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996年3月19日.对于中国数学界来说,是一个令人扼腕痛惜的日子一代数学已平陈景润在距离他63岁诞辰还有两个月的时候静静地走了。他走了,带着对“1-2”的满意微笑。他的这一辉煌证明使得哥德巴赫猜想这道各国数学家为之前仆后继奋斗了250年的古典数学难题、在本世纪60年代中叶达到了接近顶峰的最后一步。他走了.带着对“1+1”的无限向往。直到他生命的终结.他一刻不曾停止过向这一顶峰攀登。他走了,他透支了太多太多。他把自己的全部心智都献给了哥德巴赫猜想,他的生命早已与他毕生努力的数学合为一体一个内向、敏感、坚韧的生命来到…  相似文献   

2.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和弟弟苏辙同科登第,在中国文学史上传为佳话。苏轼兄弟是如何创造这个佳话的呢?苏轼贬官黄州时曾说他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答李瑞叔书》),足以说明一个基本事实:一代大文豪的苏轼,青少年时代也和许多普通人一样,差不多将全部的学习精力都投入到“举业”中去。  相似文献   

3.
出生于纽约闹市区,成长于电脑键盘之上,格雷13事就无师自通,掌握了软件编程技术。生性好学的他似乎对一切学科都有兴趣,先后获得了数学学士,物理学硕士和化学博士等学位。在哈佛大学的最后一年即1981-1982年,他帮助邻近的医学院开发了全套数据分析系统。毕业后,他先是就职于一家小型咨询公司,负责建立通讯软件,然后又主动跳槽到一家大型会计公司,领导一个软件开发小组。1989年,刚刚结婚的他被总公司派到硅谷从事创建分公司的艰苦工作。只干了一年,他就觉得受够了。“我不想那么卖命”他说。“除非是为自己干。”于是他便辞职回…  相似文献   

4.
秦大河,中国科技界的一位传奇人物。90年代初,他曾随“横穿南极科学考察队”徒步走过南极,成为中国横穿南极第一人;在喜马拉雅山的科学考察中,这位具有丰富青藏高原考察经验的科学家突患脑水肿,后来居然生还并且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被医生称为医学奇迹;他的科研事业正如日中天时,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局局长,5年后又被任命为中国气象局局长……与冰川学结缘与其说秦大河选择了冰川学,不如说冰川学格外青睐于他。1956年,秦大河在报考大学时,本来希望学习数学或物理专业;谁知却被分配到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他…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中国,真不知有多少现代智多星在“策划于密室,点火于基层”,台前幕后,纵横掉阔,各显神通。本文主人公王力,童年学业平平,早年扫街倒土,改革开放后曾任企业总经理。忽一日,肾恃管理传播略知一二,逐辞公职,创思波,开私立“中国智业”之先河。被社会誉称——“文革”前无忧,有虚;“文革”中有虚,无忧;“文革”后,经“而立”,过“不惑”,他长出了3个脑袋,最终却落了个绞尽脑汁,出借外脑。王力,一位摇羽毛扇的客座参谋,浙洒的“信息咨询专家、谋略家”。某日,他难得一闭,坐在“老板”台前,忆及他的45年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6.
艾柯卡被人们称之为美国和平时期的“民族英雄”,有词为证,1985年4月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登了他的肖像,通栏大标题是“他一说话,全美国都洗耳恭听”。艾柯卡的人生经历充满了耐人寻味的色彩。1978年7月13日身为福特汽车公司总裁的艾柯卡与老板享利·福特产生矛盾而被辞退。之后,艾柯卡应聘为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董事长。在当时而言,已近不惑之年的艾柯卡完全可以引退江湖颐养天年,但艾柯卡却选择了一条与自已人生命运相抗争的路——再创人生事业的辉煌。然而,他进入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如同“上了一条快沉的船”,这一年的第三季度该公…  相似文献   

7.
《国际人才交流》2016,(3):44-45
“能成为首位以外籍篮球运动员身份获得中国“绿卡”的人,对我来说意义非凡,这也创造了历史。非常感谢!”来自纽约的北京首钢男篮外援马布里在自己的微博上写下了这段感言。老马于2015年春天向有关政府部门申请的中国“绿卡”已获批准,即将发放到他的手中。  相似文献   

8.
电话打到参加全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的委员下榻处,我找到了邓伟志,联系怎样与他见面。“大会堂大厅拐弯处的秃头就是我。”邓伟志将他与众不同的标志告诉了我。次日上午,我在约定的地点很快找到了“目标”。他一点也没有名人的架子,尽管他是民进中央副主席、身兼全国8所高等学府的名教授。大会作会后,我随同他登_匕委员们返回住地大轿车,采访便在车厢中开始……人权三岁’学者邓伟志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他的家在L海洞其夫人生肖属马,他属虎,卧室取名“马虎厅”,不是真马虎,而是告诫人生不得马虎。他的书斋取名“山洞”,他说…  相似文献   

9.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经济系主任白重恩教授上世纪80年代初留学美国,并在那里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十几年后,有感于中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他终于踏上回归之路——选择了清华经管学院。他的夫人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也放弃了国外工作机会,回到国内。一1979年白重恩上大学时,正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在这种背景下,他选择了中国科技大学学习数学。大学毕业后,白重恩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读了2年研究生。这期间,数学所推荐他参加陈省身留学计划,美国著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给他写来了推荐信。他准备到美国师从丘成桐研习数学,但后…  相似文献   

10.
莫斯科大学校长萨多夫尼奇院士出生于1944年,数学力学专家、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主席团成员,是俄罗斯国内许多大学的名誉博士。1963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1967年取得物理学与数学博士学位,曾任物理与数学系教授,自1992年起担任莫斯科大学校长,并任俄罗斯及独联体大学校长联合会主席。 站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报告厅的讲台上,莫斯科大学校长萨多夫尼奇院士即将开始题为“人在宇宙四十年:地球轨道上的生活和工作问题”的演讲。在数百名观众期待的目光中,他却先走下讲台,亲手挪开讲台前五彩缤纷的花篮。“我想…  相似文献   

11.
1997年,南开大学教授陈永川获 得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 的青年科学家奖。这项也被人们称为“萨乌德·侯赛因奖”的奖项,每两年颁发一次,专门用于奖励在自然或社会科学领域的基础及应用研究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35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陈永川是第二个为我国争得此项殊荣的青年学者。他作为“奥本海默研究员”,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有着优裕的工作条件和该实验室终身研究员职位……。然而他放弃了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回国,就是为了一个意愿──建立中国自己的组合数学基地。 陈永川1964年出生于四川,1980年考入…  相似文献   

12.
有一位海外华人作家,他不满足于写自己的小说,还肩负起了传播中国文学的重任;他不愿再看到中国作家在世界文坛上默默无闻,而孜孜不倦地奔波于中美两国,积极策划各种文学交流活动,为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文学。他被誉为“东方文学丝路”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3.
1950年6月25日朝鲜与韩国爆发战争,当朝鲜人民军将韩国军队打到大邱、釜山附近时,美国派出了以麦克阿瑟为总司令纠集15个国家帮军,以“联合国”名义于9月 15日由朝鲜西海岸仁川港登港,对朝鲜发动了侵略战争.在朝鲜首相金日成的邀请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响应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于同年10月25日入朝参战,一举将敌人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在12月底把敌人打退到“三八”线附近。一年来,志愿军连续发动五次大型反击战,击退了敌人发动的“夏季功势”和“秋季攻势”。 在敌人对志愿军毫无回天之力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4.
有关李道豫的出身多有神秘感,比如,有传说他是清朝重臣李鸿章的后代。李道豫对此也多有耳闻。每每有人问起,他总是扔下这么一句:“我要告诉你:所传不确。”原来,据说他是李鸿章兄弟的后代,也因此他在“文革”期间被人揪缠,受到了冲击。李道豫祖籍安徽,因为出生在上海,平时在家与爱人讲上海方言,所以人们都说他是上海人。他1951年毕业于上海的沪江大学,主修英国文学。毕业以后,就进入了外交部的国际组织合作司工作。时年20岁。他说他的工作很“单调”,40多年如一日。199O年被任命为中国常驻联合国特命全权代表。在此之前,他…  相似文献   

15.
知识分子“下海”经商,在90年代的中国和世界各地都并不鲜见。科学家成为企业家的事例也有不少。然而,像李行从那样得心应手、出类拔革的“两栖”人才,就确实不多了:——在学术上,李行从曾以电磁学上的杰出成就,于1982年荣获“美国华人杰出成就奖”。他曾先后在美国电磁学的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过多篇论文,获得过六项专利。他有关“一体化薄膜磁头”的革命性发明,至今仍是电脑所运用的薄膜磁头的基本结构O——在商业上,李行从自80年代中期起成为台湾第六大企业——庆丰集团的投资祖国内地的业务总管。他于1987年在香港创办的普力生…  相似文献   

16.
美籍华人陈省身先生是现代微分几何奠基人、1984年世界最高数学奖——国际WOLF数学奖获得者。国际数学界对他予以高度赞誉:“他在整体微分几何上的卓越贡献影响遍及整个数学”,“20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他在几何上的成就直追欧几理得、高斯、黎曼、嘉当。  相似文献   

17.
李炯 《人才瞭望》2008,(12):103-104
凌震文.阿斯利康人力资源副总裁,他与他的团队曾被“ChinaStaff”授予“2006年度最佳人力资源团队奖”。在阿斯利康的三年多的时间里,他和他的团队以惊人的速度帮助阿斯利康中国招募了数以千计的优秀人才,保证了阿斯利康在中国的战略布局。事实上,阿斯利康在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培训和人才发展体系。在凌震文看来,培训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意调研专家、中国社会调查所所长李冬民研究员,以“纯、奇、韧”的非同凡响的经历及性格,铸就他生命的辉煌。毛泽东称李冬民为“群众领袖”1947年12月出生于河北唐县的李冬民,童年时代沐浴于农村的广阔天地,农村生活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加之风光雨露,铸就其淳朴、坚韧的性格,追求真善美,其人性中有一种天然的贴近自然、崇尚自然的成分。解放后,李冬民的父母到了北京,1954年他才来到父母身边,在“北京小学”就读。“文革”期间,李冬民满怀对毛泽东主席的热爱和纯真的共产主义信仰,成立了“毛泽东主义红卫兵”…  相似文献   

19.
1971年,当中美两国紧闭20多年的大门尚待开启之际,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通过有关渠道,邀请美国的4位曾对中美关系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在美国影响很大的中国问题专家来华访问。他们之中有一位叫欧文·拉铁摩尔( Oven Lattimore)。 “与中国人打成一片”的美国学者,到延安会见毛泽东 拉铁摩尔于 1900年出生于美国华盛顿,但不满周岁便随父母飘洋过海来到中国。他父亲执教于上海、保定、天津等地,为将要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讲授外语。12岁那年,因其父不想让子女“讲着中国话长大”,他便由母亲带着和弟弟妹妹…  相似文献   

20.
“25年前中国和联邦德国同意建交。没有国务活动家的任何准备工作,一位记者,后来的中国驻波恩大使,使两国走上互相接近的道路。” 这位被德国人称作“打破德中关系坚冰的中国记者”名叫王殊。 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夏日,从医院手术住院回来不久的王殊,在他的家中向我们讲述了他那传奇般的新闻外交经历。 “临时救场” 来到德国 话题自然从他“出使”德国开始。 那是1969年,国内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依然如火如荼。被打成“三反分子”在新华社内部“劳改队”改造过2年的王殊因为熟悉英语、法语,又有长期在国外工作的经验而再度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