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我国能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影响能源利用效率的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并进行排序,得出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为能源利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R&D存量、市场化水平为一般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1996-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在不同市场化水平情况下,检验城乡收入差距收敛的阶段性,通过门限面板计量模型对市场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市场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一阶非线性关系,当市场化水平处于某一特定门限值下时,市场化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当市场化进程发展到超过这一门限值时,市场化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东部地区要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相对差距,则对市场化改革的要求则更高;以城乡恩格尔系数和东中西部的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上述结论.另外,研究发现,GDP增长率和第三产业占比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对外依存度、财政支出增长率以及外商投资占比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2005~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在考虑空间效应的情况下,运用空间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国内R&D投入、人力资本和专利授权数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积极影响,而外商直接投资几乎无影响;省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影响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如何利用好外商直接投资、发挥东部地区溢出效应等是解决我国能源效率发展非平衡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技术进步对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楠等 《统计研究》2013,30(4):63-69
由于"回弹效应"的存在,对技术进步是否必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存在争议。本文在DEA-Tobit两阶段分析框架下研究技术进步对地区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以中国29个省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对象,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法将技术进步分解为前沿型技术进步与追随型技术进步两类,通过构建面板数据的Tobit回归模型对技术进步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过程中的影响机制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发现追随型技术进步对中国各地区能源利用效率施加了显著正向影响,而前沿型技术进步作用并不明显;影响中国地区能源利用效率的诸因素,其正向作用力度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地区比较贵州省统计局陈述云十几年来的市场取向改革已对我国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做出了明显的积极贡献.有力地加快了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但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距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尚远、而且,各省市自治区经济市场化程度也极...  相似文献   

6.
市场化改革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稳健关系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利用中国1999-2002年省际区域的面板数据,运用最小截平方和回归技术分析市场化改革对中国区域非均衡增长的作用。结果显示2000-2005年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出发散趋势,市场化改革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稳健性"的显著关系,市场化进程与区域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结构异质性与能源利用效率关系的基础上,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与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及其八大经济区域2002—2012年能源利用效率的结构异质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从全国来看,能源消费结构和资本配置结构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具有微弱的负面影响,产权结构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结构异质性与能源利用效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产业结构、产权结构和资本配置结构对能源利用效率均具有较强的短期影响。分区域看,产权结构和资本配置结构具有相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能源消费结构、工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却在方向和数值上表现出区域差异性,结构异质性因素在大多数区域的短期影响不显著。国家应根据各区域具体能效状况,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结构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目前,有关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结论。但是,大多数研究采用的是时间序列分析方法[1—4],较少进行截面的空间分析,涉及的主要是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等传统变量,较少涉及空间分布格局的描述或统计分析,而对区域经济增长和能源利用效率的空间相似性或差异的研究更少。中国幅员辽阔,地区间的空间差异非常明显,传统上利用全国能源利用效率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往往会掩盖这种十分显著的区域空间差异。因为存有空间差异,时间序列回归方法不再适合于解释能源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间的复杂关系,难以…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算1995—2012年中国27个省市的能源价格的扭曲程度,实证检验了能源价格扭曲基于能源结构制约中国碳强度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全国视角下的能源价格扭曲阻碍碳强度的降低,但其直接效应不显著,主要是通过抑制能源结构升级继而影响碳强度。从区域角度看,尽管东部地区能源价格扭曲直接效应有助于降低碳强度,但总效应表现为阻碍碳强度的降低,中部地区能源价格扭曲对于能源结构影响不显著,但是两者的扭曲都显著增加了碳强度,西部地区和全国一样,能源价格扭曲通过制约能源结构升级来阻碍中国减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泰尔熵指数,对1997~2007年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距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这11年间,中国总体能源效率差距明显下降,将全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其中区域内能源效率差距快速下降,区域间能源效率差距显著增加.从三个区域上看,东部地区的能源效率差距略有增加,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能源效率差距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准确把握能源效率空间差异,对拟定我国区域能源差异性政策具有重大意义.文章根据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应用空间统计方法,对2004-2014年间我国省际能源利用效率展开空间自相关性以及集群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际能源效率呈现出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东部地区较中西部地区空间自相关现象更为明显,省域能源效率空间集群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很难脱离原先的集群,结合能源资源、经济环境和地理位置等对不同省份能源效率聚集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一统筹、二区别、三重点”的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综合利用描述性能源统计方法和FGLS、Swamy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对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的能源利用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证实我国地区能源利用状况的扩张趋势以及各地区能源利用水平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差异,都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基本吻合,四大直辖市由高至低依次为上海、北京、天津、重庆,呈现出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的梯度格局;以上海市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高于其他地区,而首都北京的能源利用效果在四个直辖市中位居中间水平.  相似文献   

13.
李慧云等 《统计研究》2014,31(4):97-101
本文从关系经济、新兴市场特征角度出发,验证了市场化进程在自愿性信息披露对公司价值影响中的调节作用。采用面板数据回归详细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与公司价值的关系,以及在不同市场化进程下,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总体上公司价值与自愿性信息披露显著负相关;但是在市场化进程较高的地区,二者关系发生了变化,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本文的贡献在于验证了市场化进程的调节效应,揭示了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与公司价值之间关系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邵传林 《统计研究》2016,33(3):63-71
本文从理论上阐释了中国式分权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以及市场化进程作为门槛变量影响中国式分权之经济增长效应的理论依据,并基于中国省际层面的门槛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市场化进程的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式分权和地区市场化进程均正向影响地区经济增长;当市场化进程高于某一门槛值后,中国式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降低。其他各种稳健性检验均表明本文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在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现实背景下,本文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洪怡恬 《统计与决策》2017,(18):182-185
文章以我国2009-2014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金融资本和政治资本对物流相关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物流相关企业存在明显的融资约束问题,社会资本能够缓解其融资约束;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物流相关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低于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政治资本对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物流相关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大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而金融资本对这两类地区企业的融资约束缓解程度差异较小.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物流相关企业融资制度的建立以及政府的监管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金融市场改革进程的相对滞后,使得融资难成为中国多数企业的共性特征,并深刻影响其出口的稳定性和持续增长.本文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通过Cox模型和Weibull模型等生存分析技术,从微观视角描述了中国企业出口持续时间的分布特征,并利用多种稳健性方法检验了融资约束对不同企业出口持续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出口持续时间的风险函数具有显著的负时间依赖特征,融资约束的加剧缩短了企业的出口持续时间;其中,对国有企业出口持续时间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对外资企业的影响次之,对非国有内资企业的影响最小.进一步的研究也表明,融资约束的加剧对金融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和大、中规模企业出口持续时间的负向影响小于对金融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和小规模企业的影响,利用两种融资约束指标、首个和唯一持续时间段的估计均得到一致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中国各省、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是否存在条件β收敛,文章加入了四个控制变量,分别是加入了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劳动力平均实际GDP增长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三个能源利用效率进行了计量分析。实证的结果表明,三个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耗强度以及全要素能源效率)均存在条件β收敛,政府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时,要重点考虑促进各省、市充分利用能源禀赋以及能源使用效率方面的差异进行合作,走能源节约型的、可持续的区域平衡增长道路。  相似文献   

18.
能源效率水平在我国空间分布的显著非均衡性引发了大量相关的研究,但是忽视了能源效率的空间依赖性对其区域分布的影响.同时也缺乏对城市地理单元的考察.文章运用中国1995~2006年210个主要地级市面板数据,首先采用规模报酬不变的DEA模型测算了中国主要地级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然后通过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城市能源效率水平空间相关性对我国能源效率地区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政府公共投资和经济增长对我国市场化进程这一角度的影响入手,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VAR模型,选取1978~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和动态计量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我国的市场化程度和政府公共投资以及经济增长这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得出我国的政府公共投资对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影响较经济增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区位分布的空间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空间分析的角度研究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的空间效应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绩效的影响,空间计量经济分析的结果表明市场化进程的空间分布在整个样本区间与GDP、资本和劳动一样呈现出集聚的趋势,区域差异显著,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在地理空间上存在显著的自相关关系,证实了各地区市场化进程存在制度溢出效应。因此,在研究各地区市场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关系时必须考虑其空间效应的影响,基于此结论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测算了各地区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证实,考虑了空间效应后,市场化进程在1998~2001年阶段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6.2%,在2002~2005年阶段约为10.8%,这表明了市场化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近年来的贡献愈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