使隐性失业显性化。根据劳动工资统…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的中国就业形势扫瞄湖南省社科院关键失业问题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感到十分棘手的问题。当我国正在加快步伐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时候,城乡大量剩余劳动力从隐性失业向显性失业迅速转变。因此,世纪之交的10年中,我国劳动就业...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就业弹性的重新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凯 《统计教育》2007,(4):16-17
通过对统计意义上的全国从业人员进行分析,分离出隐性失业量,得出一个比较真实的从业人员数,从而得出GDP就业弹性。发现真实就业弹性虽然低,但高于名义就业弹性。  相似文献   

11.
当前,再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它关系到国有企业政治的成败,关系到社会经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解决新形势下的再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发展中的当务之急。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一、目前我国职工下岗和失业的基本情况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每年的统计数字井不能够反映全国的失业情况,失业现象表现为隐性失业。1978年改年开放以后,有关部门开始调查研究我国的失业情况。据有关资料显示,从1979年至1982年,我国的失业率分别是5.3%、4.9%、3.8%、3.2%。1983年至1995年我国的年度失业率大…  相似文献   

12.
对失业统计的改革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失业统计起步较晚,在失业的含义、范围和失业统计的方法和指标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一、明确失业统计的对象失业是指在调查时间内,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没有工作或工作时间没有达到规定标准,正在寻找有报酬工作的人.构成失业的要素有三个:(1)社会、年龄和劳动能力条件.(2)工作时间标准.(3)对有报酬工作的需求.在设计失业统计对象时应紧扣这三要素,并对之加以量化.毫无疑问,公开失业是失业统计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失业统计方法是界定一国失业状况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中关两国失业统计方法进行异同分析,提出了我国失业统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失业统计调查体系和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去年的人口抽样调查和今年的劳动力抽样调查,发现我区的一部分青年人存在失业和隐性失业的情况。本文的青年是指1978年及1978以后出生的人口,这是借鉴了很多国有企业将年龄达到28岁的青年定为大龄青年或青年上限的年龄结构划分方法。实际上这个年龄即是黄金年龄也是一个危险年龄。如果追求上进,他们就会在今后的人生中成就一番事业;如果甘于沉沦,则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就会成为美国当年“跨掉的一代”,给社会带来危害。本文试图就如何解决这些失业青年所面对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失业统计实现国际接轨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婧 《统计与决策》2005,(15):52-54
一、中国失业统计现状 建国初期,我国将"没有失业"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标志,1958年更是宣布已消灭失业现象.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大批知青返城造成的城市失业的事实,我国政府才开始使用"城镇待业人数"指标对失业状况进行统计.自彼时至今,失业统计在国内开展已有20余年时间,总体正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厦门、长春两市实地调查的样本数据,采用生命表法对两地的失业持续期进行比较,发现失业持续期的长短存在地区差异.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研究影响失业持续期的因素,分析表明失业持续期的影响因素同样存在地区差异.另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公共就业服务质量、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都会影响当地失业者的失业持续期.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目标模式的确立,市场对社会资源的配置逐渐起基础性作用,劳动力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必然受价值规律的支配和调节,优胜劣汰也必然反映到就业领域。下岗失业人员的存在也必然成为现实:一是作为就业主渠道的国有企业由于多方面原因普遍存在着人浮于事,形成大量的公开性和隐性失业;二是农村大量过剩劳动力亟需寻找更为广阔的就业rl路;三是今后几年新增劳动力人数以每年大约1500万人的高速递增,而国有、集体和乡镇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相对减弱。可见,下岗失业人员的存在不仅仅是目前…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及对失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业是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中国在内,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将有关失业的数据作为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失业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我国目前失业问题日益严峻,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导致失业的原因入手,才能标本兼治.而引起失业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本文试图从定量的角度分析这种偏离对我国失业造成的影响,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隐性失业:中国失业统计不可缺少的部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中国统计年鉴》所公布的中国失业率一直维持在2%~3%的低水平上,按照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理论所规定的5.5%~6%的自然失业率的标准衡量,中国应一直处于“超”充分就业的状态。事实上,官方公布的数字严重低估了中国的真实失业率,无法准确反映我国的失业状况。这不仅是因为我国在科学界定失业统计基础指标(名义或公开失业率)方面存在问题,更重要的是忽略了隐性失业率的存在。据专家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建立失业人员与失业人员、政府与失业人群的博弈模型,计算出了纳什均衡点,并基于模型对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线进行了一些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