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以饶宗颐先生为总纂,集合各学科专家分工撰修的《潮州志》(以下简称饶《志》),始修于1946年,1949年修成部分志稿后,因故暂停工作。同年,汕头艺文印务局将已修成的十五个专志汇集编成《潮州志》出版。1965年,该《潮州志》又被收入香港龙门书店出版的《潮州志汇编》之中,但在《实业志》中比艺文版少了农业,林业、金融业部分。与历代所撰的《潮州志》相比,以饶宗颐先生为总纂的《潮州志》具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潮州筝是我国五大古筝流派之一,历史悠久,韵味独特,是潮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柳青娘》是潮州筝中极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其中包含"轻三六""重六""活五"等调式,每种调式又都有着独特的演奏技法与作韵手法。通过对《柳青娘》的调式特点与演奏技法进行分析,可窥探潮州筝深厚的艺术内涵与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3.
嘉靖本的《荔镜记》已形成自己独立的声腔,这种声腔在南戏常用曲牌基础上变调而歌并吸收闽南民歌等当地音乐入曲,以闽南方言创作戏文曲词说白,并以闽南方言演出;这种声腔又有潮州腔与泉州腔之分,因两种声腔的音乐、语言、受众很接近,因此可以合腔,《荔镜记》就是使用潮泉合腔的戏文。《金花女》则是用潮州方言写就并用潮调演唱的戏文。不论是潮腔还是潮调,都见出至迟到明中后叶一种独立于正字戏、也独立于闽南戏的潮州本地声腔已经成熟地运用于潮州、海陆丰的戏曲舞台。这些潮州戏文虽然有自己浓郁的地方特色,然而其体制则秉承南戏的长篇巨制、七角行当以及基于曲牌体的灵活自由的演唱形式,甚至还有一些唱正音的遗存。从《金钗记》到《荔镜记》,再到《金花女》,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外来的南戏从"错用乡音"到"以乡音唱南北曲"与当地乡社祭祀小戏结合变异为白字戏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正> [嘉靖]《潮州府志》八卷,明郭春震纂修。郭春震字以享,万安人,进士出身,修志时任潮州知府。该志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潮州方志。 [嘉靖]《潮州府志》修定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据志序所言,此前“潮弗志者若干年,  相似文献   

5.
<正> 潮州,宋代属广南东路。据王存《元丰九域志》卷九《广南东路》记载,潮州,潮阳郡,军事。治海阳县。县二:望,海阳。紧,潮阳。脱脱《宋史》卷九○《地理志·广南东路》记载,潮州,下,潮阳郡,军事。县三:海阳、潮阳、揭阳。说明潮州在两宋时期,先后辖有海阳、潮阳、揭阳三县。潮州为“岭东雄郡,山海绣错,方广数百里”。这里的自然景色是十分壮丽的:雄伟的山脉,苍茫的大海。潮州人就在祖国这样美好的大自然怀抱中,一代一代地生息成长,繁衍起来,靠着他们习苦耐劳、健劲勇  相似文献   

6.
薛中离是岭南王学最主要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目前关于薛中离著作的刊印和保存情况,最细致深入的考订莫过于饶锷(其子饶宗颐补订)《潮州艺文志》。但由于此书成书已久,对部分中离著作未能收入,亦不可能涉及近年出版的大型丛书如"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存目丛书"中收录的中离著作情况,而且,该书对薛氏个别著作的考订和判断也值得进一步商榷。在《潮州艺文志》的基础上,对薛中离著作的刊印和保存情况做出详细说明,并对部分著作的情况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7.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刊载陈勇博士《潮海开关史事考略》一文,该文援引不少珍贵档案资料,就"潮海开关的一些重要史事,诸如开关的具体时间、开关与开埠的关系、开关后潮海关与粤海关的财政关联等问题加以甄别考证……"不乏创见,为之耳目一新;但对于1853年粤海关创办的潮州粤海新关和1860年实行外籍税务司制度的潮州新关的关系和名称变更的厘定、潮州新关开关时间、开关与开市(埠)的关系,尚有值得商榷之处。对此,略为考辩和商椎,目的也是为了"使有关讨论向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8.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邓琪瑛博士撰著的《海峡两岸潮州影系研究》一书,于2010年4月由河南大象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皮影戏的历史与现状"系列成果之一。全书共十章,三十五万余言,附有图片。第一章,潮州影的历史演变:主要考察潮州影的艺术渊源及  相似文献   

9.
<正> 《汕大学报》1990年第三期刊载了顾吉辰同志《宋代潮州社会风俗述略》一文,分十个方面阐述了宋代潮州地方的民俗。两宋是潮州社会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包括民俗在内的许多社会历史问题很值得认真探讨研究。下面,针对《述略》一文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商榷意见,同时补充一些有关资料,以期促进这个问题的深入探讨,并以之就教于方家、读者。  相似文献   

10.
地方学是一项综合学问,“跨学科”“跨域”是地方文化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重要的学科生长点。《潮史·潮人·潮文——吴二持潮汕文化研究论集》收入吴二持对潮汕文化的研究成果,共计25篇文章,主要分为三大版块,即潮史、潮人和潮文。其涉及多个学科,有宏观把握也有细微论证;在时间跨度上纵向涉及明、清乃至现当代。部分是先后承担古籍整理课题成果,如《韩江闻见录》《潮州诗萃》《潮州耆旧集》等,这些成果为传承弘扬潮州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性资源。每篇文章都有相当独到的见解和系统的学术观点,大部分选题具有开创性,这是颇为难得的。同时该书认为潮学研究首先要“抢救地方文献”,开发利用好地方文献才能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吴二持对潮州文化潜心研究耕耘,其“抢救地方文献”的具体实践值得大力发扬。  相似文献   

11.
"关戏童"是潮州的巫术仪式,它通过戏神田元帅降神附体于戏童进行歌舞及戏剧表演,具有一定的娱人功能。萧遥天《潮州戏剧音乐志》认为"关戏童"是潮剧的鼻祖,吴真《潮剧童伶制探源》主张"关戏童"是潮剧童伶制的源头;事实上,就"关戏童"的戏神田元帅和所表演"戏"的来源看,从关戏童班到潮音戏的演进之路难通。但"关戏童"作为一种具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演剧,考察其与潮剧的关系,不失为反思巫术仪式向戏剧演化路径论证的绝佳例案。  相似文献   

12.
饶宗颐先生总纂《潮州志》体现着与乡邦人文、潮州文化紧密相关的三个联系:修志的规模及条件与人文环境的联系;特殊历史时期与历史的制高点的联系;行政区划的变革与方志冠名的联系。饶宗颐先生总纂《潮州志》,客观上更是跟乡邦文化紧密相关甚至是乡邦人文因素起支配作用而推动的一种文化行为。  相似文献   

13.
<正> 清初诗坛钜子赵执信曾于康熙三十五年应其科试同年、潮州知府张克嶷(拗斋)邀请,在潮州居留了八天。据《饴山集》所载,赵执信在潮州期间共写了14首诗,为他本人,亦为潮州的历史留下一段珍贵的记录。另一方面,他的诗,亦给潮州文史工作者留下了一个值得  相似文献   

14.
"乞"字被动句是近代汉语中的特殊被动句式,前辈时贤多有关注。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近代汉语"乞"字被动句在发展演变上有两条路径。一条是与《水浒传》《金瓶梅词话》《清平山堂话本》中的"吃""盙"相同的来源,即"乞"是"吃"的同音借字;一条是与明本潮州戏文和现代汉语方言中被动标记词"乞"相同的来源,即"给予"义动词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方志,源远流长,演至唐宋元明,体例渐趋完备,自后历代承先而创新有之。潮州为中国一定之区域,故其《志》亦随风而有所发展,惟因世变时移及战乱所扰而佚而毁没,所传世至今者不多,致世多不知潮州方志究有多少?最古者如何?笔者乃试就残存文献予以初步探索,终得隋《潮州记》至民国《潮州志》共二十八种之发展史辙,并略试探其发展与创新之略焉。  相似文献   

16.
<正> 《潮州史事三题》(载《韩山师专学报》1990年1期)一文,在初唐潮州的地域与人口一节中,所论错误颇多,而福建、长汀州即其显著者。文章说:“潮州的地域和人口均与漳州、长汀州有直接而重要的关系”。初以为作者一时误把汀州作长汀州,及再阅下文,始知非是。因为作者一再提到长汀州——“建议在此置州获淮;这样就建立了长汀州(因长汀溪而得名)。为此,潮州北部又割去了相当的地盘给长汀州”。两唐书《地理志》说汀州建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治所在长汀县(今福建长汀),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临汀郡,乾元元年(758  相似文献   

17.
从南戏到正字戏、白字戏——潮州戏剧形成轨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末明初南戏在潮汕的活动已蔚然可观。宣德时期的南戏《金钗记》已"错用乡音",到嘉靖年间的《荔镜记》已变异为用闽南方音演唱的潮泉腔,万历年的《金花女》则是用潮州方言写就并用潮调演唱的戏文。从《金钗记》到《荔镜记》再到《金花女》,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外来的南戏从"错用乡音"到"以乡音唱南北曲"变异为白字戏的轨迹。  相似文献   

18.
《潮州耆旧集》是冯奉初编纂的明代潮人文章总集。所录体裁齐全、内容广泛,较为真实地记载和描述了明代国家、特别是潮州地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种种原因,冯氏当年据以编选的各家别集或已亡佚,或流传不广。因此,《潮州耆旧集》拥有较高文献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 林则徐病逝普宁的时间,我所见过的文章如:《福建论坛》(1985年第4期)、《普宁县文物志》(1986年出版)、《普宁文史》(第一辑,1987年10月出版)都认为“1850年农历十月十九日林则徐来到普宁,十月二十二日在普宁文昌阁病逝。”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前一个时间是根据1939年饶宗颐编的《潮州志·大事志二》,后一个时间纯属民间传说,找不到任何根据,这两者都是不可靠的。根据林  相似文献   

20.
<正> 《稽愆集》原为明代嘉靖间兵部尚书翁万达自编的书信选集,原书早已散佚,只存序文一篇,现在我们看到的《稽愆集》四卷,是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翁子光先生重辑本。这个辑本,旁搜博采,精心校雠,其材料来源于几种翁万达文集的原始刻本,如邹刻《翁东涯文集》、翁刻《东涯文集》、《潮州耆旧集翁襄敏集》等,还有子光先生家藏手抄《东涯集外遗文》。其中邹刻本十七卷为翁万达的同年至交又是儿女亲家邹一山在翁万达卒后不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