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研究了1995-2015年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并提出了区域经济追赶模型.研究发现,自1979年“改革开放”到2000年,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远远高于西部地区,中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巨大差距;然而自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东部地区,并一直保持快于东部地区的发展速度;虽然东西部地区经济的相对差异在不断减小,但是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指标基数太低,绝对差异还仍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测度方法设计为基础,对缩小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具体方案进行了实施效果研究。以全要素生产率(TFP)和人均GDP为研究变量,融合不同测度方法的互补优势,构建经济发展不平衡指数(EIDI)、Theil-L指数和Zenga指数分别测算了2004—2019年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程度,发现三大地区和全国的经济不平衡呈现先减少后扩大的演变态势,证实了2004—2016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缩小的研究结论。对Theil-L指数进行分解,发现三大地区之间的差距是引起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且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对总不平衡的贡献度最大,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次之。进一步研究发现,减少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差距是实现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最优路径,且不平衡程度平均可减少8.24%;缩小区域内差异是促进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潜在路径。  相似文献   

3.
固定资产投资对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地区分布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由于产值的增加又会使大量的诱发投资涌向经济发达地区,通过对东、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及GDP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建立投资与产值的微分方程模型,得出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的投资系数,并通过东、中、西部地区的生产函数,计算出未来的东、中、西部投资的差距不仅存在,而且会进一步加大。因此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不仅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而且中、西部地区更应该吸引外资及民间资本,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东西经济差距呈扩大趋势,金融支持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量。文章从金融视角观察地区经济发展问题,以西北作为西部地区重要个案,采取Granger检验及多元回归分析对我国西部与全国(进而与东部)的金融与经济关系作以对比,寻求形成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基始货币因素。指出西北地区金融抑制是经济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其深层次背景在于在西北地区政府投资占较大比重、民间投资不足,投融资体制的市场化程度低和自我积累程度有限决定了该地区的资金自给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5.
冯阳  钟世和  吴艳 《统计与决策》2008,(11):106-108
文章利用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带1989~2004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后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具体表现在:(1)信贷额对经济增长的效果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现象,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又高于西部地区;(2)基础货币投放量对经济增长和金融机构信贷影响不大;(3)货币政策在东部地区的效果大于西部地区。并据此,特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王丹丹 《统计教育》2007,(10):53-54
基于经济普查数据,对外资经济的地域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如下基本特点:从区域分布来看,外资经济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具体投向来看,外资经济的产业投向以第二产业为主;从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分布来看,中部地区外资经济从业人员数及劳动报酬逊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从经营绩效看,东部地区具有明显优势,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水平。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2010—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人均GDP面板数据,使用Dagum基尼系数对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和其来源以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内部和地区间不平衡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利用σ收敛以及考虑空间效应的绝对β收敛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总体不平衡趋于缩小,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最不平衡,中部地区不平衡性不断扩大,西部地区不平衡性不断缩小且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逐渐赶超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来源中区域间不平衡的贡献最大,其中,东西部以及东中部地区间不平衡远大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σ收敛,2018年以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σ收敛趋势,西部地区存在σ收敛,中部地区呈σ发散;全国及东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β收敛均显著,中部地区不存在绝对β收敛。  相似文献   

8.
在对Feldstein—Horioka之谜及其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的省级数据,通过建立、估计和检验面板协整模型,分析各区域之间的资本流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的资本流动性最强,中部地区的资本流动性次之,西部地区资本流动性最差;东部地区各省份以资本净流人为主,西部地区各省份以资本净流出为主。因此,要提高资本的自由流动程度,尤其要引导资本向中西部地区流动,加速中国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缩小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文章使用2003—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能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在东、中、西部地区的减排效应均显著。(2)碳排放具有时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性特征。(3)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了东部和中部地区经济集聚,并通过经济集聚的正外部性发挥积极的减排作用,但在西部地区,经济集聚减排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文章测度了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数字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于经济增长具有加速效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东、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增长效应也存在差异,数字经济的增长效应在东部地区较中西部地区更明显。机制分析结果显示,贸易开放度对数字经济的增长效应具有“U”型调节作用,全要素生产率则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西部开发为西部各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在这个机遇面前,由于许多人在思想认识上混淆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两个概念,致使很多地区出现了只重视短期的经济增长,从而忽视了长期经济发展的问题.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提出西部开发应追求长期的经济发展而非短期的经济增长,从而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朋 《中国统计》2012,(6):55-56
随着国家优惠政策和中央转移支付支持我国西部开发,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已经连续四年超过东部地区。并且,在金融杠杆的使用上,2011年西部地区贷款总量为1.71万亿,东部地区为4.29万亿,虽然在数量额上有所差距,但考虑  相似文献   

13.
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是缩减地区差距、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在这个进程中,西部大开发,东部大发展,黑龙江该怎么办 ?  一、经济发展在全国的位置及差距   衡量地区间经济发展指标有很多,我们经过考察,选取综合经济实力、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增长质量、经济结构、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六个方面,来研究我省经济发展在全国的位置。并从最能反映这六个方面的指标动态变化,来找出我省经济发展的差距。   1、综合经济实力。 GDP是反映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指标。从 90年代我省 GDP变化 (见表 1)可以看出,我省 GDP总量…  相似文献   

14.
吴平 《山西统计》2002,(2):16-16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东西部地区间差距日渐显现。面对占国土面积55 %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 2 2 .8% ,矿产资源占全国 50 %以上 ,而GDP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 60 % ,不及东部地区人均GDP一半的西部地区 ,这种区域间不协调的经济发展 ,直接影响全国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 ,中央不失时机地提出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 ,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本文以经济发展中心 ,人力资源开发和传统产业结构开发为着眼点 ,阐述与西部开发的关系。一、“以人为本”发展西部经济西部地区是我国…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中介视角,以2015—2019年中国31个省份为样本考察了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效应来看,数字经济能够显著地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表现出规律性的区域异质性,促进作用强度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从中介效应来看,在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中,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为25.17%,即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作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最强,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弱。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1996-2006年间东部地区技术创新对西部地区总体经济和三大产业呈现扩散效应.东部地区技术创新对西部地区经济中第一产业的构成率呈现收敛效应,对第二、三产业的构成率呈现扩散效应.并探究了其原因.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集聚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源泉,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运用2005—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分析高等教育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高等教育集聚不仅促进本省经济高质量增长,而且对邻近省份也产生正向溢出效应,但对中部地区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在控制变量中,人力资本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政府干预和开放程度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城镇化率和产业结构对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则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经济的发展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章通过灰聚类模型选取同一技术水平的横截面数据,运用模型对横截面教据进行回归分析,测算,在此基础上,测算中国从1990~2006年28个省市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和技术进步率.文章通过研究发现:(1)中国各省市的技术进步贡献率还比较低,平均技术进步贡献率为20~50%;(2)技术发展速度不同,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远远高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平均技术进步率为0.07,中部为0.06,而西部则为0.04.(3)技术进步贡献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质,东部技术进步贡献相对较高,西部则较低,且悬殊较大,并有不断加大的趋势;(4)中国目前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是资本积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给新疆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挑战.新疆地处中亚,是连接中国东部和中亚地区的枢纽.中国东部与中亚国家之间,在经济上存在着互补性.新疆的特殊区位,使得其在国际经济未来发展战略格局中,存在区位优势的可能.沟通东西方,是新疆经济发展战略思想之一.东西部地区联动协同发展模式是新疆面临着新的战略选择.通过这一模式的构建,在国际经济发展的格局中,实现新疆与东西部的经济联合,最大限度促进自己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区划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几经变迁;改革开放后,按照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和地理位置划分,逐步形成了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