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我国政府设立“国家技术发明奖”以来,该项国内最高级别的发明大奖里始终选不出一等奖。然而,正当人们久久期盼又连连失望的时候,各大媒体争相爆出新闻:空缺六年之久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终于“名花有主”———“自尊、自信、自强,我们就是要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主创新的责任感。”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负责人、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的肺腑之言。2005年3月28日,200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自我国政府九九年设立“国家技术发明奖”以来,一直空缺了6年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在人们的热切期…  相似文献   

2.
结合“一带一路”精神以及相关的发展规划,使之作为中国实践“万隆精神”最佳注脚,让中国周边以及广大亚非发展中国家看到中国的繁荣和发展将惠及世界,树立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良好形象。鞠维伟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60年前,部分亚洲和非洲的第三世界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国际会议,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万隆会议作为亚非团结反帝事业中的一个具有伟大意义的事件载入史册。它所体现出的亚  相似文献   

3.
桑植民歌民歌人们开始在短期和歌曲.由于生活环境、生活条件、民族习惯、语言功能和审美兴趣,桑植与特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民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在不同时期桑植民歌是强调他的无限魅力桑植民歌在2006年中国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中国联合会、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桑植标题“中国民歌的故乡”.本文分析桑植民歌的独特的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人才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决定一个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今年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朱总理作的“十五”计划《纲要》报告以及大会通过的《纲要》,“把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和“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作为重要内容提出,并强调指出这是“实现今后五年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人才问题,又一次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把开发人才资源提高到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的高度,把人才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充分体现了…  相似文献   

5.
姓氏是代表着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由于民族、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因素的不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姓氏制度也不尽相同。姓名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文化虽自古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但在姓名文化这一方面,两者却体现了很大的不同。本文就将着重对中日两国的姓氏文化进行一个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6.
需要强调的是,《决定》中的人才观与人才学中的人才定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在于,《决定》中提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不是给人才下的定义,不能理解为人才学意义上的人才定义。而是讲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注重说明人才对于党和国家的从属性和贡献性。联系在于,它肯定了知识或技能是人才的首要和根本所在,人才学的人才定义也应如此。虽然,它也讲“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但显然这是从广义的角度所讲的,这里的“创造性劳动”是与“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7.
培养中国自己的造芯人才集成电路(IC)在信息产业中处于心脏地位。而在中国,长期以来IC人才的缺乏严重阻碍了中国IC设计产业的发展,其中师资人才更是稀缺,被称为“瓶颈中的瓶颈”。人们常说“中国芯”,就是指发展中国自己的集成电路产业,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芯片是发展的关键。当电子产品成为人们须臾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而这生活必需品的“心脏”却大量依赖进口时,国人的心情是不会舒畅的。信息产业界的专家更是不安,浙江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负责人严晓浪教授就把这种现象形容为“缺心少魂”。国家集成电路师资国际培训中心王国雄博士这样说:“中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中国国家“友谊奖”自1991年正式颁发以来的第十五个年头,也是“友谊奖”的前身——原中央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办公室1986年颁发《关于对国外技术管理专家实行奖励的暂行办法》,并于当年邀请格里希等8位作出突出贡献的海外专家来京参加国庆活动并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十九周年。这一中国政府授予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不仅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外国专家的热烈欢迎,也在海内外产生很大影响和较高知名度。本文围绕“友谊奖”颁发前后发生的故事作点滴介绍,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9.
海风  秦赞巩 《人才开发》2000,(10):34-36
“少年强则国强”,这是先贤梁启超百年前的声音,他将国家民族的希望寄寓于初升太阳般的青年人。在时代的大潮里,青年人总是活跃于风口浪尖,他们锐气可嘉,以天下为己任,开创新天地,带来新气象。关注青年的精神状态、生存状态,无疑也折射着时代的节拍,折射着国家进取的旋律。正是,青年强则民族强,大学生强则国家强。  相似文献   

10.
<正>2023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顺利举行。会议审议了政府过去五年的总体政策,并对未来五年的政府工作作出了展望。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习近平第三次当选国家主席,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内部形势的稳固、党员的信心以及他们对习近平主席的支持。习近平主席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他带领中国走向繁荣昌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实现全面脱贫和提出“一带一路”倡议。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这是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工程。它的基础是中国政府提出并寻求实施的“双赢”政策——实现所有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创新素质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越来越主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社会已达成共识: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创新力的竞争;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基本驱动力,创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一个国家的创新力已经关乎国运的兴衰,是一个国家竞争能力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是民族振兴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第一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一个月后,在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习近平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一带一路”除了需要解决中国过剩产能的问题,另外也肩负着资源的获取、战略纵深的开头和国家安全的强化这几个重要的战略使命。  相似文献   

13.
提升人才的学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人们达成一个不争的国际共识:世界各国的竞争在于国家经济实力的竞争:经济实力的竞争又归于科学技术力量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在于人才的竞争。人才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社会的发展。因此。开发人才、发展人才、储备人才便成了国家、地区、组织之间竞争取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她不是一个抽象的梦,而是一个具体的伟大事业,她的实现有赖于每一个国民的尽心竭力,而大学生则是实现这个梦最重要的主体,他们对中国梦的理解和态度关系着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本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对大学生的中国梦进行调查,为下一步的探讨研究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学而优则仕”。如今,则是“技而优则官”,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企业各部门负责人,很多都是从技术岗位上提拔上来的,这在中国是一个普遍现象。特别是在高科技企业,管理者面对的是产品生命周期短、产品技术含量高的行业,领导的是知识员工。没有技术背景的管理者是很难胜任管理职位的。这是因为技术型管理者有以下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这些年近八旬的老者的一生,遇到了两个“77”。一个是今年党的诞生77周年,我们的党经历了民族的忧患,巨大的牺牲,非凡的曲折,终于迎来了辉煌和胜利;一个是“77”抗战,我们一代人经历了更大的忧患,在血与火的战争中,挽救了民族危亡,迎来了民族觉醒和国家振兴。现在正在两个世纪之交,我们这些七老八十的人凡关心国家大局、人民大事、民族命运者,莫不在思考怎样才能把我们中国的事情搞好,进入美好境界,在二十一世纪的世界竞争格局中处于主动有利地位,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突出强调了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所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沈霞  洪安 《人才开发》2006,(2):48-49
一“上海正在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随着筹办2010年世博会工作的全面启动,浦江两岸日新月异。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洁。这座城市因为母亲河而美丽,我们的企业在母亲河上见证着上海的发展并与上海共同进步。”这是上海风采航运旅游有限公司创建企业未来发展理念的一段文字。时下,祖国和世界人民正在关注着我国向着创新型国家迈进,上海是中国东方的明珠,它记载着古老民族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放养是针对圈养而言的。婚姻中有两种女人,“大女人”和“小女人”,其区别在于关注点不同。“小女人”的关注点往往是别人,丈夫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在她心中掀起涟漪或波澜。  相似文献   

20.
24年前的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对三通过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一切权利的决定。同时,把任措8田我国在联合国席位的台湾代农驱出联合国。这一天,不仅全中国人民扬眉吐气,自个第三世界国家也欢欣鼓舞,因为他们一直盼望着在安理会的常任理事中能有一个第三世界的代表。事实上,中国自恢复联合国之日起,就一直牢牢地站在维护第三世界的立场上。邓小平在联大的发言中强调:“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坚决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争取和维护民族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