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认知科学中的具身认知进路宣称其在重要的论点和方法上挑战了传统的认识论哲学。在论点上,支持者们认为传统哲学中对认识起源的理解表现为两个极端的倾向,即实在论和唯心论。这两个极端的立场都起始于笛卡尔的追寻稳固认识根基的倾向。同样受笛卡尔的影响,西方传统哲学的主流将心智视为离身的,而认知科学最近得出的结论表明,心智是具身的。在方法上,具身认知提倡者们共同表现出了一种对包括现代哲学在内的哲学省思方法的贬低和蔑视。然而,具身认知进路对哲学的批判被其自身的发展走向所否定。具身认知进路的主张主要来自于现代哲学中的具身性思想,而其方法论的沙文主义也随着具身认知进路提倡者们对现象学的深入了解而消退。  相似文献   

2.
心智哲学与认知语言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认知科学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现正进入了一个急剧变革和不断重组的新阶段,其中一个趋势是对认知的研究进行更为抽象的哲学概括,建立心智哲学。20世纪的第一哲学是语言哲学,21世纪的第一哲学则是心智哲学。心智哲学不再将语言活动看做哲学直接面对的研究对象,而是把语言活动看做心智活动的反映,心智活动才是心智哲学研究的对象。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的支撑学科之一,它具有如下的潜能:既能为认知以外的语言理论做出贡献,又能为语言以外的认知理论做出贡献。在坚持认知语言学首先是语言学的前提下,紧跟认知科学理论范式的急剧变革和不断重组,有意识地自觉地使认知语言学部分地承担起为语言以外的认知理论和心智研究做出贡献,这是认知语言学研究可能的一种趋势,并可能是当前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创新的内在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福柯文学批评中的越界体验和外部思想不只是一种文学理论,也是一种展示哲学异议和权力反抗的生存美学。文学通常被认为是福柯相对独立的早期研究主题并被普遍忽视,但这些文学研究事实上与他后期思想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越界体验和外部思想不仅展示了一种反主体的哲学态度,也包含着反抗现代权力规范的现实动机,既是一个关于语言和作者的文学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关于主体与反抗的生存美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句的涵义和意谓问题,是弗雷格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基于现代逻辑和现代哲学的背景,重新审视弗雷格关于这一问题的观点,对于理解和评价弗雷格的思想尤其重要.弗雷格关于从句的涵义和意谓的理论以从句的语法地位为出发点,以从句的逻辑作用为落脚点,围绕等值替代规则展开,试图证明句子的涵义是思想,句子的意谓是真值这一基本的观点.弗雷格的论述涉及到内涵逻辑、预设和隐含理论等现代逻辑和哲学中的重要问题,对后世的哲学和逻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卡西尔持久而深刻地批判了西方哲学史上普遍决定论的三种主要形式,即物理学决定论、心理学决定论和形而上学决定论.正是由此他得以将康德的理性批判哲学拓展和改造为自己的文化批判哲学.这些表明,卡西尔首先是一个现代哲学家其次才是一个新康德主义者,其文化哲学因具有现代哲学的典型特征而超越了近代认识论哲学.今天,卡西尔文化哲学仍是一个值得认真开采、提炼和利用的思想宝库.  相似文献   

6.
尽管人工智能科学是在二战后才在西方科技界涌现的,但其思想根苗至少可以上溯到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哲学。具体而言,人工智能的哲学基础问题可被一分为二:第一,建立一个能够展现真正人类智能的纯机械模型,在观念上是否可能?第二,若前述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怎样的人类心智模型才能够为这种模型的建立提供最佳的参照?本文将论证,笛卡尔和莱布尼茨对上述第一个问题都给出了否定的回答,而霍布斯则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至于第二个问题,休谟关于心智构架的重构工作,就可以被视为当代AI科学中的联结主义进路的先驱,而康德在调和直观和思维时所付出的努力,则为当代AI专家整合自下而上进路和从上至下进路的种种方案所应和。一言以蔽之,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哲学实乃AI科学的一个潜在的智库,尽管AI界的主流对此并无清楚之意识。  相似文献   

7.
自弗雷格的《概念文字》发表以来,现代逻辑已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其中逻辑和哲学的交叠和互动关系构成了现代逻辑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方面逻辑和哲学彼此独立,另一方面两者又相互补充,相互取予。哲学哺育逻辑,逻辑反哺哲学。20世纪许多哲学分支的进步和发展与现代逻辑所提供的严格的分析技术是密不可分的。逻辑几乎影响了整个语言哲学的风格,也为形而上学、元伦理学和心智哲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逻辑提供了各种形而上学理论发展的基本框架,有时甚至在哲学中扮演着中立仲裁者角色。逻辑的百年事实上是逻辑与哲学互动性发展和交叠式共生的百年,而这种深刻和复杂的关系只有在一个广阔的逻辑哲学和哲学逻辑的背景下,透过语言的层面才能被充分理解和揭示。  相似文献   

8.
本体论是西方历史和文化问题性的根源,是西方理性主义独特性的命脉所系。本体论通过系词"是"的哲学化而构成,形成了集逻辑性、概念性和原理性于一身的存在构成维度,其实质是通过思想来把握存在,本体论也因此错失了真正的存在。不仅如此,由于它用思想来代替存在,从而造成了对存在的遮蔽。现代哲学对本体论批判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哲学摆脱本体论所造成的困境,进而使哲学回到真正的生活自身。由此,本体论批判形成了一种走向新的哲学立场———实践哲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现代中国哲学的形而上学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十力、冯友兰和金岳霖的形而上学思想中都蕴涵着内在困境.一方面,他们企图建立本体的形而上学,以便为世界提供基础;另一方面,他们又特别强调哲学对于人生的价值意义.世界的本体与人生的价值在他们的形而上学思想里是分裂的.人生价值是同形而下的境界相关的,而世界的构成又是同形而上的本体相连.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存在着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然而,这一困境对于现代中国哲学的建立具有巨大的启发性.其意义就在于,在借鉴西方哲学时,我们应该对西方哲学思想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但是,这种研究方式又带来了另一个困境,现在的中国哲学更多的是对哲学史中人物和流派的研究,包括中国传统哲学,而不是对哲学问题的研究.好像只能如此,我们才能建立现代中国哲学.因此,我们更多产生的是专家和学者.在现代中国哲学近百年的历史里,我们很难有世界意义上的哲学家.这一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使社会主义成为了一个实践的命题,因而社会主义成为了一种历史活动、一种实践革命和人类解放学说。科学社会主义由此成为了一种历史活动而不仅是思想活动,进而实质成为一种人的解放发展观。现实的社会主义运动由于其革命内涵不能不具有各自的实践创新色彩,中国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后发现代化发展方式实际表现为现代问题的中国式提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论劳动与美的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劳动创造美的思想,这一思想是在分析和描述异化劳动时提出的,它是对劳动本性的揭示.劳动创造美的思想是以劳动作为存在和本体来规定思想和美的,这在哲学上与形而上学相分离,不再是传统的古典哲学以理性来规定思想,在美学上也不再是受理性规定的感性,而是受存在规定的新感性.这使得马克思美学思想既区分于其他时代的美学思想,也区分于同时代尼采和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由此,马克思告别了传统形而上学哲学而成为一个现代哲学家,并且实现了美学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向,不仅丰富了美学思想,也使美学成为了哲学的美学.  相似文献   

12.
名称的来源问题在古代希腊与哲学的诸多问题紧密相连。柏拉图在《克拉底鲁篇》中对这一问题作了详细深入的探讨,阐述了古代希腊对名称来源问题的两种不同看法及其存在的疑问。本文结合现代西方分析哲学的观点,对柏拉图的思想作了批判性的分析,同时揭示出柏拉图对于名称或语词的实在性的追求正是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一个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3.
弗雷格是现代逻辑的创始人,也是公认的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现代逻辑的产生与发展,对当代哲学的特别是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研究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将主要围绕他关于思想的有关论述,进一步阐述什么是思想,思想的性质,以及思想的表达和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艾耶尔在《二十世纪哲学》一书中将现代哲学称为“证据研究”的阶段,同时他承认,的确有许多传统哲学问题已经被认清其本身是与语言问题紧密相关的……”在从前的哲学家手中,语言是作为一个表述工具来使用的;存在、思想或者意识是哲学思辨的主题,而语言之出现,只是因为它可以“说出”思辨的内容而已.但在摩尔、罗素、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现代哲学大师那里,语言本身上升到人类意识之本质的地位,语言成了人生存于世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成了人与世界溶合的一种中介.即使是那些打着回到传统哲学的旗号的理论,也把语言当作一种人类意识的形式来讨论.如新黑格尔主义者克罗齐把语言学  相似文献   

15.
当代心智哲学形成于20世纪初期,经历了逻辑实证主义、后期语言哲学、过渡阶段和20世纪70年代后的新时期,当前则形成了科学研究范式和形而上学研究范式两种发展趋向.前者要求把人类心智问题纳入科学的范畴,以科学的方法论对之进行研究;后者则认为关于人类心智的基本问题本质上是形而上学问题,因而要求在形而上学架构中进行研究.我们在充分研究、把握和推进科学研究范式的同时,也必须充分重视、借鉴和研究正在兴起的形而上学研究范式,以便能够对人类心智问题作出更加全面、深刻的解答.  相似文献   

16.
在哲学探讨中道德这一范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西方哲学对道德的探讨是伦理学的主要问题,从中国哲学的角度重新分析道德可以为现代社会的道德分歧提供一些启示。本文试从中西哲学不同的角度探讨道德,麦金太尔对西方道德观念的考察与对西方道德思想的反思为我们的思想提供了新的观念,集中反映了道德分歧在现代社会的存在。对道德问题从中国哲学思想的本身出发进行探讨,做出不同文化背景下东方和西方两种思想在道德层面的对比。  相似文献   

17.
论作为政治哲学的先秦儒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儒学的本质是一种政治的道德哲学,其创发是源于对政治之“道”的高度自觉,政治秩序的重建乃是基本的思想主题,而“正名”则是君子“为政”的根本。作为政治哲学,先秦儒学展示给人们的思想景观是精神与欲望的冲突,是人性之高贵与卑俗的对抗,“教化”因此而成为政治的重要使命。先秦儒学建构的是一个与现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根本不同的思想世界,它能够为我们反思“现代性”问题提供有益的价值资源。  相似文献   

18.
国内学术界存在着一种反对建立体系和宏大叙事的倾向。问题不在于是否有体系,而在于是否有思想。思想一定是有体系的,因为思想是一个整体;没有体系的所谓思想只能是胡言乱语。体系仅仅是一种形式的东西,采取怎样的形式,取决于哲学家本人的癖好。因此可以看到,即使那些反对体系的人,其思想也是有体系的。同样,宏大叙事本来是宏大意识的一种表现,即宏大叙述表现的是宏大思想,没有宏大思想的宏大叙述只能是空架子。宏大的宇宙意识本来是哲学的应有之物,而现代哲学丧失了这一意识之后,反而不能够像传统哲学那样给人以心灵的宁静。所以,只要有了思想,形式上是否有体系、是否宏大并不重要;如果没有思想,即便没有体系、没有宏大叙事,依然没有意义,因为这样的文本没有提供值得理解的东西。由于这个原因,传统哲学中那些既有体系又有宏大叙事的文本,在今天依然能够给我们提供有价值的东西,使我们得到阅读的喜悦,开拓我们的眼界。  相似文献   

19.
对于老子与道家哲学思想生活化特征这一问题进行探究,需要从道家思想哲学化、道家哲学精神以及道家哲学生活化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老子及其道家思想具有其内在逻辑性,是一种自成体系的学说思想。把握老子及其道家思想这一学说体系,需要首先对道家哲学精神进行重点了解。而道家哲学精神所涵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道家哲学思想本身所体现出的生活化特征,这种生活化特征是自道家学说产生之日便具有的。  相似文献   

20.
康德哲学和美学中的直观/直觉理论,在西方关于直观/直觉的话语历史上,居于非常特殊也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康德在直觉问题上,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因为康德的先验哲学主要进行的是人的心智能力之知、情、意的界限、原理和有效性的研究,这就使得前现代的本体论哲学得到了彻底的扭转,即转向了主体哲学或意识哲学,转向了认识论。正是在这个双重背景下,直观问题在康德哲学和美学中获得了完全不同的阐释,获得了完全不同的话语呈现的框架。但也正是其启蒙哲学和主体论哲学的话语框架,使得康德一方面对前现代的本体论直观进行"祛魅",从而将其严格限定在主体感性直观的范围内,并因此而不承认有"理智直观"和审美直观;但另一方面,他在自然与自由之间架构桥梁的审美判断,却处处要求着一种超越自然与自由、感性与理性之分裂的整体性直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