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性”是一把双刃剑,具有好的和不好的反面。“现代性”反抗传统又质疑着自身,“现代性”是一个历来被现当代文学知识分子讨论的话题。本文就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问题给出几点自己的看法,以便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2.
从一个白皙漂亮的俄罗斯小姑娘到一位渊博干练的汉学家、文化使者,柳得米拉·古巴列娃用半个世纪的时间为人们诠释了一个俄罗斯女性的中国梦。在这个梦中,她是幸福的,应该说,今天的她已经实现了这个梦想,但是,她依旧如在梦中一样,只是因为这一切太美好、太美妙。 相似文献
3.
随着文学的进步和发展,翻译文学在人们的视线中日益模糊。与当初翻译文学的历史地位相比,当代人在关注新的思想文化元素时,往往忽略了翻译文学的作用。为此,笔者将从翻译文学的历史重要性谈起,通过回顾翻译文学的贡献,进一步指出翻译文学在新时期对当代文学的意义所在,进而提出了一些推动翻译文学发展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5.
国内外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持续升温,形成了一系列有益的理论参考。模式是一个凝固化和定型的东西,一个可以被移植、被套用或者是被模仿的东西,是一种静态的呈现。中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从审视中国问题的角度,中国的发展还不能冠以“中国模式”。我们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自信而开放的心态批判反思中国问题,使中华文明保持一种应该有的清醒。 相似文献
6.
爱泼斯坦曾说:“中国人一般是由爱国主义走到国际主义,而我却是由国际主义走到了爱国主义。”“中国是我的家,我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形成了我的世界观。”这就是爱泼斯坦对自己一生经历的高度科学的概括。爱泼斯坦出生几个月就随他从事革命活动的父母流浪到日本,然后就来到中国,从此和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爱泼斯坦15岁时在天津一家英文报社开始了他的记者生涯。作为新闻记者,爱泼斯坦几乎经历了20世纪中国的整个发展过程,见证了中华大地上发生的所有重大的历史性变革。他曾经与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有过面对面的接触与合作,共同的理想与追求使他与中国几代领导人结下了真挚的情谊。最为可贵的是,他用自己的笔书写历史,向世界客观介绍在中国大地所发生的一切,他让世界人民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作为外国专家和新闻记者,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对外宣传做出重要贡献,他是外国专家的楷模,新闻记者的榜样。爱泼斯坦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著名的新闻记者、作家,而且也是长期以传播中国为己任的中国特别公民和优秀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国文化的世界价值”国际研讨会上,多位国际知名汉学家就中国文化的国际认同方面提出了独特的见解。罗多弼教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宝贵的遗产,只有多样化的世界,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戏剧影视文学等应用型文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也必须适用新专业的特征重新进行课程定位,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并创新考核机制,建立一套适用于应用型文科专业的教学体系,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谭傲霜,我早想采访的人。她,中国人,俄罗斯籍,有日尔曼(德国)血统。记者、翻译、运动员、汉学家、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汉语教研室唯一的女博士。她,身世不凡、经历坎坷、命运多时,却终有所成。她,汉学界享有盛名,俄罗斯文化名人。 (一) 谭傲霜,祖籍上海。1931年出生在一个世代殷实的地主家庭。祖父是位开明人士,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过早期的辛亥革命。在中国需要“医治”的新思想影响下,祖父母为儿子选择了“医生”作为未来的职业。其父,1921年就读北京大学医学院,其后,由于战乱和“西学”盛行的原因,远赴德国… 相似文献
10.
他生于金字塔的故乡,喝尼罗河水长大,他既是埃及高等学府的汉语教授,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翻译家。他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他译作等身,以文会友,在汉译阿的文学舞台上,孜孜不倦,持之以恒。他是中埃友好21世纪的楷模,是走在“文学一带一路”上的筑路者与践行者。 相似文献
11.
时至今日,作为罗马尼亚第一代驻新中国外交官,罗明仍为能成为“头5个会说中文的罗马尼亚人之一”而感到自豪;他的妻子,著名汉学家萨安娜,年过七旬仍痴迷于中国历史的研究;他们的女儿达尼亚出生在中国,并与丈夫、现任罗马尼亚驻华大使伊斯蒂齐瓦亚一道,为罗中友谊忘我地工作;而他们的小儿子罗扬也精通汉语。成为罗马尼亚知名的汉学家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14.
金秋,9月19,北京,外国专家大厦。嘉宾云集,记者如织,中国国际人才市场的开业庆典暨揭牌仪式及其新闻发布会一并在这里举行。光圈,棱镜,色彩等不断地变幻出LOGO特效,把会场激发得十分热情。突然,灯光暗转,只见一束追光灯打亮小乐队,随之骤然响起的竟是“卧虎藏龙”的主题曲“月光爱人”。笔者窃喜:不错,在浪漫中领略奔腾。(可惜,不一会儿就知感觉有误)音乐起伏和灯光闪烁间又现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两位实力主持人——李可、谢会萍的身影,当他们以独有的风格用中、英文宣布“中国国际人才市场开业庆典现在开始”,并点破… 相似文献
15.
岁末年初,记者收到很多贺岁卡。其中有一份格外引人注目。上边书写着几行中国古代著名诗人李白赞美祖国大好山河的诗句: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状何穷。苍劲有力,落款为法国大使毛磊。我的眼睛顿时为之一亮。毛磊大使记者曾见过几次面,那都是在大型集会活动上。知道他是一个“中国通”,还知道他对中国文化底蕴深厚,但不知他的中国书法是如此之好。于是我要采访他的心情愈加迫切,希望能尽早将他介绍给读者。一生喜爱中国文化临近春节前的一个下午,大使官邸会客厅宽大的落地玻璃窗透进了冬日的暖阳,也挡住了三环路上南来…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成立于1981年7月,协会成立20年来,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公认的成绩: ──牵线搭桥,促进了中国和国外各级各类学校间校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与国外有关教育机构、院校合作开展各级各类教育人才的培训工作,对提高我国教师和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水平大有裨益; ──举办了众多双边或多边教育国际会议、研讨会和展览会,增强了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也使中国教育界增加了对世界的了解。如“21世纪中小学教育模式国际研讨会”、“妇女与教育国际研讨会”、“高等学校与地方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中美大学校… 相似文献
17.
推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主体是国内亲身参与改革的人们,但是不可否认,有一批留学人员积极参与了这一过程,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裁林义相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以后,国内大批优秀人才赴美国留学深造。据初步估计,总数约达几十万人。而在世界闻名的美国高科技中心──硅谷,总共7000多家的公司中,约有2000多家是由华人创办或管理的,约占总数的1/3。有人戏言,如果华人在这里闹罢工,则整个硅谷就会垮掉。那么第一个赴美留学的中国人是谁呢?历史上中国政府又是何时向美国派留学生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在美国探亲期间,在图书馆里收集了一些资料,进行探讨。 中国第一个自费赴美留学的是原籍广东梅县、年仅19岁的容闳(Hon)。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这位有志… 相似文献
19.
从1950年进入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系学习中国文学专业算起,李福清的汉学岁月已经走过了整整60个年头。在这期间,李福清来访中国27次,出版了200余篇相关论著,为海外汉学研究与中俄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