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做官与做人     
胡长清在临刑前说:“我是书法家,求你们不要杀我,我就留在这里给你们写字。”无独有偶。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徐炳松说:“我受贿这么多,官是不能再当了,希望能给我几十亩试验田,我用高科技来种田,为国家作点贡献。”原国家某机关副司长李雄的要求则更有些“另类”和“浪漫”了:“如果法律允许戴罪立功,比如上前线扫雷什么的,我将毫不犹豫的前行。”他们这些主儿昔日哪一个不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多少人有求于他们。他们  相似文献   

2.
西方家庭与华人家庭,在伦理观上大不一样。比如澳洲人,40%的家庭没有子女,这个比例还在上升,预计15年后,无子女家庭的比例要上升到75%,每四个家庭只有一个家庭才有孩子。 华人家庭重视生命的延续,把“无后”看做人生最大的憾事。前人是这样,今人也继承这个传统,视子女为家庭的中心。 80年代末到90年代,陆续移居海外几十万青年华人,在成家立业之时,忙着两件事——养孩子,买房子;先前已在国内婚嫁和养了孩子的,则忙着团聚,数以万计的小孩到了陌生的世界。 这样,新华人移民家庭里,拥有了ABC小孩、ABA小孩和CBC小孩,以国籍与出生地分成三类。纯华人血统家庭的三类小孩子都一样黄皮肤、黑头发和黑眼睛。  相似文献   

3.
当我在邮箱里看到“我与外教”的征文通知时,首先想到了我的“美国妈妈”Cammie。但我久久不能下笔,因为我很担心,不能将“美国妈妈”Cammie亲切感人的形象付诸笔端。  相似文献   

4.
理解     
伟人尚且如此,何况芸芸众生的你我? 有一个孤独的人,他告诉了我他的苦闷,烦恼,以及忧郁。他说世人不能理解他。他只希望得到我的理解。晚上,我们喝酒,我尽一切努力去理解他——然而不能。于是我“煞有介事”地“教导”他一番。我给他讲了3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建造巴别塔:人类在创始期, 天下只有一种语言。他们往东方大迁移时,遇见  相似文献   

5.
采访李绍华是我早有的愿望。1997年“友谊奖”的颁奖典礼上,作为“友谊奖”得主,李绍华的日程被安排得满满的,以致于无法挤出时间接受我的采访。直到今年初夏,我才真正有机会与他见面。身为正大集团农牧企业资深副总裁、青岛正大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国南部,那里盛产橡胶,也是中国华侨的聚居地。与当地所有中国家庭的父母一样,李绍华的父母也希望他们的后代不只学习英语和泰文,还要学习中文,他们总是告诫孩子们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的后代。而当时泰国社会排斥华侨,不让华侨的子弟学中文。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李绍华。当听到新中国…  相似文献   

6.
约会     
一直到了初中二年级有了生理卫生课之前,我都不知道小孩子是从哪里来的。其实这个问题从小就问过母亲,她总是笑着说:“是垃圾箱里捡出来的呀!”我也知道这是母亲的闪烁之词。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又是教育子女的主要场所之一,眼下,家长们对独生子女情有独钟,为实现望于成龙、望女成风的迫切心愿而对家庭教育倾注着极大的热情。因而,家长们有的对孩子“严”格管理、有的宠爱有加、有的则因为家庭矛盾,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者兼而有之。他们只知道关心孩子的智育,不关心品德等全面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以至使一些孩子在父母的“关心”之下,反而不懂得关心别人,不懂得关心家庭,不懂得关心祖国。他们只要好的吃,要好的穿,要好的玩,要化大钱……甚至走上违  相似文献   

8.
可怕的答案     
到朋友家做客,适逢朋友不满8岁的儿子正在捣蛋。朋友的妻子恼了,扬手作打人状,口中嚷道:“再捣蛋,看我不打死你!”儿子不甘示弱,反驳道:“我还不能死。你没看电视?电视里面说,男人都是为情人而死,我还没有情人,怎么能死?”朋友的妻子哭笑不得。窃亦以为,本来天真无邪的孩子居然说出这种话来。实在应该引起人们的思索,令人警醒。 男人为谁而死,这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在小孩心目中,理想的答案应该是为党为国为人民,为理想为事业为正义,怎么能是为情人而死呢?这样的答案多么令人可怕啊! “人之初,性表善。”孩子是父母、家庭、社会的未来和希望,我们理应为他们“本善”的心灵烙上追求崇高的  相似文献   

9.
黄玉萍 《人才瞭望》2017,(4):172-173
学生是成长发展中的具有差异性的生命体.中职幼师学生,由于家庭条件、成长环境、成长过程的不同,呈现着个体的种种差异,加之他们在中考中,自认为是失败者,更触发出他们的种种不良思想与心理,并且现在开放社会中的诸多不良因素对他们的引诱,一些学生便偏离了生活与学习的正轨.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不仅不利于学生健康地成长,而且还有成为教育次品甚至成为危险品的可能.笔者主要以所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为依据,阐述了对由家庭条件、成长环境、成长过程、时代影响等所造成的所谓“差生”,实行导师制的做法后取得的成效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句古话:“食不言,寝不语.”然而在英国,人们却把餐桌当成了课堂.只不过,他们在“餐桌课堂”上讲的是另一个层面的“课程”. 英国人对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孩子出生后,家长便把家庭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英国人对家教抓得很紧,可谓“无孔不入”,就连餐桌都成了父母教育孩子的家庭课堂,而且形成了一种社会传统.“餐桌教育”内容主要分为三方面:一是进餐礼仪,二是进餐习惯,三是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1.
向中国朋友敞开心扉中国朋友,我也能和你们分享一些秘密吗?当我来中国开始工作的时候,我梦想中国有一天不再需要外国专家,也不需要我,那将意味着中国不再是发展中国家。在中国使我知足常乐。但在我身边发生的事情又常让我难受,他们每天都叫我“老外”。这种称呼我听了不知多少次了。有时我对他们开玩笑地说,“我是新疆人”,他们都相信了。有时,当有人叫我“李同志”的时候,我非常高兴就像我的名字出现在单位的“精神文明”榜的名单里一样高兴。你们认为我在中国呆了10年,已经习惯“老外”这种称呼了吗?事实上,我永远不习惯,在…  相似文献   

12.
年年岁岁“情”相似,岁岁年年“文”不同。每一年,“我与外教”全国征文大赛都会出现风格各异的文章,新鲜有趣的故事,给我们带来相似的感动,熟悉的温暖。而在这些感动与温暖中,我们发现,有这么一些优秀的外教,他们的身影,他们的笑容,他们的奉献,他们的故事,多次出现在不同学生的作品中。这些外教,是我们的“老朋友”。  相似文献   

13.
职业快餐     
教授问学生:“你认为该如何解决失业问题?” “教授,我认为该让所有的男人单独住在一个荒岛上,让妇女们住在另一个岛上.” “那接下去他们干什么?” “造船.”  相似文献   

14.
为自己定位     
人生在世,几十个春秋而已。如何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 而“人生定位”,是获得成功的最为必要的前提与决定性基础条件。 人总要有点“野心”的,尤其是青年人。在生活之初,我们既不了解社会,也不了解自己,不知道上帝究竟给了自己多大潜能,自己到底最适合于做什么。青年人要通过种种方式来确认:“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应该怎样生活”。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心理上就会焦灼。 只有去寻找,找到、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才能在属于你的支点上闪光,才能不仅对得起自己——没枉步尘世一回,也对得起“上帝”——它没自给了你一份天赋。对当代青年来说,这一定位过程可能是很沉重的。 因为中国的家庭与学校教育封闭,孩子探索自身的历程被别人所取代,他们在步入社会后较长的一段时期  相似文献   

15.
昨天晚上睡前,我琢磨着月底马上要发工资,然后开始拼命联想:“年底我也许就有××万元,也许就能在老家买100平方米的房子……”想得正起劲的时候,心里另一个嘲讽的声音响起:“啧啧,你长成了爱数字的大人了,一点都不可爱.”然后还有一个声音煽风点火地附和:“就是,就是,变成不可爱的大人了!” 《小王子》中有这么一段话:“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户旁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出这种房子有多么好.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了一幢价值10万法郎的房子.’那么他们就会惊叫道:‘多么漂亮的房子啊!’”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才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家庭结构的不断转型,城市中衍生出“周末父母”“城市留守儿童”这些大热新兴词,由此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再一次进入人们视角,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工作与家庭两者间的相互渗透性标示着无法将它们彻底的分离,是相互促进或是相互冲突,就取决于“80后”青年夫妇如何对其进行平衡和应对.  相似文献   

17.
大街上有“热心人” 初夏的一个傍晚,我把朋友送上开往北京的列车,独自一人走出上海火车站,立刻有三、五个汉子围拢来,满口“洋泾浜”普通话:“要住店(口伐)?”我原以为他们是附近开旅馆的个体户,岂料我用上海话回答“不”时,他们中的两个马上又改口:“那要‘拉叉头’吗?跟我走,保管你省了排队时间。”职业的敏感使我意识到,他们本身不是个体户,而是那些旅社和个体司机雇来拉客的。 类似的事情在上海市区的繁华街道上也常常可以遇到。漫步在著名的生产资料一条街北京东路上,你只要在一家大一点的五金商店门前稍稍驻足几十秒钟(尤其是当你显得有点象外地采购员的模样时),马上就会有人上前“搭讪”:“要些啥货?我带你去买,便宜10%。”在曹杨路上的深圳上证营业部门口,我还看到有人手待××期货经营公司的委托书.向人们介绍投资期货与投资证券相比有哪些优点。 如今你甚至坐在家里,也时常会有陌生人敲响你的家门,向你免费赠送各种洗洁晶、苗条霜之类的日用品的使用说明书……  相似文献   

18.
在27岁时,我开始经营企业,成立了“京瓷”公司。当时,我连经营的“经”字都不识,但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公司倒闭,不能让支持我、出钱帮我成立公司的人遭殃。为此,我拼命地工作,常常从清晨干到凌晨,正是因为这种勤奋,才有了“京瓷”今天的辉煌。  相似文献   

19.
在法国的各种社会关系中,家庭一直占有极其重要的分量。家庭不仅是一个人感情的中心,也是经济利益和法律义务的中心。在法国人眼里,他的兄妹、父母和祖父母要比同龄的朋友更加重要。家庭的需要甚至高于社区和政府的利益。因为我有义务养活我的姑妈。”这种说法代表了法国人普通的观点。战后,法国发生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法国人的感情中心从原来的“大家庭”转移到“核心家庭”,也就是那种由父母亲与孩子组成的微型家庭。在农村地区,随着年轻人向城市的流动,传统的大家庭已失去原有的影响。在上流阶层也同样如此。随着财富积累方式逐渐…  相似文献   

20.
韩国人自称,他们是世界上最忙、最勤奋的人。 调查一下韩国的男人,你会吃惊地发现,在大多数人心目中,“事业”重于“家庭”。 人间的职业,大概和星星一样繁多吧。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到1993年底,韩国的各类职业已达到10651种,单在最近的7年里就增加了840种。“重业”和“敬业”的韩国人喜欢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呢? 八十年代末,韩国人在选择职业时,把“稳定性”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