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最初来中国的时候,一位“中国通”朋友告诉我说: “在中国旅行一星期可以写一本书,呆上一个月可以写篇论文,呆上一年的话就什么也写不出来了。” 它的意思是中国国土辽阔,风物万千,情况复杂且层次多样,越是深刻地了解她,越是长期地接触她,就越发弄不清楚她。自古以来就有为数众多的所谓的“中国通”,但他们对中国的预测从未应验过,这大概就是最好的证明吧。 虽说我在南京大学教书,要说知道的,也只能是日语专业学生的一些情况。让我写点什么,我也只能在极为有限的所见所闻的范围内写一点点。日本有句成语叫“吹火筒看天”。…  相似文献   

2.
手机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有人说手机已经成为当代人类的身体器官之一,而智能手机上的很多APP也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本期“国际朋友说”,我们请5个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谈谈在中国的移动生活,谈谈他们离不开的那些手机APP。  相似文献   

3.
拉瑞夫妇第一次来中国,是在 1990年。一个曾在中国内蒙古工作的朋友把中国描述得如诗如画,勾起他们对中国一往情深的向往。当时已经退休的他们,儿女已经都有了自己的家。于是他们无牵无挂,到ERRC(中国教育资源与人才推荐中心)报了名,并被推荐到中国当教师。当时仅仅是抱着一种来中国旅游“看一看”的他们,没想到在中国一呆就是9年,并且来了就不愿再回美国。准备来中国“受苦受难” ERRC对他们进行了严格的培训,并警告他们“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要抱过高的期望值。”他们还从曾经到中国工作过的老师那儿听到了他…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进步速度日益加快,信息量呈几何速度增长。人们现在除了在网上获取大量信息与知识外,图书馆是最好的获取知识的渠道。当前,如何由于图书馆存有大量书籍,这些书也都是不同类型的不同书籍,因此,如何帮助阅读者找到他们需要的书籍,如何为阅读者推荐他们需要的书籍,这对于图书管理员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提高图书管理员的素质,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他们全方面的技能已成为当前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本文针对当前图书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阐述对于图案书管理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5.
擦肩而过的遗憾早在10多年前我便从外文建筑学术期刊和书籍上知道了阿尔多·罗西先生的生平、成就及著作的一些情况,很钦佩这位同行。因此,在1987年编《现代艺术辞典》建筑部分,选建筑学家时为他列了一个条目,几乎是收入者中最长的条目。但是由于国内熟悉意大利语言文字的人凤毛麟角,所以20多年前已是大名鼎鼎的罗西,在中国同行中都很少有人知晓,重视他而研究他的人就更少了,只是到近几年才多一些。可以想见,建筑界以外的朋友更难得知道他。1995年冬天,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代表团在意大利米兰访问期间,一天我听意大利朋友讲那天下午…  相似文献   

6.
三十七岁时,李叔同与佛结缘,思索良久,最终决定出家。他将自己多年来视若珍宝的书籍、字画、折扇、金表都赠送给了友人,就连衣服也一件不留。同事、朋友纷纷相劝,他都丝毫不为所动,头也不回地去了杭州虎跑寺。  相似文献   

7.
读者信箱     
在日本很有影响的大报《朝日新闻》1994年5月19日登发了一篇名为《“))卜。、”一作战》的文章。文章中介绍了一名现在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的日本专家羽很高广幼年在中国东北的经历和老年又和夫人一起回到中国以工作方式报恩中国的事,使我深受感动。《朝日新闻》在这篇文章中向日本读者也提到和介绍了您们《国际人才交流》杂志。我是一名也曾在中国生活过的日本老人,据说您们杂志在国外也公开发行,我希望在日本有更多的日本人也能读到您们的杂志。(东京)山崎田野很偶然地在朋友住处读到《国际人才交流》,感觉很好、但“国际”的…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干过一件十分无耻的事,我要忏悔,然后我将试图为自己开脱罪行。 尽管今年为了一个每天介绍一本书的节目忙得不可开交,但我还是在年中一点一滴地读完了葛罗斯曼那本厚达八百多页的《生命与命运》,它实在是部惊人的巨构,然后我激动地到处和朋友说它有多厉害。  相似文献   

9.
燕雀纵无鸿鹄志,亦当凌空搏云天."我们大部分都是凡人,但是我们可以一点点努力让自己不那么平庸."受访时,郑富春如此坦言. 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是有意义的,就看自己怎么定义意义,就像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他说自己对意义的认识主要是能把专业学以致用,突破一个个技术难点,将蓝图变为现实,推动中国建造业的发展,即使一...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同共和国的命运一样几经沉浮。但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始终如一。今年是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四十周年,为纪念之,本刊发表一组中国外交官专辑,他们分别代表着中国外交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风格和特色。也许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外交的自豪之处。策划、采访:本刊特别报道组无论我们是否熟悉他们,他们的工作对我们来说是再重要不过了。范承柞、并宗华、柴泽民、周南和吴建民,和许许多多曾经和正在默默工作的其他外交人员一道,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为自己的国家争取公正、平等的国际地位而工作。范永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